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永玲
摘 要: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像一把雙刃劍,社會、學校和家庭應該重視這一問題,采取相應的引導措施,讓網絡發揮其正面作用,使其成為學生進行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的工具,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文章針對中職生上網現狀的調查結果,分析網絡對中職生的正面作用和負面影響,并提出引導學生健康上網的思考及舉措。
關鍵詞:中職生;互聯網;網絡教育;上網現狀;正面作用;負面影響;舉措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0-0011-02
互聯網作為第四代大眾傳播媒介,其正逐漸滲透到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受到社會、學校和家庭的關注。不難發現,互聯網作為一種媒介,其在我國近年來的教育改革實踐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國家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培養了他們的信息素養,提高了他們的信息處理能力;互聯網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娛樂方式。那么,中職學校學生使用網絡的情況怎么樣呢?有多少人在課余上網?他們在哪兒上網?上網做什么?通過網絡他們在和什么樣的人密切交流?現有的網絡環境對中職學生的成長有何利弊?對于這些,教學工作者必須加以重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網絡、使用網絡,發揮網絡信息共享的資源優勢以及快捷新穎的互動特點,消除互聯網對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
一、中職生上網現狀
據調查,中職生課余時間上網現象極普遍,年級越高,上網人數越多,時間越長。而且,學生喜歡相約三五成群到網吧上網,互相交流上網技能和內容。他們把網絡作為了解社會生活和交友、娛樂的重要工具,雖然男女生上網目的有區別(女生比較喜歡聊天和聽音樂、追星、看影視動漫,男生比較喜歡網絡游戲和上網沖浪),但不容忽視的現實是網絡聊天和網絡游戲導致一些中職學生患上“網絡成癮癥”,逃學曠課泡網吧,脫離了正常的學習生活軌道。
二、互聯網的正面作用
其一,互聯網與書刊、收錄機、電視CD機相比,其優點是不言而喻的,它不僅資訊豐富,包羅萬象,有聲有色,具有卓越的多媒體功能,而且具有強大的交互功能,適合學生主動探索交流的特點。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自己喜歡的歌曲及影視作品,看小說瀏覽新聞,欣賞動漫作品,搜集美圖,查找資料,下載軟件等。其二,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查找學習資料,能豐富學習資源、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是進行課外學習的新方法。另外,現在很多圖書館也提供了這種便捷服務,與幾十塊錢一本的課外輔導書相比,學生通過上網查詢一些實用操作技巧來解決疑惑,是比較經濟便捷的。學生還能通過網絡學到一些社會常識,作為家庭及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其三,由于互聯網具有開放性、互動性等特點,能極大方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信息的獲取。學生可以網游天下,足不出戶了解世界各地風土人情,知曉各地新聞時事,還可以和社會各界人士進行交流,了解社會規則,了解行業動態,進行社會交往。
三、互聯網的負面影響
由于部分中職生家庭沒有上網,加之學校不提倡上網的管理體制,所以有些中職生會經常出入網吧。然而,現實是網吧的通風、采光、安全性、人文環境等都不利于中職生的身心健康。概括起來說,中職生上網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其一,登錄不良網站。喜歡獵奇而識別能力不強的中職生在網吧容易沉溺于聊天和游戲,既荒廢學業,又損害身體及心理健康,甚至會出現行為失范或犯罪。這類學生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學習有困難,不善于交際,家教有誤區,行為不端的“自由主義者”。上網成癮會造成學生變心、家長傷心、學校擔心、社會煩心的痛心局面。其二,上網時間失控。一些網吧業主通過商業行為引誘學生上網,如賒賬、提供代買零食飲料服務等,造成學生長時間上網,甚至通宵泡吧。自制力弱的學生在這種環境下是難以自拔的。其三,上網費用對于尚無收入的中職生來說,往往要以節衣縮食為代價,這會影響到他們正常的學習生活,一些學生甚至會出現偷竊或變相敲詐同學、傷害親人的違法行為。其四,上網影響身體健康及大腦發育。長時間上網會引起身體不適,如:眼睛疼痛,視力下降,脖子酸痛,頭暈眼花,等等。嚴重時,會導致上網者植物神經紊亂,體內激素水平失衡,免疫能力下降,甚至猝死。其五,上網影響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現在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缺乏多元化的交流機會,和父母長輩有代溝;有些學生是留守兒童,父母為了提高家庭的物質條件而忙于生計,疏于親情的溝通。如果這些學生一味沉迷于網絡,患上“電腦自閉癥”及“網絡成癮癥”,就會出現心理障礙,無法融入現實社會。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依賴網絡,情感淡漠,忽視現實生活中親情友情的存在;或對師長的教育不再滿足,心神不定不求上進,不能刻苦求學完成學業;性格自私沖動,只想在虛擬世界中宣泄沖浪,甚至出現行為過激、違法亂紀的情況。其六,不良的網絡現象,會對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意識產生負面影響。網絡空間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在“匿名效應”的刺激下,一些人會放松對自我的約束,做出一些違反法律法規和突破道德底線的事。一些網絡游戲宣揚“攻擊、戰斗、比狠”,這會使部分學生道德認知模糊,性情沖動,行為越軌甚至違法亂紀,如以無禮沖撞、不服從管理為榮,崇尚暴力和“義氣”,拉幫結派打群架。網絡是一種大眾傳播媒介,其中的紛擾與炒作,會導致一些學生盲目追風,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與精力,甚至輕信網友上當受騙。另外,異域網絡空間中的一些內容會無形中侵蝕學生的思想意識,影響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四、引導中職生健康上網的思考及舉措
為了防止互聯網對中職生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社會、學校和家庭應該三頭并舉,齊抓共管。既要協助公安機關和文化管理部門打擊黑網吧,又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疏導,幫助學生提升網絡道德,增強自制能力,做網絡世界的主人,讓網絡為自己的健康成長服務。因此,學校及家庭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引導中職生健康上網。
其一,教師要讓中職生認真學習、貫徹《文明上網自律公約》和《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其二,教師和家長要以身作則,與學生平等交流。現代社會的教師和家長,為了自己的學生和孩子,也為了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應該積極學習電腦和網絡知識,和學生一起成長、平等交流,并對他們進行引導和輔導,施加有益的影響。同時,要做好指導學生上網的工作,讓學生文明上網、高效上網。家長尤其要以身作則,把網絡作為信息交流和學習進取的平臺。其三,學校要增設網絡教育課程。學校在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更要重視育人功能。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自我保護意識、責任意識;羅列不文明上網行為并進行抵制,發起倡議,集體簽名;大力開展法制教育、網絡公德教育等系列活動。同時,要加強對中職生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的指導,合理安排他們的空閑時間,樹立爭先創優的學風,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開展多樣的計算機技能比賽,等等。其四,要提醒學生,在虛擬空間的背后有一雙雙評判道德優劣的眼睛,要做到不登錄不良網站,不瀏覽不良信息,發帖子或寫博客時要文明自律,抵制不文明行為,做網絡文明的締造者,自尊,自律,營造純凈、祥和的綠色網絡空間。其五,學校要建設校園機房,安裝豐富實用的軟件。學校應主動進行“引導”和“服務”,帶給學生“影響”和“選擇”,開展各門專業課程教學,讓網絡成為學生在信息時代展翅飛翔的自由天空。其六,家長應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假期帶領孩子出去走走,感受大自然的四季變化,了解社會中的風土人情。這樣不僅可以減少他們的上網時間,還能增強親子感情,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其七,學校應多組織一些集體活動:開展各項教育教學常規比賽、文藝體育活動,并進行總結表彰,組織學生觀看電視新聞,舉辦德育系列講座,引導學生自主創業辦商店,進行優秀畢業生事跡展覽,組織學生參觀高等院校等。這些集體活動,可以讓學生從中獲得快樂、得到啟迪,可以引導學生與他人合作,增強師長、同學的影響力,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總之,網絡對青少年的影響像一把雙刃劍,是客觀存在的,不能回避的。如何發揮網絡的正面作用,使網絡成為學生進行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的工具,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需要眾多的教育工作者去認真探索、實踐和研究。
參考文獻:
[1]黃旭華.中職生使用網絡的現狀調查及學校教育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7.
[2]蘇莉.中職學生網癮成因、危害及對策研究[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5).
[3]游運珍,胡啟能.基于中職生網絡行為失范的教育路徑探析[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