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娜
摘 要 初中,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尤其是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在初二這一年里,一個班上的學生的數學水平會出現兩極分化嚴重的狀況。因此,如何在初二這關鍵性的一年里,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是值得思考探究的。本文在新人教的大背景下,針對現如今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結合學生實際,探討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 初中數學;新人教;教學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C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7-0005-01
一、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近年來,我國新課程改革在不斷的加進,具體也涉及到了初中數學教學的改革,但是目前落實看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就是以下幾方面,首先,部分學生的數學基本素養和基礎不夠扎實,由于學生接受的小學數學教育參差不齊,導致一些學生進入初中沒有一個良好的基礎,跟不上學習進度。初中的數學知識又比小學難度大,長此以來不僅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而且大大降低了教學效率,影響教學進度。其次,學生學習數學的觀念有錯誤。初中學習數學,大多學生太過于依賴老師,總是在被動的進行學習,沒有任何積極自主性。最終出現老師講的聽得懂,老師在的時候會做,離開了老師就無法自主思考問題,這樣學了也等于沒學。大大降低了數學教學質量。最后,學生的學習方法有錯誤。很多學生可能之前學習方法就不科學,認為數學也像語文等文科性質學科一樣死記硬背就好了,背公式背定律背含義,最終既浪費了時間,又學不好數學。
針對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的實際現狀,教師應該以《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響應國家改革號召,摒棄老一套的教學方法,改進和創新新課程教學方法,不僅對學生實施知識教育,更要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切實掌握正確的學習數學的方法和技巧,逐步建立完善的數學思維模式,培養學生探究思維的能力,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二、根據新人教版初二數學教學內容,探討初中數學教學方法
(一)加強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教學內容
學習數學,基礎很重要。學習就像蓋房子,如果地基不夠穩固,房子是不可能會堅固的。要加強學生的數學基礎,就等于在教授新知識的同時,要帶學生鞏固以前的舊知識,雖然任務量可能會太大,但是針對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夠扎實,要學好初中數學,這個環節就是必不可少的。具體做法教師可以在每次課堂前帶學生復習之前的知識,對于基礎實在太差的學生,可以進行單獨的輔導,既不耽誤多數學生的學習進度,又能大部分學生都兼顧。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引用北京師范大學曹才翰教授說的一句話“數學學習是再創造再發現的過程,必須要主體的參與才能實現這個過程”,因此,激發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自主地進行數學學習,數學教學將會事半功倍。眾所周知,不管任何時期的學生,主動學習的效果總要比被動學習效果更好。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列舉一些生活小常識或是小故事,引起學生的注意,引發他們的思考,并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提出疑問找出答案。在此期間教師應當稱贊與認可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其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問題探討中,最終實現自主學習的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三)引導學生使用科學的學習數學的方法
數學的學習,是一個思維方式和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過程。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并不是單純的背公式記定律就能學好的,我們需要培養的是一種找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引導學生正確掌握數學學習方法,教師首先可以通過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入手,比如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對學生提出問題,“如果要讓大家測量埃及金字塔的高度,大家會怎樣測量?”此時問題一出學生會因為問題的有趣性展開思考和討論,然后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進一步引入本堂課的主要數學知識點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這樣一來,學生是不是就更容易融入到學習數學的情景當中來,就不是死板地背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達到了讓學生自主思考的教學目的。
(四)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
在各方面發展迅速的今天,不只是學生需要學習,教書更需要不斷地加強自己的知識體系,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切實了解國家教育政策的實施,思考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因地制宜地開展教學內容。要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學??梢越M織一些集體學習活動,不同的數學教師之間互相學習交流各自不同的教學方法,分享教學經驗,有助于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的學習是承接小學簡單數學到高中更深層次的知識學習的一個過渡時期。因此初中數學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這個時段的學生身心發展都不夠成熟,學習方面并沒有一個完善的知識體系,各種數學能力較薄弱。針對這些實際問題,就需要教師采取措施,不斷改進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正確科學地學習數學,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改善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參考文獻:
[1]王京愛.初中數學教學方法之我見.2015(1).
[2]李玉琢.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進與創新.2017(34).
[3]楊萍.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初探.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