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善龍 譚金蘭 王麗芳
摘 要:學生自我個性的健康發展和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提升是當前教育重要目標之一,而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是對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阻礙因素,本人以我校應用型技術人才實踐教學為研究對象,對其教學體系多方面進行研究,認為現有的實踐教學體系有很大的改革和創新空間,探索打造一種課堂上和課堂下融為一體的開放式實踐教學平臺,以達到學生個性健康發展和創新能力有效提升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應用型;開放式;實踐教學
一、應用型技術大學的機遇與挑戰
當今世界范圍內的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轉型的加速,加上我國高校迎來的教育新理念—“新工科”,我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走在工程教育改革創新的道路上,每一次的轉變都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每一步的前進都有可能轉化為一批學子的行業競爭力,所以,推動現有專業的改革創新刻不容緩,探索具有時代競爭力的多樣化、個性化的應用型技術大學實踐教學新模式迫在眉睫。創新作為新興產業的驅動力正在推動著經濟的復蘇與增長,這就意味著我們培養的學生是必須足夠有能力勝任,必須具有與時俱進的創新意識的新型工程技術人才。因此應用技術大學應努力提升傳統專業在行業的競爭力,順應時代的發展,實現多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同時又要建立高質量的新興的工科專業,用來填補轉型發展后,跨行業發展后的人才空缺。
二、我校實踐教學面臨的問題
當前學校的實踐教學大多沿用傳統的驗證性實驗教學模式,側重于特定的實踐教學環節,即使偶有新的實踐教學理念及想法,也常常困于學校自身條件,教師個人素質及傳統教育的影響而難于開展。在實驗管理上,儀器設備使用率低,各個實驗室相對封閉,學生在固定的課程時間以外想要獲得使用專業設備的權利和時間有限;在教學形式上,模式比較單一,課時偏少,時間安排又比較分散,難以形成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得最后實踐效果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結果。開放式實踐教學雖研究多年,也因多方面原因仍然處于探索階段。
縱觀社會發展,本人認為我們的理論教學與實際嚴重脫節,使得學生的個人能力難以勝任時代需求。當下熱門的科學技術,比如:無人機、機器人、量子計算、3D打印、人工智能、虛擬現實VR等無一不在宣告,單一孤立的某一學科知識已經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生在一個科技迸發的時代,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應該是多學科技術融合、思維創新的復合型人才。
三、改進措施
(一)構建多元化的實踐教學平臺,培養思維創新力。高校實驗室是高校教學科研的重要基地,它在大學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功能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評價一所大學是否能夠成為國家科技骨干的基礎。實驗室作為教學實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的擴展性越來越強,它應當能延伸出更多更豐富的功能。例如,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實踐培訓計劃,它可以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但是我們現有的實驗室并不能滿足學生的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因此需要建立一個多元化的實踐教學平臺,將教學實踐貫穿于高等教育的全過程,該教學平臺同時又可以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實踐學習,它也能滿足學生參與各種有趣的多樣的技術創新活動和各種學科競賽的需要(電子設計競賽、計算機技能競賽、機械創新設計競賽、工程能力培訓等)。
(二)加強與企業的緊密聯系,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學校與相關的企業共建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通過新興產業的前沿性,了解未來的發展趨勢。根據學生所在專業的培養計劃和企業的崗位培養要求, 共同制訂培養目標,共同建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和內容,共同對學生在企業學習階段的培養質量進行評價;在具備一定的基礎實踐能力以后,去向企業進行階段性交互實習,以實際工作任務檢驗學習成果,經過企業指導工作實踐,學校收集整理資料,學生總結實習經驗,不斷修補完善人才培養計劃。
(三)開啟實驗教學新模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結合自身學習情況,在學業導師的輔導幫助下根據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大綱,在已完成的基礎實驗課程與專業實驗課程基礎上拓展延伸創新設計性實驗,自主制定實踐計劃表,自主完成實驗實踐任務,編寫實踐認知報告,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業導師負責最大限度的開放實驗室實踐教學資源 為學生提供具有多選擇性的實驗平臺,鼓勵自主創新,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通過該平臺能夠實現在時間、空間、人員、資源、項目內容上的開放性和多選擇性,為學生的自主發揮,綜合創新提供保障條件,在此期間并不參與學生的實踐計劃完成過程,只在實踐計劃前做出預估和在完后對結果做出評價。
通過以上方法對實踐教學的優化和完善,把課堂教學所學到的文化知識通過形式多樣的實驗實踐,不僅拓展了實踐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還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思維想象力,使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真正得以提高;新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的制定更加偏向于創新能力的培養,更加貼合新興產業的發展實際需求,更加注重給予學生充分的自我發揮空間。相信這種課堂上和課堂下融為一體的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能夠快速取代傳統的填鴨、驗證式的實踐教學模式,為實現學生個性健康發展和創新能力有效提升的教育目提供基礎支撐。
參考文獻:
[1]張洪田.構建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 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1(8):73-76.
[2]林健.面向未來的中國新工科建設[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7,38(2):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