夏日扎提汗?伊民尼亞孜
摘要: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曾經(jīng)說過,習慣能造就第二天性。這是說習慣對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至關重要的,好習慣能使孩子更聰明?!墩Z文學習標準》中也明確指出要使學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所以,培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慣;培養(yǎng)
一、小學生學習語文,應從培養(yǎng)學習習慣開始
1. 課前預習的習慣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讓學生在課前自主閱讀教材, 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基本知識,理清知識脈絡,梳理重點難點,復習所學過的相關知識內容這樣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shù),哪些知識會,哪些不會,哪些理解不透徹。 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工作,有利于新知識的接受。
2. 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
我們從小要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寫字的基本功包括基本筆畫的書寫、基本筆順的掌握和把握漢字間架結構。 所以養(yǎng)成這一習慣要從最基本處著手, 讓學生從剛開始學著寫字時,就寫好漢字的基本筆畫,即“橫平豎直”。 掌握基本筆順,還要注意筆順的規(guī)則,如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先中間后兩邊……最后掌握漢字的間架結構,做到疏密有致、勻稱端正。 這樣,寫出的漢字才端正、漂亮。 讓學生學習一些書法,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 教師批改學生作業(yè)、試卷時,不要只注意內容的正誤,還要檢查他們的字寫得是否工整、規(guī)范、漂亮。 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引起學生的重視, 自覺地把寫一手漂亮的漢字貫徹到每一次的寫字練習中,從而養(yǎng)成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
3. 充分利用工具書的習慣
工具書是不會說話的老師,能幫助學生認識更多的生字,理解更多的生詞,獲得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難的字詞,教師不要直接說出答案,要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查工具書, 在自主探索和動手實踐中解決疑難,獲得新知,以逐步形成習慣。 這是素質教育要求“授之以漁”的體現(xiàn),為學生在讀課外書時,遇到不懂的字詞,能自覺地查一查工具書打下基礎,讓工具書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教師可讓學生經(jīng)常帶著《新華字典》《成語詞典》等一類常用的工具書。給學生做榜樣,遇到生字、生詞,請教不會說話的老師,還可以在學生之間開展查字典、詞典比賽,設法調動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興趣。
4 .處處留心、隨時觀察的習慣
小學階段的習作就是從生活中獲得寫作材料,并把它轉化成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達出來。所以教師應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自然界的一草一木。 不僅是看,還可以聞、聽、摸,甚至嘗一嘗,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氣味等。 比如看到韭菜,有許多學生都有可能說成麥苗,這兩者是通過顏色、形狀、大小都無法分辨的。 這時,就要求我們嘗一嘗它的味道了。 感受生活中發(fā)生事件的細微點滴之處,認真體會。 比如,有個同學學會穿著輪滑鞋滑旱冰了,可以觀察他的神態(tài)、動作等, 還可以由此猜測他的心理活動。 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留心觀察生活,完成豐富的知識積累,為寫好習作準備了很好的“米”,就不愁“熬好粥”了。
5. 要培養(yǎng)勤于背誦的習慣
背誦是大量積累材料的最有效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顯。古人很重視背誦,所以古人對于文字的錘煉和掌握遠遠高于我們現(xiàn)代人,古代優(yōu)美絕倫的詩詞歌賦正體現(xiàn)了這一點。現(xiàn)代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小學階段是機械記憶的黃金時期,不可錯過,背誦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記憶力,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對學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課本中要求背誦的課文,我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今后,我將適時舉行古詩詞朗誦比賽,檢查學生背誦水平。學生要主動背誦在課外閱讀中遇到的佳句名篇,家長對此也應當支持和鼓勵,強化孩子的背誦水平,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6. 廣泛閱讀的習慣
課標對小學高年級的閱讀要求是: 背誦優(yōu)秀詩文前 60 篇(段),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不少于100 萬字。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 不是增加作業(yè),而是閱讀,再閱讀。 ”因此,我們要不斷挑選、推薦各種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 經(jīng)常性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逐步養(yǎng)成廣泛閱讀的習慣。
7. 要培養(yǎng)勤于實踐的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工具拿在手里,必須不斷地使用才能練習成熟練技能的。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币虼?,學好語文必須多聽、多讀、多說、多寫,養(yǎng)成勤于實踐的習慣。就以學生習作為例,每一名學生都要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實踐證明:寫日記是積累作文素材,促使學生留心觀察的有效方法;是練習作文基本功的最佳方式。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要學校、家庭教育相結合,家長們要認真檢查孩子的日記,給予提示和鼓勵,這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穩(wěn)扎穩(wěn)打,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 上好第一堂課
欲速則不達,就像開車,車打著火后要預熱一會兒才能起步,而且要慢松離合,慢加油門,否則一打著火就快速行駛反而會熄火的。 一個人培養(yǎng)習慣也是如此,講究方法,要循序漸進。 只要定出合理的目標就行。 每天、每次進步一點點。 久而久之,便習慣成自然了。
2. 嚴格監(jiān)督,隨時調整
多數(shù)學生自制能力比較差,在好習慣形成過程中,或者在克服壞習慣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反復、拖拉、敷衍、放任等現(xiàn)象,容易出現(xiàn)跟著感覺走的現(xiàn)象。這就要求教師要嚴格監(jiān)督學生。時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有所偏差,立即作出點撥與調整。 比如,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字寫得不規(guī)范了,發(fā)現(xiàn)上課時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了, 發(fā)現(xiàn)學生沒有執(zhí)行或沒有完成學習計劃了……立即作出調整。培養(yǎng)習慣,就像走路一樣,發(fā)現(xiàn)走的路線不對,及時調整到對的軌道上去,就一定能準確地到達目的地。
細節(jié)之處, 往往可以決定事業(yè)的成敗。 可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多么重要。幫助和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學習成績在不知不覺中穩(wěn)步提高。作為教師,培育學生任重而道遠。愿每一個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樂學、會學、學有所得。
參考文獻:
[1]任蘇民.論葉圣陶關于義務教育的思想[J].中國德育.2010年第11期.
[2]李曉東.小學生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58-60.
[4]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中華人民教育部制定.
[5]江平主編.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32.
[6]余昱.走向學校語文[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