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晨
摘要:現如今,對于城市基礎設施而言,其不僅僅是人民生活與城市發展的基礎性條件,同時也是城市現代化程度的關鍵體現。城市化進程很好的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在面臨政府財政投入不充分的情況下,較為傳統的融資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方式要逐步進行必要的改革與創新,進而來有效的解決融資過程之中發生的問題。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城市基礎設施;城投企業;融資模式;問題
一、基礎設施投融資的模式
(一)傳統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
目前,在城市基礎設計投融資之中,財政出資尤為關鍵,政府是其中的投資者,另外也是融資和被融資的主要對象。在通常情況之下,中央或者是省市一級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審批權和投資決策權。如今,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投資人員就是政府,所以在這個模式之中,無論是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決策,還是建設自檢籌集與應用或者是在項目進行驗收之后的管理與運用,大多數是由政府來進行統一化管理的,先前較為傳統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主要涵蓋國內外貸款、證券市場融資、土地儲備制度融資和財政投資。
(二)城投公司投融資模式
在上世紀末期階段,我們國家實施了經濟體制化的改革,基礎設施投融資制度也在慢慢的改革之中,隨即,國務院所頒發的《關于投資體制近期改革方案》,基礎設施投融資公司在全國范圍之內,所受到的關注度廣泛,城投企業,是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之中投融資實施的關鍵所在。
二、城投公司轉型現狀分析
(一)城投企業現狀分析
城投企業促進了各個區域城市化的腳步,使得城鄉面貌與人民生活環境煥然如新。在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形勢下,所面臨的債務風險也在慢慢加大,所以,中央財政和投融資管理部門慢慢調整有關政策可以和中央提出的降杠桿、調結構的轉型發展標準基本一致。城投企業自身在轉型的過程之中,所面臨的壓力主要來自與政府融資平臺和政府融資職能的政策相脫離,同時也與政府隱性背書相悖,那么未來城投企業怎么運用多元化投資和經營性資產投入,來為其進行更好的服務。
(二)城投公司轉型分析
在2014年的國務院下發的43號文件之中明確規定,“將政府與企業自身的職責一一明確出來,嚴格遵照誰借誰還,風險自擔的理念來實施”,“與政府融資平臺政府融資職能脫離,融資平臺不能在新添政府性的債務”。城投企業存量債務償債的資金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也就是將其納入到政府債務部分關鍵評估政府治理、債務情況、財務實力與政府經濟,并未融入到政府債務之中,并將其用作評估自身經營性業務發生的現金流來對債務保障情況與經營性資產(主要涵蓋股權、金融資產、土地與貨幣資金等等)對于債務涵蓋情況。從長遠的角度來進行分析,未來城投企業很有可能會出現關閉、轉型以及兼并的情況,具體進行以下幾點分析:
1.關閉,其實質上主要承擔的是政府公益性項目投融資智能在城投企業,在2010年國務院下方的19號文件來分析,城投企業已經完成了初步的改革,但是該類企業已經為數不多。
2.轉型,就是在與政府融資智能完全剝離之后,相應的城投企業也勢必會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相應的地方性政府逐步的將關鍵點放在市場化城市經營資產和項目之中,相應的也會加強自身盈利的能力,運用市場化的方式來主動擔負起基礎業務和經營城市資產,另外,在城投企業之中的部分準經營性項目,也會引進社會資本,并逐步的形成相對獨特的項目分公司。
3.兼并,部分城投企業與政府融資職能完全剝離之后,可能所處區域的國有資產投資控股企業吸收兼并。
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模式的對策
(一)界定政府對基礎設施投資邊界
依據基礎社會的社會屬性、技術屬性與經濟屬性,要始終遵循公平和效率相互統一的理念,將我們國家基礎設施分成前期開發型項目、風險分擔性項目、體現控制力的項目以及社會公平的公益性項目。依據各類不同項目界定的范圍,各個級別政府要將自身的職責一一明確下來。依據各個項目界定的范圍,各個級別要一一明確分工,對于基礎設施的投資規模嚴格的進行控制,還得要積極的創新投融方式,來正確引導民進資金的融入,從而相應的將個人、政府、企業多元化的投資主體構建出來。
(二)建立健全地方債券市場
如今,在國際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之中,地方政府發行政債的運用最為寬泛,在以國家經濟市場為主導的理念之下,始終秉承國家政策方針,構建并逐步完善地方債券市場,進一步的擴大市政債市場的規模,對于其中的相關政策不斷的健全。
(三)探討并推行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運用在各個行業之中,從最開始的房地產行業慢慢的擴展到各個行業機構之中,我們國家的資源十分的豐富。像是高速公路、電力行業以及供水行業等等,這部分資產都就會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之中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資產證券化是一類優良的金融工具,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之中,要不斷的進行創新,可以達到活躍經濟市場的目的。
總之,城市基礎設施,不僅僅是人民生活與城市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一個城市現代化程度的關鍵表現。在我們國家新型城鎮化腳步不斷加快的背景之下,對于基礎設施的需求與日俱增,但是所需要的建設資金也會越來越高,如今的融資模式已經無法滿足資金的實際需求。由此可見,本文的研究也就顯得十分的有意義。
參考文獻:
[1]房榮元,劉博.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品牌,2015(12):78.
[2]劉欣榮.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地方政府融資問題及對策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