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爽爽 李耐和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是一門基礎性、綜合性較強的專業,聲樂作為一項必修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聲樂教學并不能完全滿足學前教育的需要。本文對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構建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
一、目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是學生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幼師是一個緊缺行業,就業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六。正因如此,很多高考學生填報志愿時毫不猶豫就選擇了學前教育專業,但在進入大學之前很多生毫無專業知識可言,僅有一小部分學生有過音樂相關的訓練,但也并不系統專業。學習聲樂是一個長期艱苦重復的勞動,很多學生一旦找不到正確的發音方法就失去了學習聲樂的興趣,積極性不高。
二是教材沒有專業特點,不能滿足學生需求 。學生的教材猶如士兵手中的槍,它是實施教學、進行教學效果驗收核對的重要依據,而通過調查許多相關學校發現,目前,市面上學前教育的聲樂教材不少,但很多內容是藝術類院校聲樂專業教育教材,雖然教材里面也加了一些兒童歌曲,但從培養專業幼兒教師的目標來看,缺少針對幼兒教師應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識與技能。
三是教學課時少,無法完成教學工作量。學前教育專業開設課程較多,聲樂、鋼琴、繪畫、手工等等,一周的時間有限,那么留給聲樂課的時間就更少。聲樂課時一門比較特殊的課程,需要教師和學生一對一的上課,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布置相應的歌曲。由于課時少,上課基本采用集體課形式,這樣將無法完成教學工作量。例如,我校學前教育專業,學制3年,教學周期為四個學期,每學期教學17周,聲樂課每周1課時,細算起來,這短短68個課時怎么能掌握技術性較強的聲樂技巧呢?
二、當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現狀
(一)集體課模式。集體課模式是當前應用于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最多的,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模式。集體課模式又叫大課模式,顧名思義,是以班級為單位,聲樂老師進行集體教學的模式。授課內容包括音樂作品分析、歌唱方法以及歌唱理論等內容,面向班級全部學生進行講解和分析。這種教學模式有優點也有弊端,優點在于在一定的時間內,讓更多的人接受了教育,節省了時間,教學效率較高,從而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但是聲樂課集體課教學模式也有弊端,即不利于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很多學生基礎薄弱、歌唱能力低和水平低的學生,在集體課中往往不能跟上教師的節奏和學習的進度,以至于問題越積越多,水平得不到提高,乃至最后逐漸喪失學習聲樂的興趣。而樂理基礎比較好、歌唱能力和水平高的學生,在集體課中又往往“吃不飽”,對于課堂上所教的內容能夠輕松掌握,卻沒有機會進行突破,這也限制了他們聲樂水平的提高。
(二)小組課模式。小組課模式是當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模式,介于集體課教學模式和個別課模式之間。通常,小組課學生人數比集體課人數少,比個別課人數多,一般不會超過10個人,多為3至5人一組。小組課教學模式將集體課教學模式和個別課教學模式的優點有效結合在一起,既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又能夠給予個別學生具有針對性、具體的指導,這是集體課和個別課所無法兼顧到的。小組課模式下,教師能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和他們的差異掌握得更詳細,也能夠讓學生更明確當前以及今后在聲樂課程學習上的方向,這對學生未來的學習以及今后的發展都能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但是當前還有很多幼兒師范院校因為師資力量、教學設施不足等方面的原因,沒有在聲樂課程中采取小組課模式進行教學。
(三)個別課模式。個別課模式與集體課模式相對,是一種小課模式,主要形式是教師一對一地指導學生學習。個別課教學模式能夠幫助教師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包括他們的樂理基礎、學習能力、嗓音特點等。教師可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進行針對性訓練。個別課教學模式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做到因材施教,聲樂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能及時發現每個學生的問題,然后及時調整教學計劃、進度以及內容,以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聲樂水平。但是目前這種教學模式只在個別學校得到了應用,現實中難以推廣。
三、加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創新策略
(一)制定有效明確的教學目標
明確的教學目標能夠為教師的教學指明方向。要想使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達到預期,首先就得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只有教學目標明確,才能為創新教學模式等打下基礎。在人才培養的定位上應當具有針對性,要根據幼兒教育的特點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培養,而不能盲目借鑒專業院校聲樂專業的教學模式,這樣就偏離了幼教的本質。在聲樂課程設置上應當充分考慮幼兒園小朋友的特點,要體現教育性、基礎性、啟蒙性和實用性。這樣,才能讓學前教育聲樂教學達到最終目的,將課程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要不斷優化,結合幼兒的性格特點以及愛好等增加一些兒歌的教學,比如增加一些傳唱度比較高、唱起來朗朗上口且幼兒易理解的兒歌,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和貼近現實。這樣,也便于學生畢業后快速適應幼兒園的工作。
(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發揮主觀能動性
作為聲樂老師要學會分析與揣摩學生的心理,采取鼓勵教學法等各種有效的方式調動同學們對于歌唱的熱愛。例如,在學習歌曲《送別》時,我們可以先講解歌曲的歷史背景,作曲家為什么要創作這首歌曲,用歌曲去打動學生的靈魂,唱的質量好壞不要緊,重要的是學生自己想學,努力在做,只有自己的靈魂與聲樂作品相結合,學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優化聲樂教學方式
聲樂教師可以對現有的集體課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做到教學上主次分明,分清教學工作中的輕重緩急,先對重點進行強化,使每個學生都能完全掌握重點內容。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相互評價以及自我評價,通過自我評價及時反省,而相互評價能夠讓學生在他人的幫助下快速發現自己的缺點并對此加以改進。學前教育聲樂專業并非是一種純專業教學,而是包含了許多其他領域內容的教學,如幼兒心理學、朗誦和舞蹈等。將這些內容有效整合起來,能夠有效提高聲樂教學的效果。因此,聲樂教師可以向其他科目的教師請教,相互合作,相互糾正。通過這種多科目融合教學法,能有效提高學前教育的整體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汪梅娟.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集體課教學的反思與改革[J].藝術研究,2015,(02).
[2]王永樺.關于高師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思考[J].藝術研究,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