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方式也在隨之增多。信息化教學是信息技術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大數據在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能夠為信息化教學提供許多的幫助,完善信息化教學模式。但是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也會遇見許多的問題,影響教學效果,阻礙學生能力的提升,這就是要求教師要找出新的教學策略,要把大數據的優勢發揮出來,用信息化教學帶動學生學習、輔助學生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大數據;信息化教學;應用探究
科技的發展讓信息技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活動當中,工作、學習、生活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應用。信息化教學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和信息進行交互的學習環境,大數據在其中的應用,對信息化教學帶來了方便,提供給信息化教學海量的教學資源和高層次的教學分析,提升了教學質量,滿足了學生的成長需求,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信息化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不正確
教師在信息化教學中沒有轉變教學觀念,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深蒂固,不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之中,教師教授知識都是通過單向傳導的方式,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師生之間的交流不多,教師無法得知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狀態,也不能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不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讓學生養成了刻板的思維,無法面對學習中出現的新式問題。教師的教學觀念不能隨著時代而發展,學生在這種教學觀念下學習,思想狀態會一直落后與時代,自身的能力得不到實質的提高,滿足不了社會的高等要求,不能在社會之上立足。
(二)教學方式不正確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自身對于信息化設備操作不熟,信息化教學效果不佳。教師在課堂之中,往往采取的是提問的方式,檢測學生是否聽懂教師的傳授,提問的學生總是班級的活躍分子,沒有讓其他學生得到足夠的發言機會,學生得不到均衡的發展,拉大了班級的差距。教師在分配學習任務后,過于擔心學生的實力,不斷給學生提醒,讓學生過度依賴于老師,學生的思考能力被削弱。教師在講課時,為了追趕教學進度,語速過快,沒有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錯過了許多的知識點,學生得不到完整的學習過程,學習質量無法提高。
(三)教學結構不正確
教師在教學時將學生的高分成績看成教學目標,利用試卷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測試,通過成績的高低來判斷學生的優劣,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過于看重成績,導致了學生為分而考的情況。學生為了取得優異的成績,只會對知識死記硬背,不能做到熟練使用,降低了知識的實用性,部分學生還會考試作弊、抄襲,影響測試的評定,也是對其他同學的不尊重。教師在測試之后還會根據成績學生進行評價,教師在評價之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狀態,對于成績優異的學生表揚過度,讓學生產生了自負心理,脫離正確的學習軌道,讓學生的成績下降,對于成績落后的學生批評過多,讓學生產生了自卑心理,失去了學習興趣,學生無法提升成績。
二、大數據在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
(一)建立教學資源平臺
教師要建立教學資源平臺,將網上海量的教學資源利用起來,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知識涵養。在教學平臺之上,教師可以發布教學任務,讓學生獨立的完成,降低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平臺發布社會熱點、國家新聞,讓學生了解時事,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讓學生的思想緊跟時代潮流。教師可以在教學平臺上和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提出對教師和課程的建議和意見,教師再進行相應的改進,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在課下出現問題時,也可以通過教學平臺詢問教師,教師解決問題的速度有了明顯的提升。教學平臺的建立,讓互聯網上教學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學生能夠在課堂內外都享受到更高層次的教學資源,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
(二)采用信息化教學方式
教師在教學中,要使用好學校提供的信息設備,自己在網上學習使用方式,提高教學設備的使用率。在課堂之上,教師使用投影儀為學生播放課件、視頻、音頻等,刺激學生的感官,給學生留下深刻的知識印象。在使用設備時,還要走入學生當中,從學生的角度來觀看設備是否清晰,不斷的進行調試,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看到最佳的設備狀態。教師還要將課程進行錄屏,然后發送給學生,供學生復習和鞏固知識使用。在制作課件、視頻時要將重難點特殊標記,方便學生進行觀察和記憶。教師在課堂之中,要讓每一位同學進行發言,可以把學生進行編號,用電腦產生隨機數進行提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到講臺前利用信息設備自己講課,通過大屏幕展示學生的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成績為上的教學目標,要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要豐富試卷的內容,要將教材知識和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測試中得到對知識的認同感,也讓學生能合理運用知識。教師要收集學生的基礎資料,利用大數據的分析能力,為學生制定出個性化的學習目標,讓學生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要在網絡上尋找學生喜愛的教學內容,將其加入到教學當中,吸引學生的興趣。在評價學生時,要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對于成績優異的學生,要適度鼓勵,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成績感。對于成績落后的學生,要進行激勵,讓學生重拾學習的信心。學生在這樣的評價過程中,會了解教師對其的關注,從而主動投入學習當中。
三、結語
信息化技術為教學提供了新的途徑,帶來了新的活力。教師使用信息化教學模式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大數據的應用又讓信息化教學效果成倍增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回歸到教學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良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利用大數據的資源豐富學生的知識文化,利用大數據的分析能力找出學生的心理問題,讓學生健康成長、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趙靖巖,胡振波.大數據環境下高校信息化教學模式研究[J].情報科學,2016,34(01):92-95+103.
[2]張永潔,袁奉衛,王麗雅.大數據時代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中的困惑分析與變革[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05):32-33.
作者簡介:劉偉才(1984—),男,湖南衡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課程教學論。
注:本文系衡陽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CAI課程教學模式培養和提高高校學生創新能力研究——以衡陽市高職院校為例(項目編號2017D07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