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 張陽 于冰
摘 要:文章對遼寧何氏醫學院學生MOOC學習效果的大數據進行分析,并從“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計”“豐富多彩的課程呈現形式”“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有節奏多形式的教學互動”四個方面提出課程設計和管理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大數據;MOOC;學習效果;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在遼寧何氏醫學院由學校管理并認證學分的課程來自于三個選課平臺,分別是“好大學在線”“超星慕課”和“遼寧省大學開放課程平臺(LNUOC)”。學生可選課程由獨立人格與自我成長、文藝復興在中國、創新創業新思維、批判思維與自由表達、未來世界與新生活、國際視野與海外文化這六大模塊構成。
1.MOOC的學習動機分析
與完全自主的MOOC學習者以興趣為出發點不同,對學校主導的MOOC課程學習動機進行分析,得出“獲得學分”“知識學習”“獲得專業技能”是三個最主要的原因,分別占比為26.2%、31.1%和29.1%,而個人興趣僅占7.7%,其他占比5.8%。由此可見,學校主導的MOOC學習中,學生的學習目的和獲取學分的目的更強。那么,這也就產生了一些問題,如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而掛機刷課、退課等。
2.MOOC的學習過程分析
在學習時間方面,課程的大數據將時間劃分為00~04點、04~08點、08~12點、12~16點、16~20點以及20~24點六個時間段,學生訪問次數占比分別為0.0%、0.23%、20.5%、29.5%、38.6%、9.1%。由數據可以看出16~20點是學生學習的高峰期,12~16點、08~12點時段次之。在課程互動方面,互動時間最好的時段也是16~20點,學生能夠針對自己學習中碰到的問題進行提問,但總體互動參與率不高,也是較多學生以獲得學分為目的的原因所導致的。在終端選擇方面,觀看視頻時學生更愿意通過移動客戶端(手機App)進行學習,移動客戶端與電腦網頁版所占比例分別為94.75%和5.25%。手機App的方便、快捷以及碎片化的學習時間使學習更加靈活。而在完成作業時,學生更多選擇電腦網頁版,因為能夠完成不同類型作業的提交。
3.MOOC的學習結果分析
在學生及格率方面,由于存在學分修滿棄課、學生時間沖突棄課等現象,學生的及格率在63.3%。雖然及格率低于正常授課模式的課程,但遠高于學生通過公共平臺自行選課的及格率。在學生提交作業的質量方面,存在一些答案雷同、直接粘貼、不認真作答等現象。
1.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設計必須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與教學內容相契合,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具體章節、模塊、知識點來設計制作,每節課以學生注意力集中的5到15分鐘微課程為宜,時間和內容都不超過學生的認知負荷。課程中的會話、情景等具體內容都要以學生的興趣和接受能力為主,增強課堂的趣味性,送樣才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2.豐富多彩的課程呈現形式,避免課程的單一枯燥
主講教師應將課程內容與當前的社會熱點相結合,增加學生的代入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課程的呈現適當穿插一些動畫、特效和音頻,使課程更生動形象有趣。課程上傳到網絡平臺之后,授課教師或助教要在網上與學員進行在線交流。
3.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增強課程的公平性
評價方式應該是多元化的,有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同伴互評等主體評價方式以及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等,這種全面多元的評價方式能夠細致、全面、準確地對學生做出一個客觀的評價,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調整課程以適應學生。
4.有節奏多形式的教學互動,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應多增加互動教學的設計,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在互動的設計上應該保持一個良好的節奏,讓學生的學習能夠保證教學進度。
[1]董杜斌.青年在線學習者的學習現狀研究——以浙江省大學“MOOC”學習者為例[J].中國青年研究,2015(12):99-104.
[2]賈積有,繆靜敏,汪 瓊.MOOC學習行為及效果的大數據分析——以北大6門MOOC為例[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4(9):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