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傲傲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教育和以往相比也發生了較大改變,其中最顯著的變化莫過于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滲透,十分注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高中歷史作為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如果依舊憑借講授式教學引導學生記憶歷史事件和人物,那么歷史課堂必然會沉悶無趣,學生不僅無法掌握知識,還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對此,本文從認真合理備課、借助歷史資源以及優化課堂教學等方面分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創新式思維措施,望給予歷史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方法;創新式思維;運用策略
經濟快速發展凸顯人才作用,當前各個領域都要求人才具備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所謂創新即運用新穎獨特的思維方式創造對社會有價值的知識、作品、方法、理論的心理過程,可以獨立自主完成需求落差。高中歷史學科也需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因為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將優化的語言材料和技法都傳授給學生,但可以通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幫助更好地掌握知識,進一步提高歷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引導歷史教學從傳統史實記憶到思維提升等改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創新式思維的必要性
1.1受傳統教學方法弊端影響
眾所周知,傳統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式都緊緊圍繞教師,學生只是教師教學的附和體,處于較為被動的局面,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教師根據教學大綱按部就班完成任務,然而取得的教學效果卻十分不佳。因為大部分學生在被動學習環境下較易產生惰性學習心理,尤其在封閉思維模式下也十分容易形成思維慣性。具體在于傳統教學方式注重傳授教材歷史知識,忽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創新學習等各個方面能力,以致于學生思維發展被無限擱置。與此同時傳統歷史教學方式強調學生記憶知識點,考試范圍和內容也以學生課堂掌握知識點為主,長期以往忽視學生表現力和判斷力等綜合素質,學生不能形成自主創新意識,這種情況都違反現階段大眾創新和科技創新等理念,因而急需教師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由此一來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創新型人才。
1.2素質教育迫切要求和需求
近年來,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現代生活重要力量之一即知識技術,正是因為這一時代的來臨,要求知識時代在培養人才時注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形成獨立自主的思想觀念。在高中歷史課堂中運用創新思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理解力、記憶力、想象力、觀察力以及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最重要能提升學生在現代社會競爭實力。與此同時在高中歷史課堂運用創新式思維能提升學生大腦對知識體系的協調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內在潛力,促使學生個性化發展。
2.創新式思維在高中歷史教學方法中的運用探究
2.1認真合理備課 選取課堂教學創新之處
備課是課堂教學首要環節,分別兼顧備教材和備學生兩大任務。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創新式思維備課同樣兼顧兩大任務,首要任務之一為根據教材確定基本教學任務和創新點,任務之二在于備學生,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并根據維果茨基的發展區原理確定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同時確定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策略以及運用教學方法。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創新點在于應以開放性為主,從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得出合理的觀點、看法等知識點。在歷史人物評價方面很多教師都從結論著手,過于注重史學界結論,這種教學方式不可避免就存在較大的片面性,更不利于培養學生從全面角度觀察和分析問題。因此歷史教師可以補充體現歷史人物品格的材料供學生思考,從而形成對歷史任務較為全面的認識評價。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洪秀全發動太平天國運動正面史實材料時,也要提供洪秀全定都天京后堅持封建制度、不思進取等負面材料,便于學生從正反兩面認識該歷史人物。被選擇為創新點的知識點應和以往所學知識相結合,甚至還要和未來所學知識有著緊密聯系。例如當前中國歷史存在很多變法、改革等都對當前社會主義改革建設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如可舉例梁啟超一生主要活動并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軍閥割據下的中國政局這個內容,可向學生提出各派軍閥極有可能妥協,那么可以實現中國統一嗎?說明理由。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這個內容,教師先講述近代帝國主義國家對侵略山東經過并結合地理知識詳細思考和分析帝國主義爭奪山東原因。
2.2借助歷史資源 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精神
歷史學科蘊藏十分豐富的人文精神資源,無論對于培養學生創新人格還是創新精神均有著獨特的優勢。利用高中歷史蘊含的豐富美因素可以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毫無疑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更是滲透創新式思維的前提。無論是《清明上河圖》的熱鬧之美還是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壯闊之美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同時充分利用高中歷史知識中蘊含的人物形象,激發學生崇敬意識。歷史教材中蘊含如匈奴未滅,何以家還的霍去病,還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還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的文天祥。特別自五四運動之后,中國共產黨代表千萬革命者歷經眾多磨難和艱辛打造出驚天動地的傳奇。中華民族更是在艱苦卓絕的歷程中涌現很多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豪杰以及他們展現的崇高智慧、品質、思想等都對學生創新和學習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外歷史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學習人類歷史重大進步和發現,由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素質。因為歷史重大發明中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創新精神,通過學習發明創造過程可以對學生創新人格和創新精神進行培養。例如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理論就是對蘇聯城市革命論的挑戰并經長期艱苦的奮斗使中國革命走出全新的道路,學生也明白人類前進道路上無法缺少批判精神。
2.3優化課堂教學 善于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對于高中階段學生而言,除了要掌握新知識,更要將新舊知識相結合形成較為完整的復習體系。目前高中歷史教材編排以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三個體系為主,很多學生復習完后會感到知識零散,沒有較強的通史觀念,往往在解決實際問題時不知如何下手,也沒有全面分析問題,對此可以運用文明史觀中心整合課程標準和教材專題內容,從而幫助學生構建以歷史事件發生時間為順序的通史體系。例如在復習1368-1840年之間的明清歷史,教師就可整合思想文化、政治、經濟三種文明形態。首先在思想文化方面占據統治地位的是儒家思想,奉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獄等思想文化專制。同時思想文化也出現較為活躍的局面,以王夫之、顧炎武等為代表的新儒家極力倡導工商皆本,明清小說也在此階段得到廣泛興起。其次在經濟方面,農業經濟達到全新的高度,商品經濟雖然得到大幅度發展,資本主義萌芽也得以緩慢發展,然而自然經濟依舊占據主導地位,在此階段還實行閉關鎖國和海禁政策。第三在政治方面,明朝設立內閣制度,廢除丞相制,清朝設置軍機處,不斷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通過整合教材內容可以促使學生明確了解這一階段歷史發展重點內容,由此一來學生就較好地把握知識體系,從而更好地應對高考要求。
3.結語
總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創新是當今社會考察個體能力的重要參考標準。學校教育作為為社會輸送高質量人才的主陣地,自然而然需要肩負創新重任。對于高中歷史這門學科而言,需要教師創新教育理念,擺脫傳統應試教育思維對教學的束縛,結合學生學習歷史心理特征和課程特點創新教學方式,認真且合理備課,選擇課堂教學創新之處,全面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更要注重借鑒歷史資源和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歷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何明.高中歷史教學中創新式思維的運用要點[J].考試周刊,2017(29):155-155
[2]張金雁.翻轉課堂,改變思維——論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創新[J].新課程導學,2017(19)
[3]孔蘋莉.探討創新式思維在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的運用[J].中外交流,2017(45)
[4]劉向東.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文教資料,2017(19)
[5]魏偉.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旬刊,201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