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發光
摘要: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大板塊,自來就是小學語文教學重點。通過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文章閱讀理解水平、文學敏感程度、寫作水平進行培養,可以說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關鍵。語文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時,應促進學生學習興趣 的提高,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本文就制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因素展開了分析,然后就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展開探討,以期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之一,也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制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因素主要有教學缺乏感染力、輕視課外拓展閱讀和教育方法單一。著名的教育學家曾言這樣說道:所謂的課程教育有效性即為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學到什么、學得好不好,因此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本文結合我多年的教學實際,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展開深入研究。
一、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策略
為了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語文閱讀教學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積極投入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研究并將其實施到閱讀教學活動中,就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予以完善,促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參與到閱讀學習活動,進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提升。
(一)轉變思維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要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得到真正提升,其前提應確保新課改、素質教育理念的落實。現階段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不單有教師講授,還應包括學生的學習,簡單而言就還是閱讀教師應重視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而學生的“學”才是閱讀課堂的重點。閱讀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能力,說其是一種方法是指要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學質量的提升其前提就應該讓學生廣泛地閱讀,從而熟能生巧。只有讓學生經過閱讀積累,才能使學生進步。說其是一種能力是指,針對同一片閱讀素材而不同的人閱讀后所形成的認識不同,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從其中就可以看出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閱讀需要學生自覺、主動,對此教師教學時應借助適當的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閱讀主觀能動性,進而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主動閱讀。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適當給予學生閱讀壓力,還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方法,如全班齊讀、教師范讀、自我閱讀、競賽朗誦等方法,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從而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寓教于樂。
(二)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閱讀環境
教學不僅僅是完成知識的傳遞,還應讓學生學會學習,愿意學習。興趣作為學生學習的動力所在,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生才能夠去主動完成目標,閱讀教學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教師在開展的閱讀教學時,應綜合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知識經驗等因素,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閱讀的環境,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學習《負荊請罪》時,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通讀整篇課文,引導學生簡要分析“負荊請罪”的含義,并向學生提問:兩人的矛盾是因什么導致的,兩人又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和好的?組織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再次閱讀文章,并在閱讀過程之中思考、理清文章內容,從而完成教學目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情境表演的方式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比如在學習《三打白骨精》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用話劇表演的形式還原文中故事,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充分把握了人物的特征,更是活躍了課堂學習氛圍,課堂教學效果較好。
(三)養成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縱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非常枯燥。而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學生學習語文基礎知識、作文寫作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的同時,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教師應不斷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作文寫作條理清晰、結構完整、中心突出。學生這些習慣不能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形成積極影響,還能夠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在教育過程之中,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做到有針對性的閱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之中不斷進行反思、總結,從而準確抓準文章中心;學會分析重要段落、關鍵句;學會做閱讀記錄、閱讀筆記,從而起到強化閱讀反思的作用。與此同時,教師應做好表達交流,閱讀之后,鼓勵學生積極將自己的理解、感悟表達出來,同時組織開展形式各樣的讀書交流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步促進其閱讀水平的提升,從而真正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比如在學習《三顧茅廬》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適當去閱讀是噠名著,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感與閱讀興趣。
(四)合理評價提高學生閱讀有效性
學生進步與教師的合理引導、建議離不開關系,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之后應予以適當的評價。就教師評價而言,教師應就學生的閱讀能力、存在的缺陷以及遷移予以深入了解,從而從參照學生的閱讀水平予以有針對性的評價,唯有如此教師才能夠讓學生有提高、改變的方向,進而建立信心,不斷突破自我。教師的評價應以尊重學生為根本原則,針對表現突出的學生予以及時表揚,但應注意適當,避免使學生因教師的表揚而過度自滿。針對表現有所欠缺的學生予以適當批評,同時對于學習態度不好的教師應避免過多的批評,這樣并不能起到激勵的效果,反而會消磨學生的耐心而得不償失。此外,評價也是教師進行自我反省的方法,教師通過點評學生、聽取學生的意見從而對自己的教學模式不斷進行改建,從而進一步提升閱讀課堂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二、結語
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對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之中,需要注重從學生的實際請出發,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去,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閱讀學習所帶來的 快樂,并對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進行培養,改善他們的閱讀能力。因此,我們還需要繼續地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去思考如何才可以更好的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江蘭芬,吳燕云,宋鉆崧,嚴艷明.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A]. 《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C]. 2017
[2]楊志峰.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析[A]. 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二)[C]. 2016
[3]劉永華. 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職業技術.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