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
摘要:在醫院管理當中,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的不合理使用是當前存在的一大難題,對器材與耗材進行質量控制尤為關鍵。基于此,本文以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當前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使用存在的問題分析,分別從醫院組織管理系統、管控軟件體系、成本核算等方面詳細闡述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經濟管理質量控制與實現,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關鍵詞:醫療器械;醫療耗材;經濟管理
對醫院中的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進行管理是醫院器材管理部門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它能夠成為醫院高質量服務社會和人民的保障,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經濟管理系統有安全性和合理性兩項基本要求,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使用軟件系統對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進行調控,有利于化被動為主動,將醫院有限的資源最大程度上發揮它的經濟效益。
一、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經濟管理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
當前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經濟管理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如下:(1)醫院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經濟管理體系存在問題,大型三甲醫院科目健全,所有的大小和類別繁雜,每年醫院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的成本占總成本的三成左右,醫療設備的價格如果超過1500元就是固定資產,1500元以下的醫療設備價格就是價值低的消耗品,所以建立一個完善的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經濟管理體系十分必要。(2)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在運用時存在問題,過去醫療設備和醫療器材都經歷著入庫、領用和盤點的運用流程,每個部門的所需物資都不受約束,自己又有部門的小倉庫,這種情況下極易造成設備上的閑置與材料上的不必要浪費。(3)運營管控存在問題,耗材積壓率過大,導致醫院資金流動受到阻礙,固定資產的配備也存在不符合要求的情況,價值低的損耗品在利用和保存時沒有做到位。此外,醫療廢棄物如果使用后沒有及時處理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
二、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經濟管理質量控制與實踐
(一)建設醫院組織管理系統
想要對醫院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進行有效的控制,首先要建設醫院組織管理系統,具體操作如下:(1)加強對醫院中財務機構和醫療保障機構的監督與維護,財物機構做好財物工作,無論是成本核算還是費用收取都必須細致,不能存在偷工減料、以權謀私的現象,并將責任落實到個人。
(2)醫院的總務科和設備科應該做好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相關管理工作。某大型三甲醫院的設備管理科對醫院的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的領取數量和領取情況進行嚴格把控,工作人員對物品領取進行實時登記,設備科評價、申請、審查以及批復相關設備中固定資產,并且規定了該大型三甲醫院中每個部門每個月的耗材平均使用數量,各個部門節約資源,有效的減少了浪費的情況發生。此外,該大型三甲醫院做到了對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數量的記錄、數據更新工作,并且每個月都會統計、解析。
(3)建議醫院有關于使用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的部門打造三級數據庫賬本,保證參數與設備和耗材的二級數據庫數據統一,針對各種備貨和注銷情況進行記錄,建議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應該根據實際產生量計算費用,相關管理軟件保存初始數據[1]。
(二)管控軟件體系的運用于實踐
醫院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的管控軟件即管控數據庫,有利于對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進行有效的管理,所以,建議醫院設置有關程序,讓該體系能夠滿足第一時間查詢和盤庫的需要。如果設備科想要領取相關器械和耗材的時候,必須有醫院領導授權和審批,這時,在數據庫中會生成物品使用情況以及相關數據,設備領取后,在網絡系統上會自動形成各個科室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應用的二級數據庫,其他部門也可以通過系統查詢所有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的使用情況、成本以及損耗信息[2]。
(三)成本核算
作為醫院得到經濟利益的前提,成本核算工作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合理進行庫存,為了提高物資的使用效率和質量,物資的領取量與庫存量要保持平衡,合理的庫存量有利于避免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的過量累積,還有利于提高醫院資金的流通程度,減少庫存中存在積壓的情況。(2)對醫院中一次性耗材進行嚴格的監督與管理,計算機管理軟件中有記賬功能,充分利用并發揮該功能,有利于將醫療器械與設備的感染率降低,保證患者的衛生安全。(3)對醫院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的廢棄物進行及時處理,對已經到達報廢時間、元件老化、主要技術數據無法再運用的設備和器材進行及時處理,某大型三甲醫院對這些廢棄物,按照相關處理準則,逐層進行審查和批復,最后統一進行回收,有利用價值的下發給下級單位進行折舊處理,無法使用的則當做配件進行處理。
三、總結
總而言之,利用現代化管理體系和高科技技術,對醫院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進行有效的管理,保證醫院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能夠實現數字化管控,有利于使醫院擁有求真務實的服務態度,同時能夠緊跟時代的潮流,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打造成一流的現代化醫院,更好的服務于社會與人民。
參考文獻:
[1]劉勇.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經濟管理的質量控制與實踐[J].醫療裝備,2015,28(03):83-85.
[2]姚遠,李彬.醫療器械與醫療耗材經濟管理的質量控制與實踐[J].中國醫藥導報,2010,7(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