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丹
摘 要: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除了需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還需要引導學生建立起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為了實現學生語文能力及道德素養的共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同班主任管理有效結合,完成全面型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班主任管理;結合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加強學生的理解與記憶能力,進而推動學生的思想發展。在語文教學中,班主任將語文閱讀教學同班級管理工作結合,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認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對思想道德內涵獲得更深刻的認識,進一步讓學生理解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行為,通過學生積極配合班主任工作,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良好開展[1]。此外,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闡述的內容經常同自身思想認識存在較大差別,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以讓學生準確表達想法,這樣有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
1.利用語文朗讀教學,提高德育水平
新課標指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但要為學生講解語文基礎知識,還需要做好德育教學[2]。而德育作為班主任工作的重點,這使得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同班主任管理目標不謀而合,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德育,以在提升學生語文水平的同時更好地輔助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
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晨讀這一時間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及德育。在具體的晨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文章,如《三字經》《弟子規》《朱子家訓》等。學生在朗讀這些文章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文章中先賢精神的熏陶及影響,進而逐漸樹立起正確的道德觀,這樣可顯著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2.語文課堂教學中推進班主任管理工作,促進教學質量及班級管理效率的提升
在具體開展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推進班主任管理工作,可對班主任班級管理起到良好輔助作用。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增進學生間的交流及溝通,通過學生互助與協作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增進學生的集體意識,這樣不但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還使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順利進行。此外,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還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認識到語文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系,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對語文相關知識獲得深刻理解,促使學生積極配合班主任工作,形成班級管理的良性循環。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春天的色彩》這一課時,教師可開展課外教學活動,帶領學生接觸教室外的世界,體驗春天到來的景象,讓學生多接觸自然,體驗春天到來的景象及春天的色彩,讓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此外,教師在開展課外活動中,還可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比如指導學生不要隨意踐踏草坪、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等,通過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3.采取課堂講故事的方法,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強化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小學生的年齡小、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在教學中采取講故事的方式,可營造出輕松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外轉移至課堂中。同時,教師講解一些富含人生哲理的故事,還可以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及道德觀念。在具體故事的設計上,教師可以語文課本教材為依托,選擇其中一些有趣、富含深刻內涵的內容進行故事設計。
小學語文教學與班主任管理工作是相互影響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將班主任管理工作融入語文課堂實際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及道德素養,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1]周淑芳.小學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管理有效結合的策略探討[J].神州,2016(11):114.
[2]董月娟.小學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結合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