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雷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師生的互動與合作,“課前預習——課中改進——當堂檢測”的教學方法,是一種關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為核心的學習方式。課前預習有助于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當堂檢測有利于促進師生共同提高。
【關鍵詞】預習 檢測 能力 效果
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師生的互動與合作,“課前預習——課中改進——當堂檢測”的教學方法,是一種關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以積極地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為核心的學習方式。下面就結合教學實踐淺談“課前預習——當堂檢測”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1.預習要有針對性
布置預習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復習已學習過的相關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學習方法,了解下節課的知識點。而新課中的重難點也需設計其中,使學生在課前對其有所了解,對不懂的地方產生疑問,以在課堂中有針對性的、有所重點的去聽、去學。
2.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
教師布置預習作業,教師不但要明確預習任務,讓學生有目的的去預習,還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這些方法不但包括閱讀課本、思考問題,還應包括動手操作、計算,到課本之外的更為廣闊的生活空間中去調查、觀察,向他人請假等等。并且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的預習效果存在差異,對預習效果不要強求學生都到達相同的水平。
3.怎樣預習
(1)數學概念課的預習
讓學生在通讀新課內容的基礎上,動手畫畫、圈圈知識要點、主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從整體上了解新的數學知識,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畫一畫、圈一圈,使得新課中的主要內容顯現出來,以引起自己的注意,為理解和掌握知識做準備。
例如,《長方體和在正方體的認識》的預習中,我指導學生在身邊找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體,像火柴盒、魔方、藥盒、數學課本等,并讓學生動手去數一數、摸一摸這些物體的面,使他們有一個感性的體會,以便于進行進一步的區別。
(2)數學計算課的預習
新教材在計算課中都是創設一個情境,以其中的一種情況作為例題,而剩余的幾種情況則為學生提供了嘗試練習的機會。通過嘗試練習,可以檢驗學生預習效果,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少的過程。學生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既能讓學生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又能讓老師發現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較集中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難點。
(3)數學操作課的預習
課堂中有動手操作的內容,自然少不了要通過熟悉教材,了解操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課前準備好。如教學《統計》一課時,要學生統計家里一個月的費用支出情況,這時,我們就可以將它作為預習的內容,讓他們在課前完成。
1.什么時候用
而學完新知之后的練習不單單是課本中的習題,還可以根據所學內容、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生活實際等進行設計。課堂練習的內容靈活了,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設計時,可以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游戲、猜謎語、走數學迷宮等活動,開展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踐練習等。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產生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機,這時學生即使遇到困難,也會去克服困難,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練習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怎樣運用
(1)有選擇地運用
在題目的選擇中不但要選擇對于鞏固知識、提高技能有所幫助的題目,更要選擇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推理能力,提高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題目。
(2)選擇范題,分析講解
要合理地選擇范題和習題。范題要典型,可以是常見但對于學生某一方面的發展特別重要的題目,也可以是少見得新型題目。對于范題,可以通過設置疑問、分析講解、啟發指導等方法,幫助學生鞏固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題能力。
(3)運用形式
依據數學檢測題的不同層次,我選擇不同的運用形式:基本練習、綜合練習先讓學生嘗試解答,而后進行檢查、訂正;拓展練習或者先由全班同學共同分析、交流題目的意思,或者先選擇范題進行分析,而后由學生完成其他題目,然后進行交流、評價和反思、質疑。
3.怎樣檢查
對于簡單易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路邊上的”題目,可以采取同桌互相檢查、小組檢查的形式。在同桌互相檢查、小組檢查的過程中,學生又經歷了一次思維過程,且比自己做題時更為謹慎,在發現別人優勢、錯誤的同時會反思自己的不足,達到自我反思、二次練習的目的。
總之,“課前預習——當堂檢測”的運用做到簡潔實用、方便操作,讓預習、檢測真正成為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從而達到數學教學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