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如
摘要:使學生由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向合作的學習方式發展,學會學習,學會遷移,學會創造,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現代教育形式趨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是知識的容器。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技能,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才能把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財富。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子;能力;思維;興趣
所謂目標導引下的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在恰當的學習目標導引下,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方式,在主動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的學習過程。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善于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有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教學中要盡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
蘇聯心理學家克魯捷茨基認為:“能力是通過教學、實踐和掌握一項活動而形成和發展的”。而自學的獨立性是相對的,特別是小學生,決不排斥教師的指導。小學生自學能力是在教師有目的的培養下逐步發展的。究竟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呢?
1、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一般來說,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并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鉆研精神。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展示數學豐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簡潔美、對稱美、辯證美)等,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極好手段。教師適時的表揚、鼓勵,對學生學習給予肯定的評價,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使學生的思維“活”起來
課堂教學大膽放了,學生的思維便能逐步“活”起來。要想培養學生自學數學的能力,課堂上要讓學生多質疑問難,相互討論,多搞發散性的思維訓練。如小學生在組合圖形的學習中,識圖困難,特別是對陰影部分面積的計算,更是搞不清楚,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上了一堂通過實際操作的自學輔導課,讓每個學生都分別帶一個用紙做的圓和邊長與圓直徑相等的正方形,圓和正方形一面是白的,一面是陰影的。課上,讓學生根據這兩張圖形,擺出若干種求組合圖形的圖,擺一種,列一式,學生可高興了。都想著與別人擺得不同,課堂氣氛活躍,全班共擺20多種不同的圖形,有的圖形連教師也沒有想到。所以,我認為,課堂教學上把小學生的思維搞活了,使他們在每個問題上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就是小學數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創造思維的目的。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多渠道進行
多渠道培養小學生自學數學能力。趣味數學課是培養小學生自學數學能力的一種好辦法,例如學生在學完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和圓柱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后,教師可上一堂計算“石頭”等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計算方法的趣味課,讓學生自己琢磨,如何通過已學的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是感興趣的,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當然,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和方法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要求學生養成“課前要預習,課后要復習,作業要獨立”和“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作業”的良好習慣。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自學能力發展水平,結合課內自學,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教師還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數學書籍和報刊,開展課外數學學習活動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
4、采取靈活多樣形式,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于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4.1、教師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鮮艷的教具;新穎的謎語、故事;有趣的教學游戲;關鍵處的設疑、恰當的懸念;變靜為動的電化教學等等,盡可能使學生感到新穎、新奇,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為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提供物質內容和推動力。
4.2、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也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決的問題上。因此,在教學中,對教學內容要講來源,講用處,通過聯系實際,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學起來自然有親切感、真實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動機,產生學習興趣。
4.3、用新穎有趣的教法誘發學習興趣。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說:“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們開展計算比賽,比一比誰算的又對又快,接著我出示了題目:3+3+3,7+7+7+7+7,8+8+8+8……+8(100個8)。看了題目以后,小朋友們馬上投入到緊張的計算比賽中去,正在興致勃勃的把數字一個一個的加,我卻立即說出了得數。小朋友們覺得很奇怪。這時我說:“其實,老師做加法的本領并不比你們強,只是我掌握了一種新的運算方法,掌握了這種方法以后,算幾個相同加數的加法時,速度就會快多了。這種運算叫乘法,你們想學嗎?”正是這一舉措,展示了乘法這一教學內容的內在魅力和巨大作用,無疑把學生緊緊地吸引住了,從而誘發了學生急切學習乘法的需要和強烈的學習興趣。
5、自主學習數學環節中注重合作交流的實效性
提高合作交流的實效性在目標導引下的自主學習的實踐中,我們十分重視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讓學生在同桌間、小組內、班級集體范圍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與過程,在合作交流中學生相互幫助,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往能力,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為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我們認為需要培養學生間的“合作技能”,大致包括:
1.聽的技能。養成學生傾聽別人發言的習慣,能聽出別人發言的重點,對別人的發言作出自己的判斷,豐富自己的理解。
2.說的技能。有敢說的勇氣,說話時聲音響亮,條理清楚,語句完整,語言簡練且突出重點。
3.交往的技能。尊重他人,不隨意打斷別人的發言,善于采納別人的意見,給別人有插話的機會,修改、補充自己原來的想法,體會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緒。
總之,小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曾說過:自然賦予每個人一定的資本,教育必須了解它,并最充分地促使其實現”。教師必須在教學中給學生創造自學的條件,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因作用,促使數學自學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