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飛
摘要:中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主要課程是旅游管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熱情,還能培養學生的野外實踐能力,培養學生野外生存技能。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現在我國中職院校地理課程教學當中所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優化、解決措施,對傳統教學內容進行了補充、創新,希望能夠有效改善傳統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中職;旅游地理;教學方法
引言
中職院校的旅游地理課程著手于地理學角度,深入分析了不同類型的旅游資源,主要研究旅游區的分布、地理特點、地理環境,深入探究了如何開發利用旅游區。目前,我國中職院校的多數學生沒有充分認識到地理知識的重要性,沒有重視地理的學習。因此,中職院校的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1中職院校地理教育現狀
1.1教材方面的問題
當前,職業中專旅游地理教學使用的教材內容大多過于強調學科系統性知識內容,缺乏靈活性,忽視了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導致學生難以將專業知識學以致用。經調查發現,多數教材缺乏具有實用價值的教學內容,應添加旅游交通地圖、旅游線路設計、旅游資源景觀圖并配有相關旅游景點的配套影音資料,目前多數課本只有文字描繪,學生對景觀沒有直觀視覺感觸,只能靠想象。另外,一些院校缺乏配套練習冊、填圖冊,極大影響了教師的教學質量。
1.2教師方面的問題
一些教師沒有真正認知中職教學,一概而論,認為中職學生上學只是為了混畢業文憑,學習差,在教學中缺乏激情,對專業培養目標認識不足,覺得只要教授課本知識給學生就完成了教學任務,采用“滿堂灌”的方式進行教學,師生之間的缺乏互動,學生對所學內容毫無興趣。因為中職學生大多基礎薄弱,教師也不能因材施教,很多教材沒有配套圖像、影音資料,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無法提高學習效果。
1.3學生本身的問題
當前,我國普通高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使得中職院校招生困難。中職院校所招收的學生多學習成績不高,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容易產生逃避學習的心理。一些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基礎知識薄弱,對上學的態度不端正,只是想獲得畢業證,自然學習成績難以提高。
2優化中職旅游地理課程教學的方法
2.1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課堂氛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效率和學習情緒。所以,旅游地理課程教師應明確分析本門課程的特征,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上課不發言,極少參與課堂活動,甚至有學生上課不敢發言,或對課堂的實踐活動十分冷漠,這寫消極態度影響了教學質量,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所以,旅游地理教師應活躍課堂氣氛,可以在課前與學生進行溝通,探討學生喜歡的課堂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對于優秀的學生和有進步的學生給予表揚,并不斷鼓勵內向的學生回答問題,帶他們融入課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使師生關系更加親近,教師要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在學習上幫助學生,生活上引導學生,就能幫助學生在旅游地理課堂上開拓思維,提高課堂效率。
2.2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
中職院校教師應多采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更生動且形象的講解,讓學生直觀感受地理事物,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與多樣性,優化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地理知識點有效延伸。教師在必須科學安排計算機輔助教學,避免出現反作用。例如,教師對陜西地形講解的過程中,如果配備有關圖片,就會使學生充分掌握黃土高坡的地貌,感慨大自然的神奇,激發探索興趣,在課堂上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
2.3創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
旅游地理教學中主要部分是介紹旅游資源,包括氣象氣候、園林、建筑、地貌、水景、動植物,由于這些內容專業知識性較強雖然客觀存在,但教師的講解依然是抽象的,很難實現深入淺出,不能激發學生學習旅游地理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旅游地理的課堂更具有生命力。教師在講課時可以適時播放有關教學內容視頻、幻燈片,通過音頻、視頻、圖片等直觀地使學生接受旅游地理的教育,感受旅游境地的美,在寬松的教學環境中掌握專業知識,激發學習的熱情,提升專業素質。
2.4注重板書技巧和課堂提問技巧
教師要注重板書書寫,既要求教師書寫美觀,又要求教師在黑板上寫下主要框架,幫助學生對學習內容一目了然,洞悉本課重難點,激發學習欲望。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出問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根據有關探究顯示,人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所以教師要準確把握,講解重點,讓學生掌握課堂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成績。
2.5善于運用計算機輔助傳統教學
在日常教學當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課程講解,使地理事物在學生面前展現得具有生命力,增加課堂上的趣味性、生動性和多樣性,也可以延伸知識點,達到優化課堂的效果,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同時教師在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要有合理的安排,否則會造成相反的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福建地形的時候,如果配有相關的圖片,那么就可以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它的丘陵地形,進而很好地理解它的布局,也會更吸引學生的眼球,由衷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類智慧的偉大,甚至產生想親自去看看的沖動,從而增加對學習的興趣。
2.6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補充
旅游地理主要研究旅游、地理環境、社會經濟三者間的關系,是新發展起來的學科,應用性和時代性較高。旅游地理教材落后于旅游業的發展,內容老套,且學生求知欲較強,不能滿足于課本上的知識,所以,教師要不斷開發和應用新的旅游資源,吸收新的知識,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另外,任課教師要測試學生的學習狀況,測試方法不能局限于考試一種形式,必須融入其他形式,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對這門課程內容進行深入地了解。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利用網絡收集相關的旅游資料,瀏覽有關旅游的網頁,結合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再次加工,形成自己獨有的一份寶貴的旅游地理資料,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礎。
2.7傳統教學觀念的轉化
我國應試教育導致教師把控課堂,將課堂內容安排的滿滿的,教師講解學生聽講,但目前教育理念持續更新,教師必須轉變傳統課堂,結合專業特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例如,教師為學生設定
福建的旅游景點,要求學生合理安排旅游路線。學生可以選取紅色路線、歷史古跡以及山水人情等旅游路線,其中,學生如果選取山水人情路線,就要充充分了解客家人的熱情好客,感受淳樸的風土人情并進行講解。選定路線后并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后,教師安排分組競賽分享自主學習成果。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幫助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還為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現的平臺,在講課的過程中獲得榮譽感,從而有足夠的動力學習。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雖然中職院校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但是他們的求知欲、表現欲都很強,而且思維靈活、口齒清晰,恰好滿足了旅游地理對于學生基本要求。基于此,教育工作者就應積極創新教育方法,幫助學生盡快掌握地理知識,積極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因材施教,培養學生成為合格的綜合型人才。與此同時,也能促進我國中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建紅.探討中職旅游地理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J].求知導刊,2015(18):82-82.
[2]張芬.優化中職旅游地理課程教學的方法[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3):24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