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繪本閱讀屬于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生由于生活閱歷、識字能力及理解能力等的限制,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實施繪本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意義,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通過繪本的閱讀能掌握大量的閱讀知識,提高小學生的專注力及認知能力。為了分析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繪本閱讀教學,文章作者針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繪本閱讀的意義和教學方式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繪本閱讀;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繪本作為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及學習需求的閱讀讀物,在繪本中經常出現涉及語言意識魅力、藝術美、文學美等方面的內容,小學生通過繪本閱讀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有效的信息輸入及輸出機制。閱讀的繪本越多,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進行聯想,尋找以往繪本閱讀中與作文相關的內容進行應用,豐富寫作內容,提高寫作水平。此外繪本閱讀還能引導學生以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方式培養其信息輸入的習慣,創新學生們的作文格局[1]。繪本閱讀過程中由于以圖片為主的閱讀材料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教師適當的引導能充分發揮想象,培養創新思維及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審美體驗。
1.結合學生情況選擇合適的繪本,實現師生之間的共讀及互動
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繪本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殊性及學習需求等選擇質量精良、經典及合適的繪本進行教學。教師在選擇繪本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針對8至12歲之間兒童的不同時期心理特征選擇具有針對性及教育意義的繪本。在開展繪本閱讀過程中積極營造相應的繪本閱讀的氛圍,讓學生短時間內融入相應的繪本閱讀過程中去,感受繪本閱讀帶來的魅力。
2.引導學生們自主閱讀繪本,感受繪本中帶來的樂趣
繪本閱讀過程中繪本的語言及圖畫配合具有一定的嚴謹性,且內容圖畫生動形象,學生們只有通過仔細地品味及閱讀才能真正地理解繪本中的中心思想及精髓。針對長篇繪本,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進行自主閱讀,感悟繪本中的中心思想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在自主閱讀完成之后引導學生們共同對繪本中的故事進行分析及探究[2],減少由于教師一味帶領學生們進行學習及朗讀導致學生產生聽覺疲勞及無法發揮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的想象力及感受能力的現象出現,提高繪本閱讀的有效性及教學意義。
3.創設針對性的教學情境,結合生活實際對繪本進行演繹
繪本大部分以故事、語言及童話為主,教師在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創設表演情境的方式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繪本內容及主要的框架進行掌握,合理分配繪本中的角色,通過學生扮演繪本中的角色及實施相應的場景對話的方式讓學生們更加近距離地感受真實的閱讀及表演,促進學生們深入繪本進行二次理解及感受,提高了繪本閱讀的質量及效率,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表現能力。教師還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們對具有開放性結局的繪本進行適當的聯想,補全結局,充分發揮學生們的想象力、創新意識。如在進行《長大我最棒》的繪本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發揮自己的想象,觀察生活過程中我們自己能夠幫助父母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還可以在生活、學習過程中出現什么樣的進步,想象自己長大以后想要做什么,能夠做什么,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們體驗繪本閱讀的魅力及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離不開繪本教學,繪本閱讀教學不僅僅能減輕傳統文字閱讀帶給學生們的壓力,幫助學生們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及閱讀習慣,還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及創新意識,教師應通過結合學生情況選擇合適的繪本,實現師生之間的共讀及互動,引導學生們自主閱讀繪本,感受繪本帶來的樂趣,體會及創設針對性的教學情境,結合生活實際對繪本進行演繹等,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水平,促進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及語文素養的形成。
[1]朱曉麗.關于小學語文中繪本閱讀教學的思考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
[2]趙俊峰.淺談繪本閱讀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中的引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2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