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玲
摘要:伴隨著汕頭整個城市經濟的顯著進步,潮南區紡織行業呈現出向外發展的蓬勃趨勢。面對日新月益的社會環境,商務類學生掌握專業技術的同時應注重國際視野以及創造力的培養,那么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上就要有所創新。本文就這個問題,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淺述己見。
關鍵詞:國際貿易;地理教學;創新教育
一、巧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一)巧用信息時代發展的產物—手機
如今是信息技術調整發展的新時代,手機作為信息時代發展的產物,除了基本的通訊功能,還兼具拍照、錄音、游戲等多樣功能。根據調查發現,80%的中職生擁有手機,就算暫時還沒購買手機的同學,其中大部分人認為學生很有必要有一部手機。[1]中職生使用手機具有一下的負面影響,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教師在教學預設中若能調動學生正確使用電子產品,將課前作業能過嶄新的形式呈現出來。特別是在學生缺乏興趣、困惑不解、無法感知、被動參與等過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是實現學生知識的建構的重要因素。
本校采用國際貿易地理(中國商務出版社,主編:竺仙如)版本,教材偏理論化,可在課前結合手機布置學生感興趣的作業。如在講授各大洲主要貿易區的幾個重要國家,我根據不同國家的主要特點布置相應的作業。例如涉及英國這個國家,我要求學生分組利用電子產品將身邊出現的與英國有關的產品拍攝成照片;講到美國這個國家時,我會要求學生錄制自己清唱的英文歌。在新課開始之際導入,教師作出針對性的點評。由于這些作業是學生通過親手操作完成的,更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創造的積極性,在實踐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教師前期備課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由于學生的自制作業五花八門,需要教師在課前了解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補充備課,如果學生錄制的英文歌拍攝的作品教師不曾聽聞,精辟的點評也無從談起。
(二)巧用讓學習無處不在的平臺--互聯網
電子的、交互的多媒體軟件提供給學習和教育幾乎無限的潛能。[2]教師在課前作業布置的時候可以要求學生自主采用互聯網收集資料,讓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進行第一輪的自我教育。在鼓勵學生使用互聯網進行學習時,教師應授予學生一定的信息收集與整理技巧。
互聯網的時代也讓教師的角色從權威信息的發布者轉變成為新型的非權威信息的分享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即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從講臺下走下來與學生共同分享信息與知識。中職生處于性格塑造期,易受外界影響,對于互聯網平臺的信息是非辨識度不高,教師若能不斷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學習,幫助和指導學生從浩瀚網絡信息中篩選出有用的學習信息,就能發揮互聯網的強大的信息交互功能?;谶@樣的背景,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介紹互聯網優質學習資源平臺,讓學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完成課后的自我教育。結合商務專業特色,我跟學生推薦過普特英語聽力網果殼網旗下慕課學習社區即MOOC課堂。
二、倡導交叉學科教學模式,豐富教學過程
由于國際貿易地理學科地理特征較強,在新學期開始的第一堂課我設置了學習世界地圖的任務,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識記七大洲四大洋的具體地理位置,同時要清楚各大洲主要貿易大國的位置分布。中職生在初中學習階段已對世界地圖有所了解,但由于大部分學生對世界地圖并不感興趣。教師可嘗試轉換教學思路,設計有趣的教學形式,要求學生用英語識記七大洲四大洋。在初步識記階段過后,利用中文版圖的地圖提問學生,考察學生將地理事物的中文名稱轉化成英語名詞的反應能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非常好。
國際貿易地理同樣與政治、歷史等息息相關,教師在實際生活中應作一個有心人,多方面積累素材,將各學科的知識整合到課堂中來,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交叉學科學習的優勢。
三、讓游戲自然地走進課堂
課堂游戲走進課堂,有利于營造師生之間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讓學生充分享受到自由表達情感和觀點的樂趣。哲學家伯納德·蘇茨(Bernard Suits)給游戲下了一個這樣的定義:玩游戲,就是自愿嘗試克服種種不必要的障礙。[3]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自主能力”[4],讓學生自愿參與到游戲中來克服學習的障礙,獲得的成就感將會對學生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針對中職生性格較為鮮明,好勝心強,思維非?;钴S的特點,游戲這種形式的采用更是不應被忽略的。當然,游戲的形式與內容的設置應與知識點緊密相聯,應是課堂內容自然而然的呈現與補充,若與課堂知識割裂開來反而事半功倍。如在給學生復習所學習國家的知識要點時,傳統的復習方式是以課本為主,提綱為輔。創新方式的復習可以是一個有趣生動的游戲。教師可將每個國家的經濟、人文地理概況等分類整理成圖片PPT,通過放映要求分組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辨別出圖片地理事物所屬國家或地區,正確率高的隊伍勝出獲得獎勵。學生在整個復習過程中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復習效果顯然比傳統復習方式更為有效。
四、注重學習實踐成果的階段性展示
現代社會倡導“終身學習”,我們應大力向學生普及這樣的觀念,引導學生進行持續不斷的學習。學習是個體獲得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行為方式。中職學生學習過程中缺乏耐力,教師在學生經歷一定階段的學習過程后,應及時對學生提出整理學習成果的任務要求,讓學生真正學有所成,獲得成就感提高自信心,進而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階段性學習進行一個較為全面的考察。
在學習我國對外經濟貿易區中的主要經濟地區之后,我給學生設置了一個活動要求。要求學生將其外出旅游的圖片在經濟允許的條件下沖印成照片,在班里開展一個旅游照片攝影展。由于中職生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父母,外出旅游較少,旅游照片的范圍可以涵蓋當地風景名勝。對比之前所學的國家或地區的經貿、人文特點,結合自己的旅游照片,要求學生進行解說,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引導學生思考本地區經濟條件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差異性,用一種地理學科的眼光看待周邊的城市與臨近的經濟地區,提高眼界,進一步宏觀地看待我國對外貿易區的特點與現狀。在實踐過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歸屬在國家中等教育體系中,主要招收初中畢業生,任務是為國家培養勞動后備力量,為城市、農村培養各種急需人才。我們身為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始終秉承創新的教學精神,注重新型教育素材的收集,不斷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探索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使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真正擁有一技之長,能夠立足于社會競爭之林。
參考文獻:
[1]中職生手機消費情況調研報告.公務員之家網站.2011.
[2]珍妮特·沃斯,戈登·德來頓.學習的革命[M].顧瑞榮,陳標等較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
[3]簡·麥戈尼格爾.游戲改變世界[M].閭佳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4]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Z].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