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
摘 要:新課改要求課堂的概念需要重新書寫,課堂教學的活動需要重新設計,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行為方式需要重新規范。只有深刻變化了課堂,才能承載新課改的企盼,才能將新課程真真切切地落實到教學之中,享有快樂才是學生的權利,課堂應該成為快樂的場所,課堂里有學生的歡唱笑語,這樣課堂才能生動、活躍起來,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才能學好知識。大多數學課堂,學生索然無味,甚至有不少學生因為不快樂而有力于課堂學習之外!那么,怎樣讓數學課堂“活”起來呢,讓它成為學生汲取數學知識的快樂場所呢?逼者認為只要把握以下幾點,數學課堂一定會“活”起來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
一、課堂教學走向平等,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數學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平等意味著人格平等基礎上的靈魂交融。“教學相長”、情景中的技藝切磋,相互信賴氛圍下的心智啟迪,師生只有在平等的過程中,才能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回應,相互營養,相互生成,只有平等,課堂才能真正“活”起來。
因此,課堂上要努力創設一種師生心里相容,民主交往的良好氛圍,要激活學生潛能,提高教學效率,如:在學“乘法分配律的應用”時,我和學生做“出題聯系”,你出一個乘法算式,我出一個乘法算式,兩個算式加起來,要能進行簡便計算,再教師出題;第二層次為先教師出題,再學生出題;第三層次為學生與學生相互出題。這樣,既體現出以學生為主,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給學生營造了民主、寬松、和諧的數學學習環境。
二、課堂教學走向生活,引趣活躍數學課堂
數學來源于生活,讓數學充滿生活氣息,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數學貼近生活,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從而使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覺得數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而虛無縹緲。
數學的應用是很廣泛的,我們要讓孩子們有意識地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都要用到數學,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的安排要用到數學,吃、穿、住、行更離不開數學。
三、課堂教學走向體驗,讓學生體驗生活“悟”數學
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在數學教學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數學課本中現實生活場景很多,教學時應盡量根據實際情況,模擬一些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的生活情境,根據數學知識設計一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生活體驗中“悟”到數學。
四、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提高數學課堂的魅力
沒有吸引力的教學是乏味的,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的藝術性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信息交流以語言交流為主,輔助以模型、掛圖板書、實物等,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枯燥乏味,進而導致注意力分散。而多媒體能提供各種逼真的聲像材料,把真實的東西體現出來,學生易接收。通過多媒體可化靜為動,化虛為實,以其生動的表現方式感染學生,使其在情感上引起共鳴,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提高課堂的教學魅力。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我設計了教學課件,同底等高的一個圓柱和圓錐,通過動態的圓錐向圓柱裝三次沙才能把圓柱裝滿,從而得出結論:圓錐體積=1/3*等底等高圓柱體積。
五、課堂教學走向合作,走進生活用“數學”
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間、生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維和智慧火花噴發,能夠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尤其在教學難點處,若能組織學生集體合作,則有利于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在合作中,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討論,思維由集中而發散,又由發散而集中,個人的思維在集中的智慧中得到發展,這樣同學間相互彌補、借鑒、啟發、點撥,形成立體思維網絡,往往產生“1+1”大于2的效果。例如,教學比例應用題時,我讓學生各自想出自己的方法,然后,學生們各抒己見,通過討論交流,得出兩種方法都對,只不過是不同的解法而已,這樣既增加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又使學生們學習了不同的解題方法,在學生掌握了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這類數學知識,讓學生們考慮一下,家里裝修房子怎樣鋪地板磚的問題,學生們又議論紛紛。他們小小年紀也知道怎樣花小錢辦實事的事,他們用自己所學知識解決了身邊的實際問題,他們是十分樂意的,整堂課都融入“教學”之中了。
六、課堂教學走向創生
“動態生成”是教學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課堂教學是一個生成的動態過程,有著我們無法預見的教學因素和教學情境,課前預設越多,課上學生的自由空間就越小,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機械地執行預設方案,要注重學生的發展,突出學生的能動性、創造性和差異性,尊重學生獨立人格,在課堂特定的生態環境中,根據師生、生生互動地情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產生自己的學習經驗,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尋找和激發學生進行體驗性學習的“興奮點”,讓學生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里去親自感悟,教師幫助學生認識數學,引起興趣,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