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尚英
摘要:合作學習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還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效率。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運用合作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意義。那么就如何正確運用合作教學模式,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并結合一定的語文課程案例,以總結出有效地教學意見及建議,最終實現小學語文的有效性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應用研究
一、前言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合作學習模式已經普遍運用于小學課程教學。其中,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也不例外。小學語文做為小學階段的重點教學科目,更應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進而發揮出學生的團隊合作力量,這樣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但是,小學生年齡還比較小且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產生注意力不集中、互相打鬧等情況。為了有效地應用合作學習模式,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下面本文將結合前人已有的教學意見及對策,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做如下研究,希望相關的分析和研究能夠起到一些借鑒的作用。
二、關于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主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并且得到了廣大師生的青睞。通過將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給予學生更多時間和空間進行獨立思考和探索,從中教會學生如何虛心接受他人意見、學習他人有用的學習經驗和想法等。因此,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意義。接下來本文以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內容為例,對合作學習的應用進行分析和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一)合理分配學習小組
合作學習與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它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來實現課程的教學。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可以互幫互助,共同研究和分析課程問題,從而盡快得出合理有效地解決對策和方案。但是,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有所不同[1]。在進行合作學習之前,老師需要對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做好評估。然后,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合理分配學習小組,這樣才能保證合作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同時學生們也能夠形成有效地互幫互助。
以學習“鯨”、“松鼠”及“新型玻璃”等說明類文章為例。因為上述說明類文章的內容比較多、而且涉及到許多說明手法及技巧,所以學習的難度會比較大。在正式上課之前,老師需要對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進行綜合分析和評估。然后,根據實際評估的結果進行小組分配,這樣才能保證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均衡,從而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比如,在每個合作小組中,老師必須保證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均衡,既要有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又要適當安排學習成績弱的學生,從而形成互幫互助的合作學習氛圍。
(二)加強課程的合理評價
因為小學生還處于好玩好動的年級,而且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需要認真監督和評價每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情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問題,從而采用針對性的措施來改進不足,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日常合作教學過程中,老師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學評價,綜合分析每個小組的學習情況及問題,從而提高小組整體的學習能力。另外,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們進行組內互評,以增強學生的小組責任意識和榮譽感,從而更加投入到合作學習之中。
以“鯨”課程內容為例,在進行合作學習之前,老師需要定好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方向,并要求學生完成相應的課程研究問題。比如,“鯨”這篇課文包含了哪些說明手法、“鯨”具有什么特點、課文中哪些句子是重點句等問題。然后,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課程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和研究,并學會記錄和分析研究的過程和內容等。最后,老師要求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課堂發言,將自己小組研究的內容結果分享給其他同學們。同時,老師也可以從學生們的發言中檢查小組學習的效果和問題,并及時地指正學生們的不足。
(三)實行有效地課程獎勵
小學語文課程內容本身比較枯燥無味,學生比較容易產生厭學和逃學的情緒。特別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學生濫竽充數,太過依賴其他同學的學習成果,同時有些學生以為老師不會發現其偷懶的行為,從而想魚目混珠、不參與小組的討論。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可以采用適當、有效地課程獎勵方式來鼓舞學生參與合作學習,體會合作學習的用處和好處,從而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精神。
以“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為例,老師組織學生們以小組合作形式,將地震中父與子的對白進行情景再現。然后,老師根據學生們的表現采取適當的鼓勵措施[2]。比如,老師根據每個小組演繹的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包括對學生的表演神情、神態、語言表現力等進行分析。對于表現優異的小組表演節目,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上獎勵或者精神鼓勵等,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學習成果被肯定,以增強學生們的自信心。
(四)積極組織小組競賽
老師通過組織一些小組合作競賽項目,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參與熱情,同時還能團結學生們的學習力量和責任意識,并鍛煉學生組內溝通及交流能力。因此,我們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積極組織和開展各種小組比賽,讓學生們真正融入到合作學習之中,從而體會合作學習的快樂和意義。
以“新型玻璃”課程內容為例,老師要求學生們通過實踐探索,進一步發明和討論出其它類型的新型玻璃,并說明玻璃的用處及意義。然后,小組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制作成一份研究報告,對發明的新型玻璃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研究。最后,老師以小組為單位對每個小組提交上來的報告進行評比,從而選出表現最佳的小組報告并進行適當的獎勵。通過組織小組合作競賽,學生們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想象,并積極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之中,有利于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了公平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因此,合作學習模式具有一定的教學優勢和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平. 簡析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J]. 中國校外教育, 2015,19(2):77-77.
[2]馬玉敏. 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效性[J]. 中外交流, 2016,10(18):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