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瓊宇
摘 要 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與課程的建構是對國家課程的充分利用和有效補充,它具有前瞻性、實用性和拓展性等特征,是學校特色和文化的具體體現。實踐探究普通高中多樣化課程體系的設計、管理與實施,對學校的發展以及師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產生非常積極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成果。
關鍵詞 多樣化課程;課程體系;課程設置;課程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7-0185-02
課程是學校教育活動的核心,是學校辦學理念的具體體現。在學校,不論是學生的發展,還是教師的專業成長,都與課程緊密相關,課程直觀地勾畫了學校教育的“藍圖”。而特色課程體系的建構是對國家課程的充分利用和有效補充,它具有前瞻性、實用性和拓展性等特征,是學校特色和文化的具體體現。從宏觀上看,它既可以推進教育民主化、多樣化的發展進程,也可以推進國家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化,還可以促進高中新課改的順利實施;從微觀上看,它在促進學生全方位成長的同時,可以帶動教師的專業進步,從而形成學校蓬勃發展的態勢。
自2016年《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與課程設置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以來,我們結合本?!柏熜刑煜隆瘌P凰計劃”高中特色課程進行了實踐探索,有了一些收獲和反思。
一、明確課程定位,抓住核心目標
高中多樣化課程設計是改變這種現象的出路。我們在高中多樣化課程設計的探索和實踐過程中,力求我校在夯實文化基礎、統一思想和價值共識的同時,站在學生的終生教育和全面發展考慮,明確了特色課程的理念是“以責立人,追求卓越”;確定師生的核心素養是“敢于擔當、樂于擔當、善于擔當”;修訂了課程目標,即“培養責任意識、鍛煉責任能力、落實責任行為”,使之符合行為培養的規律,與課程的三大模塊相符相承,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
二、完善課程體系,規范課程管理
在課題的實踐研究過程中,我們在堅持國家課程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根據本校的傳統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在課程標準的“彈性”上下功夫,對國家課程、特色項目和活動(責任教育、機器人、球類、科技節、藝術節等),不斷進行整合、生成和發展,完善了“責行天下——火鳳凰計劃”特色課程體系。本課程體系設置主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充分體現在把教育價值落實到每一個生命個體。旨在根據學生實際和發展需要點,挖掘和提升:基礎潛能、發展潛能、優勢潛能。實行普修與專修相結合、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課程結構。充實了課程內容,凸顯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內涵豐富、注重實踐,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提供了空間與舞臺。
具體課程體系設計如下:
課程名稱:“責行天下——火鳳凰計劃“特色課程”
課程理念:以責立人 追求卓越
課程目標:提高責任意識、鍛煉責任能力、落實責任行為
課程模塊:知理明責、強技盡責、踐行履責
三大系列:責任七理、責任十技、責任五行
責任七理:責行天下、好人文化、啟悟講壇、責任班會、珍視傳統、志愿者、領袖氣質
責任十技:生存與康體、安全與救護、心理調適、語言表達、社交禮儀、藝術鑒賞、悅讀與書寫、創新思維與能力、領導與執行、項目策劃與推廣
責任五行:火鳳凰行動、“四節一禮”活動、鳳凰社聯、志愿者服務行動、團隊建設與管理實戰
同時,為了保證課程能夠按計劃順利實施,課程管理必須規范到位:
(一)成立特色課程管理小組。以校長為組長,教導處和科研處為執行小組,分工明確,職責清晰,形成了完善的特色課程建設的管理網絡。制定了《“責行天下——火鳳凰計劃”特色課程實施方案》和《廣州市第七十五中學特色課程大綱》,明確了特色課程建設的理念、目標、功能、內容、教材、教案、實施、評價和學分管理,為特色課程的開發實施提供了依據。還出臺了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活動組織、研究資料收集以及研究經費使用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確保特色課程順利實施。
(二)成立特色課程研發小組。多樣化課程沒有現成的模板和經驗,需要自主開發和設計,為了讓課程建設有效實施,管理小組認真研究,選拔聘任一批素質高、責任心強、有專長的骨干教師,組成特色課程教研組,擔當特色課程內容研發的設計師和活動策劃的導演。每周周一進行教研活動,并建立了特色課程教研QQ群,負責組織教材的開發、聘請校內外專家講師、策劃實踐活動等,對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起到了規范、促進的作用。
(三)按計劃進行課程實施。為了保證課程落地實施,全方位培養學生素養,高一高二高三有普修向專修逐步加大課時量,具體課時安排如下:
高一開設普修課,普修課時共82節/學期,其中理論拓展36節/學期,實踐活動34節/學期,專業技能12節/學期。
高二開設普修+專修,普修課時共84節/學期,其中理論拓展14節/學期,實踐活動56節/學期,專業技能14節/學期;專修課時共160節/學期。
高三開設普修+專修,普修課時共6節/學期,實踐活動4節/學期,專業技能2節/學期;專修課時共176節/學期。
按照以上安排實施,在實踐研究探索中,我們驚喜發現,學生“敢于擔當、樂于擔當、善于擔當”的精神得到了滲透,學生的責任意識已經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逐漸顯現。
三、打造實踐課程精品,彰顯多樣課程特色
沒有行動的任何教育都是空談。因此,在結合“責行天下——火鳳凰計劃”特色課程的多樣化課程實踐中,我們特別注重師生的行動落實,即“踐行履責”模塊。著力打造了兩大品牌實踐課,一是志愿服務行動,二是火鳳凰行動,深受師生歡迎,也頗有影響力。
(一)成立“志愿者服務隊”,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務制度”。我校與烈士陵園、興華街家庭服務中心、廣州市聾人學校等單位合作,建立了“責行天下”特色課程實踐基地。例如:我們與興華街家庭服務中心聯合開展了“志愿于心,服務于行”系列志愿服務活動:“九九重陽,久久祝福——看望老紅軍老專家活動”、“我志愿,我快樂——垃圾分類我先行活動”、“關愛長者,你我同行——看望社區空巢老人活動”、“承擔責任、傳遞溫暖——我們的節日春節之關愛老人、守望鄰里活動”、“關愛盲童,踐行履責活動”等。把這些活動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豐富學生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開展“火鳳凰行動”活動。以“我的夢想我負責”為主題,組織高一年級學生、教師以及部分家長志愿者開展從火爐山到鳳凰山(火鳳線)的拉練活動。這一活動旨在起始年級,引導學生樹立夢想,為夢想負責。為了組織好這一活動,我們對整個過程做了詳盡安排,活動前,舉行盛大的活動發布會,邀請相關專家進行戶外生存知識講座,組織學生制作詳盡的《出師表》,從活動意義到線路等,從地理、生物知識到登山徒步知識,都有涉獵,體現了活動課的知識效應,活動中,統一指揮,集體行動,團結協作,充分激發了青春的正能量,在終點會師時莊重宣誓,讓誓言在每個人心中回蕩;活動后舉行溫馨的分享會,同學、老師和家長一起分享參與活動的感悟。
(三)建立實踐基地,開拓學生視野。建立社區實踐基地,讓學生走進社會生活,承擔社會責任。建立香港、英國等姊妹學校的交流與互訪,讓學生走進國際名校,培養國際視野。
通過這些活動,有效地推動了學校陣地與社會基地、校內課程與校外實踐之間的互補,學生在校外實踐鍛煉中增長了見識、磨礪了品質、實踐著責任。
四、凝練學校文化,引領師生發展
《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與課程設置的實踐研究》在我校的有效開展,是在結合時代和學生的需要,對學校文化的進一步凝練。在特色課程的建設過程中,我們進一步豐富了課程的開發理念、提升了課程開發的能力、擴展了人才培養的模式,這對學校的優質發展和師生的成長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
其一,凝練了學校文化。凝練了學校文化和課程文化,讓辦學理念和校訓深入人心,得到師生的普遍認同,為建設和諧校園、特色學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二,促進了教師的發展。特色課程的建設與實施提高了教師對課程文化的認同度,更新了教師的課程觀,提升了教師的課程開發與實施能力。
其三,引領了學生的發展。這兩年,特色課程的建設與實施提高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了負責任的能力、落實了負責任的行為,豐富了經歷和感悟、激發了體驗與探究的熱情,學生在特色課程中學習自我規劃和自我完善。學生的視角更廣、思維更活、思考更深、個性與品質、能力與素養,都得到了提升。
五、結束語
兩年來,我們以《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與課程設置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為抓手,以特色課程建設為契機和平臺,扎實開展了課程資源開發、品牌課程打造、課程評價完善等方面的積極探索,達到預期目標。當然,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學校多樣化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相信,只要腳踏實地、奮力拼搏,定能火鳳騰飛!
基金項目:此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課題《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與課程設置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2016YQJK01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