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麗媛
摘要:隨著復雜性科學思維逐步躍入人們的視野,系統思維也因此而產生了比較重要的變化,這種變化同樣也給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帶來了新的啟迪。本文從教師主體、學生客體、教學內容、教學互動四個方面闡述了對系統思維的理解與運用,以期為初三思想品德復習課的實施提供一些思考。
關鍵詞:思想品德;復習;系統思維
初中課程教學具有綜合與分類實施的特點,尤其在初三思想品德復習性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此種特點體現得更為明顯。如何在初三思想品德復習課中發揮好教與學的互動作用,發揮參與思想品德復習課的主體和客體的優長之處,是當前初中銜接性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隨著社會科技的高速發展,復雜性科學、復雜性科學思維已經成為了一種新興的門類和思維方式,尤其是在復雜性科學思維影響下的系統思維的極大變化,更成為了提高思想品德復習課時效性和實效性的重要選擇。從系統思維的變化角度出發,主要從教學主體、教學客體、教學內容以及教學互動四個環節入手,對如何在初三思想品德復習課中應用系統思維進行以下分析與研究。
一、強化課程教學主體的系統思維能力
課程教學的主體是教師,也是初三思想品德復習課教學的主要實施者。因此,教師是否具有良好的系統思維是思想品德復習課中系統思維有效落實的決定性因素。從樹立教師系統思維的方式方法上看,應當普及系統思維理念、提供系統思維的實踐案例、提高教師對系統思維的良性認知程度,在爭取教師認可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其系統思維能力。首先,以學校為單位組織教師群體參加復雜性科學思維尤其是系統思維的針對性講座,端正教師主體對系統思維的正確認識、提高教師主體對系統思維的應用渴望。其次,在基于系統思維、實現教學內容結構化梳理的過程中展示教學效果,深化教師主體對系統思維的認可度。最后,在梳理系統思維相關理念以及應用策略的基礎上,組織實施具有一定周期性的以提高系統思維應用水平為主要目的的培訓,強化教師主體對系統思維的應用能力。從這些方式方法的使用策略上看,應當堅持教師主體的自愿原則,同時配合以必要的獎勵措施、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并針對不同任課教師的特點和規律有的放矢地組織實施相關工作,比如針對初三思想品德復習課的特殊性進行組織等等。
二、培養課程教學客體的系統思維意識
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客體,他們自身的客體性特質決定了:他們是否具備良好的系統思維意識,是系統思維在初三思想品德復習課中的重要因素。從初三思想品德復習課程的角度分析,養成良好的系統思維意識有助于學生客體提升其對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效果,有利于培養學生克服因為“復習”帶來的思想和心理包袱。一是強化學生的系統思維意識,有利于增強其全局觀念。強化學生的系統思維意識,尤其是有針對性地強化初三復習學生的系統思維意識,能夠幫助他們樹立學科學業的大局觀念。以初三思想品德復習為例,如果學生具有強烈的大局觀念,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他們因為處于初三復習階段的茫然與無措,有助于他們重拾信心、克服初三復習消極情緒的不良影響。二是強化學生的系統思維意識,有利于強化其學習能力。對于初三思想品德復習的內容與學生所處于的“境地”而言,其學習能力的提高是確保復習取得顯著效果的決定性因素。隨著正常初中三年學習的完結,步入到初三復習階段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識,但是卻不能將這些知識有效整合、形成適用于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也是他們缺乏良好學習能力的外在表現。通過系統思維意識的培養,有利于他們更加系統完備的整合所學知識,進一步提升和改良學習能力。三是強化學生的系統思維意識,有利于培養其接受能力。隨著系統思維在教師主體尤其是初三思想品德復習課的實施主體之中得到廣泛而深遠的傳播,以系統思維為內在動力的授課方式必將成為新的教學模式,也勢必影響著初三思想品德復習課的教學實踐過程。因此,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意識,通過突出對系統思維意識條件下的接受能力的重點培養,強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自主接受意識和能力,注重實現系統思維的主體結構性與思維意識的客體接受性的內在咬合。
三、實現課程教學內容的結構化梳理
在初三思想品德復習課中應用系統思維,其外在表現在于對課程教學內容的結構化梳理,這也是系統思維應用于課程的必要途徑。系統思維的關鍵在于系統,且主要分為系統整體、系統要素以及要素之間的鏈接等方面。課程教學內容的結構化梳理,就是在應用系統思維的牽引下,實現針對課程教學內容的要素分解、系統組合、鏈接重構,形成具有一定涌現性質的思想品德知識結構。一是形成以思想品德復習課程章節為主的縱向鏈接基礎。以思想品德復習課程各個章節自身的知識特性和內容為主,建立要素節點、實現縱向的知識關聯基礎,主要是獨立章節的聯系與內在含義進行深入分析,根據教師主體的知識結構創建開放性的多個縱向知識系統。構建過程中,應當注重強調“開放性”,即確保具有與其他縱向系統相互連接的節點。二是形成以思想品德復習課程章節的橫向鏈接基礎。以獨立章節的各個開放性節點為基礎,實現縱向系統的橫向鏈接,從思想品德課程內容的連貫性邏輯入手,建立橫向知識系統。三是實現縱向挖掘、橫向拓展的立體系統結構。在縱向知識系統與橫向知識系統兩個基礎性系統構建完成的同時,不斷尋求持續深入的縱向挖掘和橫向拓展,通過系統之間的聯系與內在邏輯推理構建思想品德知識體系,并將在教師主體與學生客體的實施性檢驗與適應性檢驗中不斷改進改良,既促進知識體系之中的系統思維應用實效,又提高教師主體與學生客體的系統思維能力和意識。
四、強化課程教學互動的體系式運行
初三思想品德復習課程教學互動,其本質是以教學內容為載體實現教師主體與學生客體之間的交流,這種“交流”的動態性質決定了其自身的系統運行特性。在思想品德復習課程教學互動的過程中,教師主體、學生客體、教學內容是互動過程的基礎性要素,以教師為主體的三者之間的運行機制是課程教學互動系統中的另一個構成要素,它是在應用系統思維條件下的教學互動系統運行的“促進”因素。課程教學互動的體系式運行所要解決的問題就在于,基于這一“促進”因素所實施的依托系統思維應用為條件的運行體制。一是搜集針對初三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方式方法、形成集合。通過對思想品德課教學方式方法的搜集整理,形成運行體系的節點集合,為后續系統順暢運行提供節點基礎。二是整理教學方式方法集合,有針對性地分類、組合。對方式方法節點進行分類,區分重要節點、次要節點,將具有多鏈接特性的重要節點與具有較少鏈接特性的次要節點進一步分類、組合,以適應系統運行的特點、規律,發揮系統優勢。三是從全局的角度出發,對選擇使用符合系統特點的方式方法類別或組合。從全局或系統整體上選擇適合于思想品德復習課程這一系統的重要節點與次要節點組合,并在系統運行過程中加以運用。
綜上所述,系統思維的應用,有利于初三思想品德復習課程形成開放性的系統,有利于教師主體在系統回路中發揮作用,提高系統回路中學生客體對系統的應用與掌握程度,即提高學生對思想品德復習課程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