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慧
【摘 要】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數學課程對數學教師的要求更高了一層,因此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更離不開有效提問。教師通過有效提問可以充分的激活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
1.前言
眾所周知,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就是課堂提問。記得教育家曾說過:“中小學教師若不諳熟發問的藝術,他的教學是不易成功的。”與此同時新課程理念也特別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作為在一線工作的數學教師,更應該多多結合日常教學實踐情況,多思考,多分析,從而達到優化課堂。“問”出學生的思維,“激”出學生火花,“得”出學生的創造。因此,教師能否有效的提問,是師生間能否成功互動的關鍵。但是在實際教學上,教師往往提出的問題都缺乏有效性,設計的有效提問,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基于此,在我校數學教師自身教學經驗和數學課堂這兩方面,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及時了解教師在課堂有效提問上普遍存在的問題,以便于向教師提出有效的教學建議。
2.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現狀
調查結果顯示,在現實數學課堂中,大多數數學教師很難做到提問的有效性,主要存在的情況有:為問而問,簡單隨意,滿堂問答,平淡無意等問題。并且,即便提問,也總是老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幾乎沒有學生提出問題。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由此可以看出,培養學生的提問題意識要比培養學生的解問題能力要重要得很多。我想作為數學教師,只是簡單的知道提問題的作用、原則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十分注意提問的方式與技巧。數學課堂要培養學生質疑精神,只有讓學生心中常懷疑問,才能使學生不斷地去思考、探索、研究、總結,自然而然的,積極地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來,從而使學生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3.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解決策略
3.1課堂有效提問應把握好“度”
教師提問要考慮好問題的跨度、掌握好問題的難度、把握好問題的梯度、選擇好問題的角度。
第一,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既要做到緊扣教學的內容,又要做到兼顧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前后銜接。通常體現在每章的章末復習中,知識點的跨度可適當的加大。教師可以提前考慮用合并、簡化等方法,實行知識的“濃縮”,以提高所設置問題的質量。第二,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思維水平來設計問題。通常那些僅憑已有的知識又不能完全解決的問題,最能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最容易促使學生自主的地進行探索,即心理學中的“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才最能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的發展。第三,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的辦法,把那些較為復雜的問題設計成有層次、有梯度的小問題,讓學生逐層解決。從而給學生以清晰的層次感和問題解決的成就感。第四,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注意角度轉換,讓學生具有新鮮感。注重對學生的變式提問,即避開平淡而有難度的提問,換一個提問的角度,將新舊知識進行類比聯系,便能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正負數時:
教師提問:5是正數嗎? 學生回答:是。
教師提問:5是負數嗎? 學生回答:不是。
教師提問:-6是負數嗎? 學生回答:是。
教師提問:-6是正數嗎? 學生回答:不是。
對于以上教師所設置的問題,不難想象學生回答會很積極,課堂氣氛也會顯得很活躍,但細想這只是表面上的,我們不能說是真正意義上的課堂提問,因為這樣的課堂提問,它屬于簡單的、無效的問題,學生直接不用思考就能立即回答。這樣也完不成教學目標。
3.2課堂有效提問應把握好“量”
通常為了追求課堂的熱烈氣氛,教師常常設計大量簡單的問題,且美其名曰活躍課堂氣氛,實際上這種提問只是一種課堂作秀。那么,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堂問題的數量設置應該如何設定,教師對大量簡單問題的提問究竟有無必要,會產生什么效果,以上問題均值得初中數學教師的深入思考。就實際效果來看,課堂提問數量過多對課堂教學效果并不一定會產生良好的作用,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提問中,應把握好“量”,問題要問得及時、巧妙、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問題的價值,在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作用的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問題的設計上,要做到提問有計劃性、有步驟性、有目的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對“大”“難”問題逐一分解,使之成為一組組小問題,逐層解答,逐漸深入,引導學生逐漸向著深層次思考。可以說,有技巧的課堂提問不僅能夠使學生的綜合思維得到有效開發,而且還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3課堂有效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
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要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僅僅局限于好學生,而忽略了困難學生。教師要善于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對于較簡單的問題,課堂上可以讓后進生來回答,教師要舍得在后進生身上下功夫,鼓勵后進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積極參與課堂提問,當其回答正確時,教師應給予言語激勵,使其在成就感的催促下,增強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問題難度較大,則可首先選擇優秀學生來回答,在優秀學生回答時,為后進生提供更多的時間來思考,并有足夠的時間對答案進行整理。這樣一來,能夠有效減少或避免后進生回答不上問題產生受挫心理的情況,避免對其學習積極性產生打擊,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求教師要去尊重每一個學生,提供給每一個學生同等的學習機會,使全班所有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都能在原有知識水平上得到較好的提高,并獲得充分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的課堂有效提問,要求教師做到對不同智力水平、性格、愛好、思維方式的學生選用不同的問題,即精心設計教學問題,調動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也就是說,教師要因材施教,提供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要的教學問題,分層提問,合理的分配學習資源,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
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提問,因為我們知道,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可見,讓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樂于提問,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在鍛煉思維能力的同時,也培養其自主得學習能力。因此由教師提出一個實際問題,讓學生去討論,并在討論中發現數學問題。像這樣通過提問教學,將問題裝進學生的腦子里,可使學生終生受益。
以上幾點是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統一體。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還應做到適時地對這些策略進行合理的調整,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真正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結語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作為一種經常使用的教學手段,在初中數學課堂提問中,教師更應該將科學性與藝術性進行有機結合。通過課堂有效提問,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思維。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始終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設置課堂提問,讓課堂提問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認知規律,始終堅持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孜孜以求的目標,讓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提高教學技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溫建紅.數學課堂有效提問論.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張亞明.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6
[3]吳廷鳳.淺論初中課堂師生有效提問[D].上海師范大學,2013
[4]劉晶.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