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文
摘 要:教書職業古老而神奇,而課堂是教師導演學生展現的舞臺。語文課堂更不能把學生當成聽眾,要千方百計讓課堂“活”起來。“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因為他們把課教活了。如果說一種教法是一把鑰匙,那么在各種教法之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可見,要想發揮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促進學生思維創新,這個“活”字,當處在多么重要的位置。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下面就語文課堂的教學改革與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談談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創新思維
一、改變師生關系,營造民主教學氛圍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場所,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的融洽與否,對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活躍,同學之間相互啟發和交流,可以打破教師在教學中的絕對權威。比如我在講授《促織》時,對于小說中最后一個小情節——魂化促織作了解釋之后,有學生提出;為什么魂化促織不是宣揚封建迷信,而是對統治階級的譴責?還有學生進而聯想提出梁祝化蝶雙飛為什么會是對愛情的浪漫贊美?于是在課堂上我和學生們一起討論,氣氛非常活躍。最后師生共同討論得出一個結論:魂化促織這一荒誕的情節是在封建專制下人的生存權利被無端的剝奪,人的靈魂被粗暴的蹂躪,人的尊嚴受到極大的殘害的表現。這種民主的教學氛圍一旦形成,學生會對教師產生親近感,從而形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合力。學生潛在的創造力之火也隨之點燃。
二、突出教學主體,建立學生心理自信
中學時代是學生尋找自我,樹立自尊自信的關鍵時期。但是傳統的束縛學生思維的教學,使得學生過分地依賴教師,學生完全信師信書根本不信自己,害怕自己的看法與老師的不同而被否定。因而他們在回答問題時有的猶抱琵琶,吞吞吐吐;有的束手無策,語無倫次;有的察言觀色,欲語還休;有的進退維谷,緘口不言。他們這種缺乏自信的原因,“一方面源于對教師長久的依賴性,另一方面是因為教師往往用自己的看法或書上的結論輕易地否定甚至毫不留情地代替他們的意見,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生沒有心理自信,老師就很難走進學生心靈并與學生做朋友,很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要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變沉悶的課堂為活潑的課堂,如我在教《莊暴見孟子》指導學生讀“與民同樂”的兩幅畫面時,要求一位學生讀出“憤怒”的感情,學生忍住“氣”并沒有開始讀,問他為什么,他說:“我認為是不是應該讀出‘恨的感情。”我當即引導全班同學品味,表揚了這位學生能敢于質疑。
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如果不及時給予鼓勵,他的自信心就會隨之喪失。其次,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要過早地作出判斷。“一個思維的形成一般要經過準備期,醞釀期,明朗期和驗證期。”學生思維畢竟不夠成熟,他們回答問題也很可能不夠準確,但教師要有容忍之心,不要立時給予否定或者不置可否冷落學生。再次是學生性格愛好不同,知識經驗積累不一,對一個問題所思考的角度、所持有的觀點很可能千差萬別,只要合乎課文主題,情理上說得過去,教師就應予以充分肯定。即便學生的理解與教師初衷相去甚遠,教師也該尋求學生思維中的亮點,給予適度的贊許和鼓勵,并申明允許學生保留不同意見,使學生自信心得到保護。
三、提倡交鋒式討論,激活課堂教學
交鋒式的討論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開啟學生的創造心智,使學生的看法明晰化,對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提高學生的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當然也要適時引導,杜絕學生的固執和偏見。開展交鋒式討論的基礎是要形成較為明顯的意見分歧或對立,只要出現這種局面,就會有同學起來褒貶抑揚,發表自己的見解,便不難形成熱烈討論的態勢,而教師在這時要保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不要讓自己的看法主導“潮流”,影響學生暢所欲言,并且還要及時難予正確的引導和鼓勵,根據討論的進展適時進行歸納和提示,使他們較為朦朧的意見逐步變得明晰,使他們激烈沖突的觀點漸趨于統一和諧,使他們對無意間忽略的方面加以注意,使討論的主題變得更加突出集中。
如我在講授《錯字小議》這一課時,有這樣一個例子:“作者有機會到大學母校,發現了一個喜人的變化,過去學生宿舍門口屢屢露臉的“遺失啟事”被“招領啟事”代替了……過去遺失了難找著,以至要貼‘遺失啟事”,現在則不同,“遺失啟事”貼出來,就有人貼出“招領啟事”了。
我把這當作一個“正和誤和平共處的例子”,許多同學不以為然,認為這則短文是出于八一年,正是人們知識和思想的變化時期,“啟示的變化”是說“遺失”變化為“招領”,“啟示”變化為“啟事”。從“遺失”到“招領”,反映了人們知識的變化。這正是短文作者的有意安排,也正是這則短文的精妙之處。也有許多同學贊成短文作者的觀點,雙方各陳己見,氣氛熱烈。這時教師就要適時地引導,把討論的內容導入問題的核心,讓學生的思維趨于明朗化,只要言之有理,教師就應當給予肯定。
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作為課堂的設計和掌控者,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表現欲望。在充分保證課堂效率的前提下,加強課堂的靈活開放性。決不盲目信奉教輔資料的“參考”提示,不跪拜效仿典型的課例,決不輕易對學生“原生態”的已見說“不”。對學生創新思維之念,要全心激發、細心呵護、耐心誘導、誠心肯定、潛心開掘,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的課堂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