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海霞
摘要:伴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對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以游戲作為助推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催化劑,通過激發興趣,吸引注意,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引導教學,對于實現小學數學有效課堂,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為此,本文將立足于新課改的理念及要求指引,就構建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給予游戲策略應用的研究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游戲;應用
新時期下的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融洽氛圍的營造,以及學生興趣的激發,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以游戲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和策略,既利于實現師生關系的融洽,有效解決因教學形式單一而致使的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不高以及厭煩和枯燥情緒,促使教學目標的更好達成,又利于讓學生近距離感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與智慧,促使他們親近數學、愛上數學,進而得到思維力、創造力、理解力等的提升。
一、注重課堂導入,以游戲策略激發興趣關注
鑒于小學生生理及心理的特殊性,以及較差的自控力和約束力,因而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如何在課堂一開始,便迅速抓住學生的吸引注意,成功解決課外與課內不同環境下的有效過渡,讓學生意識全身心地回到數學課堂中,通過游戲環節的教學導入,無疑是較為可行的有效策略。顯而易見的是,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實現,離不開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若在導入環節忽視了課外嬉鬧玩耍,對于孩子們情緒及心理的影響,只是一味地將引入教學內容,無疑無法實現有效課堂構建的具體要求。鑒于此,筆者在實踐中,對于課堂導入環節尤為重視,并且為實現學生數學學習的情緒及心理的成功轉移,具體運用了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的游戲策略。如在講解“平均數”的概念時,在課堂導入環節,筆者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乒乓球顛球比賽,計時30秒,分A、B兩組。其中,A組為4人,B組為3人。顯然,由于在人數上占優的因素,A組贏得了比賽。此時,面對這樣的結果,孩子們紛紛提出了質疑,但隨后筆者拋出了新的游戲規則,那就是人數要保持不變,而后將解決的辦法再拋給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大家的積極討論和交流,孩子們提出了兩組選手采用數量相同的乒乓球拍的辦法,進而確保了比賽的公平性。如此一來,通過這樣淺顯易懂,又不乏趣味性的游戲引入,既實現了對學生數學學習和思考的成功吸引,又在無形中鍛煉和培養了他們的數學思維力和解決問題的分析力
二、強化自主學習,以游戲策略引導探究學習
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構建,離不開學生主體地位的真正確立,以及主體性的充分發揮。因而對于數學教師而言,將數學課堂真正交給學生,讓孩子們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于培養他們的素質能力提升,以及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無疑具有積極的現實和長遠意義。鑒于此,筆者將重心落在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上,尤其是在講授新知識、新內容的教學活動設置中,十分注重讓孩子們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方式,對新知識和新內容進行自我消化和自我理解,以此來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為終身學習的養成奠定有力的基礎支持。如在面積的學習中,為幫助和引導學生對面積形成更為直觀和清晰的理解,筆者同樣采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展開,并通過引入游戲競賽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們的參與興趣。實踐中,所采用的策略主要為,讓孩子們借助已有的測量工具,對事先準備好的書本、文具盒、三角形卡片等物品,進行測量,并以準確率和最快完成的時間,作為小組競賽的評分標準,同時也設立監督員和記分員。實踐證明,通過游戲方式的引入,每個學生均做到了主動參與,并且通過實際測量,也進一步加深了孩子們對于面積的概念理解,以及計算方法的掌握。相比之下,若采取傳統意義上的教師講授概念及計算方法的形式,不僅會存在教學形式單一,易造成學生學習的枯燥感和乏味感,而且也不利于有效數學課堂的構建。與此同時,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積極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對于最大化促使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揮,同樣起到了明顯的成效。
三、緊扣生活實踐,以游戲策略解決教學難點
毋庸置疑,小學數學的教與學,同樣要緊扣學生所熟悉的,以及具備了相應的生活經驗積累的實際內容加以展開,尤其是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問題的解決而言,要想活得最為理想的教學實效,促使每位學生均能實現對疑難問題的理解與掌握,對于教師而言,緊扣生活實踐,通過游戲策略的引入,不失為一種切實可行的手段和方式。與此同時,教師也應該注重在觀念上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使他們清晰地意識到,小學數學的學習,就是為了讓自身通過知識的掌握和不斷積累,進而獲得對現實問題的有效解決,而并非僅僅是為了在考試中獲得成績的提升。如在學習行程問題的數學教學中,很多學生對于這類問題往往在理解上較為吃力,為此,筆者在講授這一問題的同時,并未采取傳統的圖解方式,而是實現準備好了相應的教師輔助工具,帶領孩子們走出課堂,在操場上進行實踐引導,并組織學生借助輔助工具,做好范圍的測量以及行程計時。不難看出,通過教學環境的遷移,在引入游戲實踐的基礎上,行程問題也由此而變得更為客觀,且通過孩子們的親身實踐,以及教師有意識地積極引導,更利于學生在觀察中,獲得對于相關數學要素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對于行程中變量因素的直觀解讀。而后,再回歸到課堂中去解決行程問題,無疑會變得更為輕松。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實現,通過游戲策略的引入和具體應用,既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又利于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問題。但需要明確的是,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而是要將游戲策略的應用,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切實結合起來加以綜合考慮。
參考文獻:
[1]魏俊晨.知趣共生:當數學遇上“游戲”——談小學數學游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J].小學教學參考,2016(3):6-8.
[2]毛建平.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7(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