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 2013年慕課開始在我國興起和發展,我國部分高校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對慕課教學模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效果。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慕課教學,還存在著諸多問題。研究和探討當前慕課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期能夠進一步提高作為輔助教學手段的慕課教學模式對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能力。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慕課”;現狀分析
自2013年慕課開始在我國興起和發展,我國部分高校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對慕課教學模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效果。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慕課教學,還存在著諸多問題。研究和探討當前慕課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期能夠進一步提高作為輔助教學手段的慕課教學模式對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能力。
(一)網絡學習不能成為當面交流的代替品
作為一種信息化和時代化的產物,慕課確實具有一定的優勢,它在人員互動、參與程度、開放交流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可借鑒性和可行性,然而在教育過程中,其互動交流卻受到一定的限制性和約束性。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不僅是“教”的過程與實踐,更重要的是教育主體對客體“育”的過程,一種教育模式,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傳輸,更重要的還是心靈之間的交流和情感的觸碰,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延續。教育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對于知識的掌握熟練程度,而是將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后的升華,并最終成為學習者的思想意識時,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學科教學中的道德教育通過學科內容、教師人格、師生關系、同伴影響、教學方法等因素自然地進行著,這才是教學本身所真正擁有的教育的可能性”。[1]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通過基本的語言互動、思維觸碰來實現,在實際教育過程中,科學技術的運用都不能取代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流和當面對話。
(二)慕課的運用領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慕課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難以將其推廣到所有高校當中,難以將其應用于每個學生。慕課作為一種完全依托于互聯網的教育模式,其教育手段具有明顯信息化和網絡化,目前,慕課在我國只能適合于一定范圍內的高校和一定范圍內的學生。首先,慕課的教學對信息技術和電腦硬件等的要求較高,對于經濟發達、信息化程度高的地區,能夠為慕課教學提供足夠的物質基礎和設備支撐,在這些地區實施慕課教學,具有相對明顯的優勢。而經濟欠發達、網絡信息和資源相對欠缺的地區,實施慕課教學模式的基礎條件還不完全具備,基礎設施建設落后,這也必將加劇東部沿海地區的高校和中西部地區的高校在教育水平、科研水平等方面的兩極分化。其次,由于目前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慕課的主要應用平臺是上海高校課程共享中心“智慧樹”慕課平臺,“智慧樹”慕課平臺的課程資源是相對封閉的,它要求運用其系統的大學,需先加入其慕課的聯盟,然后其學校的學生才有權利進行選課學習,所以,有些高校和學生對于課程的使用學習就受到了限制。因此,在當前使用慕課過程中,進行輔助教學的高校,畢竟還是具有一定物質基礎和經濟能力的院校的選擇。另外,慕課課程的設置沒有充分考慮到不同地區的高校、不同能力的學生、不同專業背景,他們的差異化現狀對慕課教學實效具有較大的影響。例如其對高校人文課社科類的學生,對知識傳授作用還比較大,但對于自然科學類的學生的影響則有其局限性。
(三)慕課的教學視頻與現實發展狀況難以同步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這種理論教學形式對理論傳播的要求比較高,需要理論適時更新,與實際發展保持同步前進。換句話說,就是在保持與時俱進的基礎上,還必須遵循黨和國家最新政策和規定,將最新理論和教育內容進行整合、梳理,使其與時代發展同步。[2]由于教材編寫的滯后性,是由教師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進行彌補的,讓學生們能始終緊跟黨和國家的腳步和時代發展的腳步,而慕課的教學視頻通常則是提前錄制好的,根據課程的安排進度發布于平臺上,由于制作課程視頻的程序復雜等的原因,在考慮經濟效益時,課程視頻經常會在一段時間內反復使用,教學視頻更新速度慢,教學視頻中的經典案例相對與實際脫節,較為陳舊,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對于一些學生比較關注的最新的時政、突發的事件、影響范圍比較廣的新聞,只能通過慕課教學平臺的互動交流進行溝通。
(四)慕課教學的實際效果難以保證
思想政治理論課利用慕課進行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學習理論,確保他們的精神思想能夠及時充電,使得他們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形成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但是從慕課教學的基本情況來看,慕課學習較為碎片化、零散化,在時間利用方面不夠充分,也可能給其他學習帶來不方便,導致慕課學習進度較為緩慢,影響了慕課學習的循序漸進性,難以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體系性。翻轉式課堂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調動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慕課”教學模式的教學質量有待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的自主學習,但是在沒有教師監督的前提下,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難以自覺主動學習,慕課對他們而言,就是“偷懶課程”,教學視頻是不是學生本人進行的觀看學習、慕課平臺上的考試是不是學生自己獨立的完成等等這些問題都有待考慮解決辦法。因此,如果思想政治理論課全程都采用慕課教學,一旦時間過于長久,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就很難得到保證,其教學效果也可想而知。
“互聯網+”時代給教育領域帶來了一場新的教育信息化革命,其慕課作為其最新的代表,慕課的局限性和有效性之間的矛盾將始終存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這種矛盾必將始終共存,無法消亡。我們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慕課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帶來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慕課的出現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辦法,同時使得各大學重新審視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情況,它為所有大學提供了一個平等的發展機遇,但也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探索路徑。
參考文獻:
[1]黃明偉,潘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運用慕課教學的特殊性及其發展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16 (05).
[2]管秀學,徐建軍.“慕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沖擊與應對[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7(07).
作者簡介:黃靜(1992-),女,漢族,重慶云陽人,碩士研究生,單位:重慶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