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凌云
摘 要 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指出:“注重探究式學習,勇于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學習解決歷史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樂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學習運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與現(xiàn)實問題,培養(yǎng)對歷史的理解力。”可見,構建合作探究式的歷史課堂是課改所倡導的,也是有助于學生課堂主體性的凸顯以及歷史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xiàn)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合作、探究下的歷史課堂的構建來確保課程目標最大化實現(xiàn)。
關鍵詞 合作探究;初中歷史;問題;案例;開放
中圖分類號:G42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7-0152-01
一、創(chuàng)設問題進行合作探究
問題是探究的基礎,有效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實施合作探究活動的基礎。也就是說,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教材的深入挖掘來引導學生對相關的歷史問題進行思考,以確保學生在思考問題、探究問題中掌握知識,進而,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更加深入的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同時,也為高效歷史課堂的順利實現(xiàn)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教學《秦末農民大起義》時,為了加強生生之間的交流,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在教學時,我選擇了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法,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秦的暴政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2)簡單講述陳勝、吳廣起義的過程?(3)陳勝、吳廣之后,又出現(xiàn)了兩位杰出的英雄人物,請問,他們是誰?(4)楚漢之爭中項羽為什么會輸?……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上述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感受。而且,隨著影視劇的發(fā)展,許多內容已經被搬到熒屏當中,所以,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并不陌生。也就是說,鼓勵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交流,從自己的已有知識入手進行思考,以期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也為學生基本歷史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做出貢獻。
二、選擇案例進行合作探究
案例教學是歷史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歷史史料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在以往的案例分析中,大部分都是以教師的分析和講解為主,學生缺少主動思考分析的機會,嚴重影響學生歷史學習的效率。所以,在課改下,為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要通過合作探究活動來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分析案例的機會,使學生在運用所學知識對相關問題進行解答以及材料進行思考分析中提高問題解答能力。例如:在教學《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時,為了給學生搭建合作探究的平臺,在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由于這一章節(jié)主要講述了下面幾個方面的內容,即:“推恩令的實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鹽鐵專賣”。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歷史知識綜合應用能力,也為了鍛煉學生的知識靈活應用能力,在本部分知識講解結束之后,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下面幾則材料進行了分析,如: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發(fā)布焚書令,規(guī)定除政府外,民間只可收藏醫(yī)藥、占卜和種植等書,其余一律集中焚毀。他又把暗中誹謗他的一批儒生全部活埋。材料二:漢武帝接受著名學者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正統(tǒng)思想,其他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1)根據(jù)以上材料,說說秦始皇和漢武帝采取以上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2)兩人所采取的做法有什么區(qū)別?(3)兩人的做法在歷史上一個被詆毀,一個被贊譽,這是為什么?這一材料的思考不僅引導學生回憶了“焚書坑儒”的相關知識,而且又與本節(jié)課所學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相關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而后續(xù)三個問題的設計,從尋找秦始皇和漢武帝兩位君主的做法以及達到的目的等方面進行了思考,也減少了學生問題思考的盲目性,同時,也給學生搭建了問題探究的平臺,對學生綜合歷史素養(yǎng)的提升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構建合作探究的歷史課堂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案例分析的作用,通過恰當材料的選擇以及史料的引入來為高效歷史課堂的順利實現(xiàn)做出貢獻。
三、開放活動進行合作探究
開放活動是相對于封閉活動而言的,開放問題的思考不僅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歷史思維,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質量,而且,對打破傳統(tǒng)課堂的灌輸,對學生形成終身歷史學習意識的形成有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所以,在構建合作探究下的歷史課堂時,教師要通過多種開放活動的開展給學生搭建“自由”表述的平臺,進而,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形成積極的歷史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遠古的傳說》這節(jié)課時,由于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知道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了解傳說和史實的區(qū)別,再加上,這部分知識中有太多的神話故事被我們廣為流傳。所以,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學時,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對一些傳說、神話故事等進行交流,之后,我組織自主說一說“傳說與歷史史實”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最后,我組織學生以小導游的形式,自主選擇某一個角度,自主搜集相關的資料來組織解說詞向其他學生介紹。如:有學生選擇“大堯”這一人物,對發(fā)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進行了解說;有學生選擇了遠古的女媧和伏羲兩個人物來向其他學生進行介紹等等。可見,在這樣開放活動中,學生可以更加豐富地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也能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歷史課堂中掌握知識。
總之,構建合作探究下的歷史課堂不僅是為了調動學生的歷史課堂參與度,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積極性,也能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和互相交流中更好地理解歷史,學習歷史,進而使學生在主動求知中形成基本的歷史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