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增艷
摘 要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強調的是興趣。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從“學會”到“會學”。因此開展愉快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之一。愉快教學就是要喚起學生對學習、對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愉快學習數學呢?
關鍵詞 導入;激發興趣;交流;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7-0054-01
一、巧妙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是如此。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善于巧妙的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這樣開了一個好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每一堂課的導入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物、實情、實例入手采用猜謎語、做游戲、講故事等形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例如:教學“可能性”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先請同學們聽一個有關阿凡提的故事。老師講述:時間一天天地過去,眼看就快要過年了,幫財主做了一年長工的阿凡提想向財主要回他十個金幣的工錢,可貪心又小氣的財主卻不想給他,心想:要怎樣做才能使阿凡提得不到金幣又無話可說呢?財主想啊想啊,終于想出了一個自以為很好的辦法。于是他對阿凡提說:“不要說十個,我這里有一箱子的金幣,你把里面的金幣往上一拋,如果落下后個個都是正面朝上,那這些金幣你就可以全拿走了。”“那好啊,你先把金幣給我。”阿凡提回答說,于是他把箱子里的金幣全都倒出來,玩弄了一會兒……這個故事的結果到底如何呢?阿凡提可能贏嗎?這節課咱們就一起來研究可能性(板書課題:可能性)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相信你們一定能揭開謎底。這樣設疑激趣,牢牢的抓住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恰當的交流,讓學生享受主體之樂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可以無顧忌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中,教師對待每一個學生都應該一視同仁,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都能享受成功的愉悅,讓學生感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從而激發學生樂學的情感。
在課下與學生的交流也很有必要,往往這時學生與你說的是他的心里話,老師對他的看法就顯得尤為重要。課下的交流拉近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消除了學生的恐懼與心理,讓學生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三、自主探索,讓學生體驗成功之樂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實踐活動,因此讓學生動手實踐,手腦并用,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學中可設計如下環節:
(一)折一折
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我拿起一張紙,隨意撕掉一塊,問:“撕掉的是這張紙的四分之一嗎?好,如果不是,請同學們用你手中的紙折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通過展示讓學生發現,折法有很多種。讓學生參與了探索的學習過程。
(二)實驗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進行實驗,用圓錐形容器裝滿沙子倒入圓柱形容器里,看幾次倒滿,通過動手實驗,得出結論“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學生自然會為自己觀察所得的結論被證實而高興。
四、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感受動腦之樂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輔助手段,以其鮮明的圖形,生動的畫面,靈活多變的動畫,優化教學過程,使學生樂學。在教學中,教師很難示范清楚的教學環節,利用動畫或影像表現給學生,幫助學生看清每一個細節,建立表象。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通過課件直觀演示,將平行四邊形沿高剪開,平移,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個動態的過程,使學生直觀的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總之,讓學生樂學,就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建立平等師生關系,還要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感到自身的價值,品嘗到學習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