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群才
摘要:職業素質是人才培養領域中的核心內容,高職高專的根本任務實際上就是培養高技能應用型專業人才,本文當中首先介紹高職院校學生核心素質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應對措施,希望可以妥善完成高職院校學生核心素質培養工作,促使學生的職業素質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順利走上就業道路上。
關鍵詞:高職學院;學生;核心素質培養
1.職業素質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性
職業素質指代的是從業者具備一定生理及心理基礎,積極開展教育培訓、職業實踐以及自我修煉等活動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在職業活動進行的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基本品質。高職學生職業素質指代的是學生學習和鍛煉,在從事某一項工作的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專業技能和道德的綜合,也就是學生畢業之后從事某一種職業需要具備的職業信念、職業態度以及職業技能等。既包含本職業要求的專業知識及實際工作經驗,也包含職業思想、職業到道德以及思維模式等內容。在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工作應當得到充分地重視。
2.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意義
自從教育部施行《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之后,高校就應當將大學生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這一門課程劃歸到選修或者必修課程行列當中。在提出這一項政策之后,說明我國教育部十分關心提升學生職業素質這個問題。除去上文中所說的問題之外,大學生就業困難問題成為了以往一段時間當中十分突出的社會熱點問題。之所以我國大學生就業難度比較高,是因為某些畢業生的職業素質水平低下,難以讓用人單位提出的實際要求得到滿足。高職院校實際運行的過程中,承擔的是為社會提供應用技術型人才這一項沉重的任務,在就業競爭越發激烈的背景之下,怎樣才可以在高職院校素質教育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添加一定嶄新的理念及內容,在傳統型教育程式當中做出突破,其實提升畢業生的職業素質水平,使其在就業的過程中展現出來比較強的競爭力,這是高職教育工作者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切實注意到的問題。
3.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實際情況
3.1職業心理素質水平不高
現階段我國范圍內各個高職院校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一般都較為低下,依據某些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反應,是因為自己在高考當中發揮失常才進入到高職院校當中,因此在進入到學校當中之后經常會展現出來悲觀和自信心欠缺等問題,難以對自身的控制力和進取精神做出保證。除去上文中所說的問題之外,甚至還有一些學生沒有辦法妥善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只要是和學習有關的事情,都不再學生關心的范圍內,在日常生活的過程當中,經常會和同學之間因為小事爭吵或者打架,從而二者之間的矛盾逐漸升級,甚至會在日常學習生活當中發生傷害事故。還有一些畢業生做出反應,因為在學校期間沒有經受過社交能力及心理素質方面的鍛煉,因此在進入到工作崗位當中之后,想要在工作環境當中呈現出來比較強的適應性,其實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3.2思想道德素質水平低下
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學生道德問題比較嚴重,甚至還有一些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下滑趨勢十分明顯。首先高職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領域中存在的問題是,沒有養成誠信心理,例如在考試的過程中作弊、申請減少學費的過程中過度夸張自己家庭的貧困情況,并且在畢業之后拖欠國家的助學貸款等等。其次,并沒有在日常學習生活當中養成尊師氛圍,高職院校學生上課的過程中出現吃東西和睡覺等問題的幾率比較高,甚至還有學生在一個學期的課程結束之后都不知道任課老師的姓名。第三,理念和信念嚴重匱乏,沒有制定明確的奮斗目標,思想十分空虛,沒有養成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也不會積極的參與到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當中,甚至還有一些會沉迷在網絡世界當中。
3.3難以養成職業意識
超過一半的高職院校學生基本上都沒有對自身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大多數學生的看法是,走到哪算哪,自己在什么崗位上都可以,只要是可以按時得到工資就可以,還有一些高職院校學生其實是在空想,過分的夸大自己的理想,有這樣想法的學生甚至還不如不想。大部分學生都不希望自己在畢業之后從事基礎工作,好像自己都有十分遠大的志向,但是卻不甘心將自己放置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這實際上是一種眼高手低的心理,難以對自己畢業之后的順利就業做出保證,甚至沒有辦法妥善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從而也就沒有辦法對自身的職業發展做出保證。
4.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方法
4.1將職業道德教育當成導向性內容
高職院校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始終都是應當將立德樹人當成是根本任務。在專業培養計劃課程設置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應當將公共基礎課程作為出發點,將高職院校四個學期當中的思政課程和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相互融合起來,積極的開展課堂教學、講座以及會談等活動,引導學生逐步樹立起來正確的職業理想及三觀。切實提升輔導員隊伍建設力度,選取一定數量具備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并且樂于為學生服務的教職工,以便于可以讓輔導員隊伍的結構更為科學合理。妥善完成班級思想建設、文化建設等工作,為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出一定保證。切實提升學生黨團組織建設力度,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積極開展學生干部選拔工作,引導學生逐漸養成一定自我管理、自我發展以及自我約束能力;交由學生會對學生的課余生活進行組織,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們會分工合作,逐漸認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逐漸養成一定團結協作能力及意識,為日后結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4.2以教學方法改革作為出發點
課堂教學工作進行的過程中,主要是為了對學生的職業技能實際應用能力進行培養。所以應當將職業素質培養和課程教學內容相互聯系起來,站在職業工作的角度上來調度教學順序,積極的開展情境創設以及真實工作模擬等活動,促使“教、學、做”相互融合起來,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練習,也可以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復習以往學習到的知識,逐步構建虛擬仿真實驗中心,為教學流程的職業應用性做出保證。在此背景之下,學生能夠逐漸認識到職業素質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學習生活當中積極的提升自身職業素質水平,切實提升自身的崗位競爭能力,從而也就可以對我國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做出保證。
結語:
高職院校應當依據我國社會對人才提出的要求,在學校教育環節當中深入滲透職業教育理念,切實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質水平,促使學生逐漸走上一條全面發展道路上,最終在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發展進程向前推進的過程中,做出一定貢獻。
參考文獻:
[1]陳世彈.立足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與訓練 創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13):9+ 11.
[2]李丹峰.如何在一體化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J].職業,2018(09):55-56.
[3]樊永華.校企文化互融視角下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路徑探索[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01):94- 96.
[4]劉可.校企合作環境下現代企業文化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素質探究[J].南方農機,2018,49(0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