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珍奎 吳允琴
摘 要:班級作為學校教學活動的基礎單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對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對完成教育的各項任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班主任的價值觀與價值取向也決定著班級管理的成敗。
關鍵詞:班主任,價值觀,管理
一、班主任要有平常心
平常心是一種冷靜、客觀、理智、忘我的心態。班主任的平常心建立在愛心和責任心的基礎之上。因為愛心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責任心是工作取得成功的保障。然而,有很多極具愛心和責任心的班主任,工作卻不盡如人意,甚至得不到學生的理解和尊敬。原因何在呢?缺少平常心。一位班主任缺少平常心,他就會提出過高過嚴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細心、冷靜和理智。平常心影響著班主任的心理狀態,是決定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把工作做好,班主任應該擁有一顆平常心。
二、正確的價值觀有助于平常心的保持
(一)班主任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教育工作是純潔高尚的事業。工作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健康成長,而不是班主任個人去爭名逐利。如果一位班主任把名利看得太重,就會患得患失,斤斤計較;就會對學生的缺點過失無法容忍,犯急躁病,簡單粗暴地對待學生,導致學生的對立;就會把不好的情緒帶入工作之中,責任心減弱;甚至會把氣撒在學生身上,惡化師生關系。一個被名利扭曲了心靈的班主任怎么能教育好學生呢?
(二)班主任要樂于奉獻。班主任工作的艱巨需要一個人全身心地投入。無數成功的事例說明:班主任工作就是講求無私的奉獻。為了密切掌握班級的動態和學生的狀況,班主任要堅持跟班,這要花去大量的時間。班主任的責任要求班主任主動給自己找麻煩,不推諉,不躲避。事情自然越找越多,永無窮盡,大量的精力將被耗去。如果缺乏樂于奉獻、甘于吃苦的精神,班主任會感到苦不堪言,疲于奔命,這是難以把工作做好的,自然也不能保持平常的心。
在班主任工作實踐中,我覺得要搞好班級管理工作,應該是堅持“一個標準”,調動“兩個積極性”,匯聚“三個方面的力量”,發揮“四套班子”的作用。使學生受到嚴格的行為規范的約束,又能在寬松自如的氛圍中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具體闡述如下:
堅持“一個標準”,即是說在處理班級事務時,尤其是獎懲方面,對學生和后進生應使用一個標準,好學生易受到偏愛,而后進生常被老師產生偏見,所以班主任執法,一定要公平,要一碗水端平,如有偏頗,則會助長好學生的壞習慣,壓抑后進生的上進心。在任班主任工作期間,堅持了一個標準,對好學生和后進生的錯誤和缺點一視同仁,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扭轉了班風。
三、調動“兩個積極性”
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尊重每個學生,有時間要盡可能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一起交談、游戲、活動,使他們與你無拘無束地相處,他們就會對敬而近之,由此而產生一種“愛屋及烏”的效應。二是發動大家參加班級管理的各項活動,讓學生人人都有自己的發言權,都有展現自己才能的機會,每次我們班的“八分鐘自主活動”內容的安排,少先隊活動評比標準,都用征稿的形式,發動全班同學獻計獻策,再結合老師的見解,取得共識,大家共同行動,學生愿意干的事,干起來熱情高,干勁大,成果也好;三是要求全班同學參加日常管理,使每個人都有機會履行班級管理職責,增強責任感和參與意識,為管理好班級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盡量不冷落每一個人。
四、匯聚“三個方面的”的力量
即是要充分調動和運用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方面力量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得到較好的成效,兒童心理學專家朱智賢說過:“學生在學習上出現的問題常與行為品德有關”。不從根本上去抓,就不能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我班采取多種形式的班隊會,針對性的主題會,師生間的思想交流,制度規定周評小結等,在實踐中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五、發揮“四套班子“作用
即指團支部、班委、科代表、小組長的作用。這四套班子是班上的主要力量,他們的模范作用如何,他們對班級管理的成效如何至關重要,在選舉這些干部時,我堅持做到公平競選,力求把大家信賴的好同學推選出來,使他們一開始就是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每次主題班會,都要求班委全部亮相并輪流登臺,使每個人都能策劃活動、主持活動。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才干,使各項活動開展得形式多樣。
班級管理工作千頭萬緒,工作方法千差萬別,形勢和任務又在千變萬化,讓我們在實踐中去探有效的方法和經驗,使班級管理水平不斷躍上新臺階。
總而言之,當一位班主任能正確對待學生,又能淡泊名利的時候,他就擁有了一顆平常心。平常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催化劑,是成功的有力保障。因此,班主任不可缺少的,除了愛心和責任心外,還要有平常心,這正是經濟時代班主任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李冬輝.問班主任工作為何“務”——班主任工作漫談[J].學周刊,2014(16).
[2]梁煜.班主任工作應做到“六要”[J].生活教育,2014(2).
[3]趙衛菊,張瑜.小學班主任需要怎樣的專業引領[J].教學與管理,2014(35).
[4]諸豪杰.更新理念 用心育人——淺談班主任教育工作實踐[J].才智,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