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
摘 要:本文采取問卷調查及座談會的形式,對職業學校的師生心理、行為、行動、情感以及課堂教學和日常生活、休閑等師生關系的方方面面進行了調查分析并得出結論。
關鍵詞:師生關系;調查分析
一、調查目的
研究新時期職業學校的師生關系對于推進職業教育,培養21世紀的創業創新人才,對于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調查的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查采取問卷調查法及部分教師、學生座談會的形式。對職業院校的各年級學生及部分教師進行了調查。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學生對學習生活感受怎樣,教師現在從教的心態好嗎?大部分學生對學校學習、生活的感覺和心態是不太好的。而大部分教師對學校學習、生活、工作的感覺和心態是比較好的。
(二)學生對教師的滿意程度,教師對自我形象的感覺如何?學生對班主任(輔導員)的滿意程度還是比較高的,而對任課老師的滿意程度卻相對低些。學生對教師的滿意程度與教師的自我感覺還有一定的差距,說明部分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還需改進。
(三)學生對老師的信任程度,教師能和學生成為朋友嗎?大部分教師很愿意和所有學生交朋友,但僅有3.1%的學生有了心里話最想找老師說,8.0%的學生有困難首先想到的是老師。由此可見,老師的自我感覺和良好愿望與學生的思想實際還有一定的差距,學生對老師還存在一定的信任危機,這樣老師和學生能成為朋友嗎?這個問題值得教師、所有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行政部門深思和研究。
(四)班主任(輔導員)對學生的關心、喜愛程度。班主任對學生的關心、喜愛程度與學生的自我感受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我們的班主任(輔導員)雖然在學生管理上付出了很多,但并沒有完全被學生接受和理解。說明部分班主任的工作方式、方法還有待于改進,和學生之間的感情還有待于進一步溝通。
(五)教師最關心學生什么?教師首先關心的是學生的思想品德,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其次,由于中職的學生年齡較小,教師注重學生的身體健康、學習能力和同學友愛;而對高職的學生注重學習成績、學習能力的培養,關心學生的課余生活,這是比較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從調查中也可以看出,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關心的還不夠,在所有的選項中排在倒數第一位,今后還應加強對學生心理康健的咨詢和關心,避免出現如馬加爵行為事件的發生。
(六)教師教學工作作風及班主任(輔導員)工作作風民主嗎?部分教師教學工作作風還不夠民主,在課堂上還沒有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還在搞“填鴨式”的傳統教學,喜歡“一言堂”。
大部分班主任(輔導員)的工作作風還是比較民主的,學生也喜歡民主式的班主任(輔導員)。
(七)教師是否尊重學生。絕大部分教師是尊重學生的,但也有少部分教師不尊重學生。即使你的動機是好的,大部分學生也是不能接受的。這也是師生關系緊張的一個原因。
(八)教師與學生的接觸程度。教師和學生的交往主要是在課間10分鐘內,學生認為老師參加學生的活動還不夠,與學生的交往時間短,面比較窄,而且有32.8%的老師除了課堂外和學生沒有交往。比較符合職業院校的實際情況,說明部分教師(主要是任課教師)對學生情感投入的還很少,這也是導致師生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之一。
(九)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程度。由于老師對學生接觸的少,導致對學生了解的不夠,了解的不夠又導致了老師不能正確的評價每一個學生,也就不能有的放矢的去批評教育學生,引導學生,也必然導致師生關系的緊張。長此以往,會產生這種惡性循環。
(十)師生關系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學生在回答“你是否因和某任課教師的關系融冾而喜歡上他的課”時,回答是的占67.9%,否的占32.1%。這說明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十一)學生、教師對目前師生關系的滿意程度。在學生回答“您對目前的師生關系是否滿意”時,滿意的占17.7%,比較滿意,但認為不足的占37.4%,不滿意的占9.3%,認為一般的占37.4%,拒絕回答的占3.2%;而教師在回答“你對目前的師生關系是否滿意”時,回答滿意的占15.4%,比較滿意,但認為不足的占53.9%,不滿意的占3.4%,認為一般的占27.4%,拒絕回答的占0。
(十二)最理想的師生關系是什么。學生在回答“你喜歡什么樣的老師”時,在十個答案中按順序選出五個,學生認為比較理想的師生關系應當是:“對同學一視同仁”,“上課是師生,下課是朋友”,“和同學融洽、無隔膜、坦誠相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關心學生,和藹可親”。
教師認為比較理想的師生關系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合作,建立起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系。”“課上是老師,課下是朋友。”
職業院校師生關系總體上體現了師生間尊師愛生的優良傳統,體現出教師敬業、樂教、愛生,學生尊師、好學的特點。同時,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及社會就業對知識層次要求的提升,社會家庭對學生期望值的增大,新時期的師生關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表現出的傾向性問題是教師感嘆“今不如昔”,學生厭學,師生感情產生隔膜,師生之間知識傳遞的渠道在拓寬,而感情溝通渠道在縮小的趨勢。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西廣明,蔣美勤.不平等與平等:老師行為及師生關系之趨勢辨析,教育發展研究,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