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芬
摘要:我國各地政府都在積極的改進PPP項目,從而吸引大量的社會資本參與到城市公共服務建設中,使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得到發揮。PPP模式在全國展開,但是在開展的各類環節中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融資渠道尚不能實現多元化,金融創新渠道單一,項目在后期運營中缺乏市場化運作規模。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實際的解決,就會導致PPP不能順利推進。當地政府應該科學的選擇項目,敢于嘗試金融創新的融資渠道。
關鍵詞:PPP模式;項目;問題;對策
早在2014年,財政部就發布了《推動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運作模式問題的通知》,提出PPP模式。在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也出臺了相關的規定,我國政府正式提出在公共領域方面開始大量的使用PPP模式,其在我國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全國開始推廣,各地政府也相繼開始推出PPP模式。但是各類在開展PPP項目中還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導致我國PPP項目不能順利運行,要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才能進一步推進我國PPP模式的落實。
一、PPP項目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國家開始大量的推動PPP模式的發展,各地政府結合自身的特色,開始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PPP項目,PPP項目呈現出繁榮的景象。但是在PPP項目高速發展的同時,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受到挑戰,這些問題還不能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
(一)項目選取不合理,可以產生穩定收益的經營性項目少
很多地方政府在進行PPP項目選取中,項目非常多,而且項目的流程非常復雜,存在建設資金不足的情況。項目的選擇不能結合自身的能力,導致大量的資金收益在市政類公益項目中非常少,不能彌補成本的經營項目會進行整體打包,進行PPP項目的推廣缺乏合理的論證。這樣的PPP項目最后只能由政府出資,有些政府為了可以成功的招標,他們甚至會做出兜底的承諾,選擇明投實債的方法。這樣的項目即使在前期可以順利開展,但是到了后期也會給政府帶來很大的財政壓力。這種只顧眼前利益的方式,不能解決資金的根本問題,長期看來不會減少政府財政的支出,只是將資金支付的時間向后推延。盡管可以短期地緩解政府財政資金不足的情況,但是在后期政府承擔的財政壓力比前期還要大,甚至會產生債務風險。
(二)項目投資規模缺少科學論證
在確定項目投資規模前,不能采取科學的論證,項目在后期資金會缺少資金。在項目建設后,前期一味地將項目規模擴大,但是后期項目需要大量的資金,項目產生的資金需求遠遠大于政府的預期。按照發改委財政部門的要求,PPP項目在前期需要進行嚴謹的項目識別,對政府的財政承受能力進行科學分析,從而在PPP項目實施中,資金的支出要在財政預算的一般公共預算中進行,而且比例要
低于10%。
(三)政府融資渠道狹窄
政府在采用PPP項目中,他們的金融創新手段不足,其融資渠道與社會資本相比還是比較狹窄的,參與項目建設的資本一般都是通過財政資金和銀行貸款的形式,其他的融資方式幾乎沒有。這樣會消耗大量的財政資金,政府在財政支出方面的壓力非常大,數額非常大的銀行貸款也不利于政府財政預算。通過完善的融資渠道,可以使資金得到合理的應用,使資金的應用更加的靈活。
(四)只顧眼前項目建設
我國在進行PPP項目推廣的環節中,其主要的作用可以使政府的職能發生轉變。以前社會資本很難進入到公共服務建設領域中,如今,社會資本的加入,使市場的經濟力增強。社會資本可以提供先進的技術,提升公共服務的能力。但是現在PPP項目中存在運營乏力的情況,項目前期只顧建設,資金一般都應用在項目的建設中。PPP模式要求社會資本在項目建設的全生命周期中都加入,不能只是注重工程的前期環節,對社會資本的后期運營也應該非常重視。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地方政府不重視項目生命周期的參與意識,導致市場化的運作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進行PPP項目招標的環節中,政府很難去轉變自身以往的觀念,通常他們會選擇那些資金實力雄厚的工程建設單位作為社會資本。但是這些單位盡管資金雄厚,但是他們的PPP運營經驗不足,只是重視建設環節,后期的運營環節中很少投入資金。很多項目可以通過后期的科學運營獲得更多的利潤,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PPP模式的意義。
二、PPP項目的完善措施
根據以往的PPP項目的研究,我國可以對國外一些成功的PPP項目經驗進行借鑒,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從而有效的解決PPP項目實施中的問題,提升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政府應該著力改善PPP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困難,完善改革公共產品和服務機制,創新發展方式和模式,推動政府職能的轉變,促進與企業的合作。將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合理處理,項目投資應該站在長遠的角度。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和法規體系
在國家層面應該完善PPP項目為基礎的法律和法規,從而確保項目順利實施。現在,國務院、財政部等的指導意見中只是提出了一些行政性規章制度,沒有進行立法方面的改革。
其一,國家層面要盡快完善PPP項目的立法步伐,在立法的環節中,應該建立統一的PPP立法觀念,將“公治”精神落實,確保程序的暢通,完善宏觀調控方面的指導,掌握PPP項目的范圍和領域,政府的管理部門應該充分履行自身的職責,從而可以有效維護企業和自身的利益,有效控制項目風險,在進行項目融資中才能更加的合理,完善項目的執行,對項目中的各類操作進行監督,確保法律的適用性非常高,使投資主體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的維護,提升社會資本的參與度,使他們可以積極的投身于社會服務的建設中。
其二,要完善相關的法律和法規,在PPP項目實施環節中,很多法律和法規的適用性比較差,有的法規甚至會與相關的條款產生沖突,如《招投標法》和《土地管理法》中有沖突的條文,因此政府部門應該落實完善的法律程序,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使他們可以更好地參與到社會公共事業中。
其三,要制定完善的PPP項目操作流程。為了防止PPP項目在具體的操作中出現不完善的情況,政府部門應該針對相關的操作,明確操作的步驟和內容,履行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的項目管理方法,按照具體的操作流程進行,對政府的財政承受能力進行明確,完善采購計劃,建立項目合同等,為參與方提供實質性的幫助。
(二)完善綜合性管理平臺的構建
在綜合性管理平臺的構建中,政府應該發揮非常突出的作用,確保PPP項目順利的開展。按照我國PPP項目的實踐原則,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使PPP項目管理平臺的效果更加明顯。PPP項目模式不僅僅要提供公共產品,而且還需要完善公共產品管理,實現管理體制的創新。所以,各個地區的政府單位負責人,應該完善政府的職能,從而可以積極的參與到協調中。
(三)積極培育完善的資本市場
政府要建立多元化的PPP項目,吸引大量的銀行、證券市場,逐步實現金融產品的革新,金融機構要不斷革新他們的產品。按照PPP項目的不同階段完善融資項目,在PPP項目建設初期,會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這會造成項目本身的不穩定。PPP項目可以通過銀行貸款的形式存在,也能結合各類證券化的融資方式。
(四)完善專業人才的培養
在PPP項目實施環節中,完善專業人才的培養非常關鍵。PPP項目在我國剛剛起步,所以很多環節還存在不成熟的地方,導致PPP項目的實施受挫。所以政府部門應該采取可行的措施,完善人才的培養。使人才逐步朝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政府部門和企業應該聯合培養人才,建立PPP項目規范和實訓基地,對發達國家的經驗進行借鑒。完善專業服務機構的建設,專業咨詢機構要確保PPP項目順利的運行。還應該促進PPP項目專業服務機構市場的建設,針對專業機構的服務,規范操作流程,使機構的信息透明化,防止行業出現壟斷。
三、結束語
針對不同地區開展PPP項目中的問題進行分析,采取合適的解決措施,確保PPP項目順利的開展。政府要不斷轉變觀念,完善相關機制,從而采取各類配套措施,促進PPP項目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江小燕,王明輝,田慧坤,于航,胡康.基于本體的PPP項目風險信息建模與檢索[J/OL].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8(01):66-72.
[2]黃德紅,韋琨上,楊章洵.我國PPP模式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0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