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英
摘 要:在教學中,教學質量和學生是息息相關的,而每個學生都有著各自的優勢和不足,他們從性格和智力水平上都有著差異。因此,在教學中如果按照統一的教學方法來實施教學的話,那對于理解能力偏低、智力水平較差的學生來講勢必有較大的壓力,而這種壓力也很大程度地打擊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差異
一、班級實際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在我從教的二十多年里,基本上都是教大班,在幾十個學生中有的聰慧過人,有的反應遲鈍。有的熱情洋溢,生性好動,坐不住,有的沉默寡言,不合群。有的樂于助人,有的斤斤計較。
(二)教學方法不完善。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存在著各種問題,其中教學方法的不完善就是造成教學效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教育改革的新時期,教師在有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極大的考驗,在教育改革的新時期,因材施教是其中提出的新的教學要求,因此在遵循因材施教理念的同時,教師就不能一味地運用單一的教學模式,而應該根據教學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更多的教學方法,以此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取得學習上的進步。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完善教學方法,重視教學中的應用實踐,以此來開展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
二、因材施教原則
(一)教師要留意觀察分析學生學習的特點。學生在出現問題時的表現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跡象,從中有可能發現他們獨特的認知特征和動機傾向。教師要多提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會感到困惑,卡在哪里了?”“為什么老是出同樣類型的錯?”“為什么會出現反常現象?”學生學習中明顯的順利也是值得關注分析的,從中可以發現學生擅長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和學習的動力所在,分析學生在什么狀況下特別順利,在思維和理解方面具有什么特點,等等。通過觀察分析,了解學生的特性。
(二)對待學困生,要做具體分析,區別對待。有的學生因為思維水平較低,有的學生因為學習風格的限制,有的學生因為學習動機的障礙,導致了學習成績差。在實際情景中,動機因素和能力、風格的因素是交雜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必須從動機的激發維持和學習方法的指導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學生在自尊自信的狀態下學習,對于能力水平低的學生尤為重要。如果教育不得法,抹殺了能力較差學生的自尊心,則無異于雪上加霜,抽去了他們發展的動力之源。
三、小學教學中實行因材施教的具體措施
(一)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學生。實行分層教育小學階段的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小學期間打了扎實的基礎,才能為以后的發展學習做良好的鋪墊。因此關于學生的成長,新課標提出的因材施教理念,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真正重視起來,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脾氣性格、智力水平都有充分的了解,并且以此為依據,制定相應的教學設計,對學生實施有效的分層教育來實現因材施教。再者,在課堂的師生互動環節,對于教師的提問,如果是綜合性強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習好的學生來回答,這樣不但鍛煉了學習好的學生,讓他們的優勢得以發揮,而且對于其他學生來講也是一種激勵,而對于基礎性的問題就要找學習相對較差的學生來回答,并且在回答過程中給予相應的提示,直到回答正確,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而且還激勵了學生,讓學生有更深入學習的自信,以此分層教育,讓各個學習程度的學生都能取得進步。
(二)培養認識學生的真本領。完善學習評價。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和完善,教育部門對教師的要求是始終以學生為本來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讓學生有課堂學習的主人翁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并且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敢于表現自己。但是要做到因材施教,除了要改革教學模式外,對于學生的評價方式也要加以完善,以此來激勵學生更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師應該完善評價體系,將考試成績作為考核學生的標準之一而不是唯一標準。對于學生的評價可以有考試成績,也可以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評價,以及日常的考試成績和課堂中學生的表現作為一個學生的考核標準。這樣對于學生的成長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使學生能夠更快地成長。
(三)尊重孩子的特點,揚長避短,讓每一個學生在班級教學中散發光芒。因材施教的過程中,教師要監控學生的發展過程并適時糾偏。其一,老師要適時布置作業,并及時批改,發現問題及時糾錯。如果老師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與學生完成作業的時空不對稱,錯誤得不到及時糾正,學生很容易擺脫老師的監控。其二,學生的行為表現也必須在老師的監控之中,其行為表現實際上是記憶力、興趣和愛好、反響速度、模仿能力和耐力等五種行為特征的綜合反應。哪一種行為的偏差都會對一個學生的成長產生影響,所以老師必須關注學生在各個方面的表現。其三,鼓勵和強制同樣都是使其“樂知”的法寶,有的人天賦反叛心理,強制的方法只能逼迫他向相反的方向走,這類人是少數;但大多數人是需要管理和監督的,即使是逼入知識的殿堂,終究會有嘗到知識的美味那天,待那時自然就是“樂知者”了。其四,作為教師應徹底消除偏見,切不可厚此薄彼,因材施教的精神就是有教無類,人人都應得到公平的教育。
總之,教無定法,畢竟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個人--所以培養是有空間的。因材施教的根本是知人善教,各盡其才。是現階段教學的一種育人理念,也是一種教育思想,在實際工作中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正視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因而做到分層教育,揚長避短,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