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益芬
【摘 要】 初中數學是初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生開展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農村初中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存在一些主、客觀因素障礙,導致學習效果不佳。文章結合教學經驗,淺談農村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的障礙與對策。
【關鍵詞】 農村;初中數學;障礙;對策
相對于城市地區,廣大農村中學教育資源較為匱乏。同時,由于信息化技術普及程度不高,客觀上限制了學生獲取知識、創新實踐的平臺與途徑。
一、農村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的障礙分析
1. 教學方法單一
教學方法單一,是目前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一大弊端。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分析,初中學生處于青春期,思維活躍、熱情洋溢。單一的教學方法,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久而久之,容易使得課堂失去活力。眾所周知,優質的數學課堂并不需要“正襟危坐”。輕松、愉快、活潑的課堂氛圍,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
目前,許多數學教師還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過于重視對教材的講解、傳授、分析,甚至于“照本宣科”,不作任何拓展、延伸,缺乏對現實生活的結合。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倘若缺乏對生活元素的融入,一方面造成教學內容的抽象化、理論化,阻礙了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記憶、理解、把握;另一方面造成“數學無用論”的意識,學生認為數學知識難以在現實生活中發揮作用,從而降低了對數學的學習欲望。
2. 學習方法不佳
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學習十分刻苦、認認真真,并且能做到持之以恒。然而,這部分學生的數學成績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習方法過于僵硬。學生對理論概念、定理能夠倒背如流,但卻缺少對理論知識的深度挖掘;能對類型題目迎刃而解,但卻對開放型題目無從下手。筆者認為,這種僵硬的學習方法,只能保證學生“學一點,會一點”,但難以達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的良好狀態。因此,針對這種現狀,教師要轉變指導思想,對學生的學習狀態認真分析。不能遇見學生不會解答的題目,就認為學生偷懶,沒有強化練習、鞏固知識。在夯實學生基礎的同時,要重視學生的反思、感悟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數學創新意識、合作學習意識。
二、完善農村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措施
1. 多元化課堂導入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高效的數學課堂,離不開藝術性的課堂導入環節。課堂導入雖然十分短暫,但其作用卻一點也不小。一方面,藝術性的課堂導入,能迅速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欲望、探究欲望,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良好的課堂導入,能較好地發散學生的思維,逐步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之中,從而提高教學參與度。
如何做好初中數學課堂導入環節?高效的數學課堂,并非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程序化的教學方法。筆者認為理想的課堂導入,應當結合教學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契機,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從而方能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內容。而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也應在輕松、活潑、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進行。
2. 有效課堂互動
初中學生,處于青春期,具有熱情洋溢、活潑好動的身心特點。實施課堂互動,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更樂于接受。此外,課堂互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勝欲望,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認為,初中數學課堂互動,可大致分為師生互動、小組互動兩種類型。師生課堂互動十分常見,但互動過程要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教學“概率”時,筆者準備了“硬幣”、“撲克”、“骰子”等道具,(下轉89頁)(上接87頁)在講臺上“演示”。學生興趣較高,于是筆者讓學生上臺演示,但該學生需要講述“其中的規律性”。又如,教學“有理數乘方”時,筆者打算講述“國王與象棋”的故事,作為教學情境。筆者剛開始講故事,就發現學生中有人“躍躍欲試”。于是筆者邀請學生上臺,讓這位學生為大家講述“國王與象棋”。師生互動,凸顯學生學習“主人”的高度,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從內心深處對數學的“情感態度”。學生喜歡數學,樂于研究數學,自然能夠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至于學生互動,通常以小組為單位,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鍛煉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所在。
3. 提高學習效率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中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如何優化學生的學習方法?首先,質疑問難精神。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時刻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關于教學問題、教材問題、作業問題等所有一切的學習方面,均可以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思路。其次,作業布置問題。作業是檢驗教學效果,鞏固所學內容的重要途徑。課后作業的布置需要具備趣味性、層次性、生活性。作業量并不是越大越好,有時候作業量過大,容易讓學生疲倦,從而失去學習興趣。
三、結語
作為數學教師,除了傳授學生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之外,更應該肩負起“育人”的偉大使命。對于父母家長不在身邊的學生,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交流,關愛學生,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溫暖,從而建立起親其師而信其道的良好師生關系,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 魯建芳. 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分析及對策[J]. 校園英語,2016,2(4):5-5.
[2] 和健. 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障礙分析及對策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9(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