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要】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方法,難以真正地讓學生體驗到古詩詞的豐富內涵和韻
味。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電子教學手段不斷應用于中小學的課堂教學中。利用電子教學手段能夠將多種元素融為一體,豐富古詩詞的教學角度,為初中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提供有效的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關鍵詞】電教手段;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現代教育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不斷深化初中語文教學改革,越來越多的教學手法應用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當今世界教育呈現現代化、信息化、多元化的趨勢,電子信息教學設備和電教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那么,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中運用電子教學手段以輔助教學呢?筆者將結合具體教學實例闡述如何在古詩詞朗讀訓練、古詩詞教學情境和古詩詞韻律之美三個方面運用電教手段。
一、運用電教手段,優化古詩朗讀訓練
古詩詞的起承轉合有一定的韻律,其節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悅耳動聽,具有抑揚頓挫的美感。古詩詞朗讀是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必經之路,通過朗讀訓練,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古詩詞的韻律之美,有助于增強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熱愛之情。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古詩詞朗讀教學訓練,是采用教師試讀學生跟讀的方式,這種朗讀訓練方式效率較低,而且往往朗讀幾遍之后教師就會感到力不從心。因此,初中語文課堂古詩詞朗讀可以采用電子教學手段進行朗讀教學訓練,提高朗讀訓練的效率和效果,培養學生正確的古詩詞朗讀發音和節奏。
教學案例1: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該詞主要描述了作者在一個夏夜經過山村時的情境,采用動靜結合的手法,表現出了山村夏夜的恬靜安遠。因此,在朗讀這首詞時,要注意語音語調的運用,既不能夠過于豪邁壯闊,又不可過于細膩綿長,而要符合詩詞所描繪的場景特色。筆者在互聯網上找到了一個朗讀音頻,首先逐字逐句地播放讓學生慢慢跟讀,仔細體會其停頓以及情感,掌握朗讀的技巧。其次再進行整首詞的朗讀,培養學生的整體朗讀技能。最后筆者請一、兩位同學進行朗讀表演,展現其學習成果。
二、運用電教手段,創設古詩教學情境
古詩詞的魅力不僅在于韻律的美妙,更在于其能夠用精練的篇幅描繪出多彩的意境。使學生學會分析古詩詞中所呈現出來的意境,其也是初中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的主要教學目的之一。傳統的初中古詩詞教學往往是教師將古詩詞中的意境淺顯地表現出來,而沒有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從而分析古詩詞的情境。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以及自主探索能力,不利于學生充分了解古詩詞的意境,從而缺乏分析古詩詞意境的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采用電子教學手段,利用圖片、音像、文字等元素營造古詩詞意境,引導學生進入到意境中,在古詩詞意境之中進行學習。
教學案例2: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范仲淹《漁家傲》
范仲淹的《漁家傲》是一首描述北宋西北邊境軍旅生活的詞。詞的上闋運用了“塞下”“雁”“長煙”“落日”“孤城”等景物,描繪了荒涼的邊塞秋景,顯示了西北邊境軍旅生活的艱苦以及軍事態勢的嚴重。下闋是詩人感慨功業未成和思念故鄉的復雜心情,催人淚下。筆者在講解這首詞時,首先在投影設備上投放了幾幅西北塞外風光圖片,展現了西北邊境的荒涼,然后播放一段古代西北邊境的戰爭畫面,表現了戰爭的慘烈以及將士的思鄉之情,創設了一個悲涼壯闊的古詩詞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該詞,更能增添學生的閱讀情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運用電教手段,體會古詩音律之美
古詩詞的原始形式其實就是歌詞。傳統的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往往會忽略古詩詞的本質,只是將古詩詞作為一種文體進行教學,而沒有將其放在更高的文藝角度進行思考。在教育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語文教師可以嘗試在古詩詞課堂教學中將古詩詞與現代音樂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豐富古詩詞的課堂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古詩詞審美能力。初中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可以利用電子教學手段將古詩詞與音樂結合起來,通過采用唱詩的方式將古詩詞用音樂的方式表現出來,有助于學生理解古詩詞的意境,有助于學生快速背誦古詩詞。
教學案例3: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與鄧麗君《但愿人長久》
該歌是將《水調歌頭》整詞作為歌詞,再配上現代曲調而成的一首現代流行歌曲。筆者在講解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千古佳作時,認為如果采用傳統的古詩詞教學方案,不能夠充分體現出《水調歌頭》的意境,不能夠最大限度地表現出蘇軾的中秋佳節懷念親人的感情以及對天下太平的一種美好祝愿。因此,筆者講解完該詞的基本知識背景后,就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學唱鄧麗君的《但愿人長久》,通過唱歌融入該詞的寫作情境中,體會蘇軾寫作時的豐富情感。
四、結語
詩詞是用凝練的話語表達出豐富的藝術情感,是文學創作的最高水平。古詩詞字里行間不僅能夠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而且寓意深遠,引人遐想。現如今教育信息技術高度發達,在初中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中運用電教手段進行輔助教學,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能夠最大限度地展現古詩詞的意境之美。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運用電教手段,優化古詩朗讀訓練,創設古詩教學情境,讓學生體會古詩音律之美。
參考文獻
[1]魏建坡.運用電教手段,優化古詩教學[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2).
[2]吳麗霞.多媒體:古詩教學的一抹新綠[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3).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