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玲
摘 要 提示語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和創造性閱讀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教師在備課中正確理解提示語,教學中巧妙運用提示語,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閱讀中運用提示語后,就能發現提示語對學生如何進行語文閱讀活動和閱讀重難點方面所起的提示導向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提示語,就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關鍵詞 閱讀教學;運用“提示語”;提高;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7-0080-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如何在教學中時間《語文課程標準》的這一理念呢?這是需要我們共同思考的問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提示語”來指導朗讀和閱讀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提示語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和創造性閱讀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教師在備課中正確理解提示語,教學中巧妙運用提示語,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閱讀中運用提示語后,就能發現提示語對學生如何進行語文閱讀活動和閱讀重難點方面所起的提示導向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提示語,就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一、運用提示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材的實施更加注重教給學生學會讀書的方法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學習提示”昨晚學生閱讀的引領者,是與學生共同學習、平等交流的對話者,是架設在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交流的橋梁,更是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的良好示范。教師應該巧妙地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好它們,主動與它們交朋友,用它們指導自己的學習。
(一)激發興趣,自主閱讀
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發現和探究,不斷積累學習語文的方法。這種全新的呈現方式,增強了親和力,是教材成為學生喜愛的學本,為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提示語讓孩子們興趣盎然,激勵著他們課后繼續觀察生活、觀察自然,主動地積累語言、語言語言,逐步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習慣和能力,巧妙地把學生引向自主學習的殿堂。
(二)讀中思考,學會質疑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問題往往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
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如能學會質疑,這對提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極為有利。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常常運用學習伙伴的問題提示來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提示語引導學生在讀中質疑、讀中感悟、讀中積累,邊讀書邊思考。漸漸地,學生的問題意識就增強了,良好的自主學習基礎也隨之奠定。
(三)憑借提示,促進理解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所以我們應當充分重視提示語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把“學習伙伴”,中的“我”當成自我,跟隨它的腳步,去學習、去想象、去思考、去發現,解決問題的目的,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閱讀活動的不斷深入,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四)積累方法,學會學習
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學會了探究,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使整個語文課堂煥發了活力,孩子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使課程改革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得到真正的體現和落實。在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閱讀提示語”的作用和價值。
二、運用提示語培養自主探究和創新能力
閱讀教學運用提示語后,就能發現提示語對學生如何進行語文閱讀活動好閱讀重難點方面所起的提示導向作用。它對教師和學生發揮最大的輔助作用,在教學中能巧妙地運用提示語,就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一)激發想象,發展思維
課堂上我們借助新教材中的提示語,創設特定的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放飛著自己的心靈,任思緒飛揚,讓創新涌動。
(二)填補空白,大膽實踐
在省略號處運用提示語,是為了給學生流出想象的空間,填補思維的空白,以此鼓勵學生大膽體驗,大膽實踐,大膽創新。
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有用好文中提示語,還有以提示語為基礎,適度適量地擴展延伸提示語,這樣可以有助于提升理解層次,提升人文內涵和價值,最終提示語的意圖,充分認識提示語對實現教學目標的作用,使之在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中切實發揮作用。
(指導教師:高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