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詞語作業創設設計中,教師可通過靈活作業形式、控制好作業量以及設計趣味作業等方式,來激發小學生寫詞語作業的興趣,調動小學生寫詞語作業的積極性。
關鍵詞:詞語作業;創新設計;策略
作業是課堂的一種延伸方式,對深化教學成效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師應充分注重對作業的創新設計,方可使作業發揮出真正價值,尤其對詞語作業而言,更應對其創新設計加以重視,以滿足小學生內心需求,調動小學生寫作業熱情,使小學生思維能力、以及知識積累程度都獲得有效進步,從而為小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夯實基礎。本文著重探討詞語作業的創新設計。
一、靈活作業形式
小學生的注意力是很難長時間集中于一處的,也容易被某些表象事物所吸引。由于小學詞語作業的內容多為枯燥乏味的,因此很難吸引小學生注意力,讓小學生對詞語作業產生興趣,致使小學生在完成詞語作業過程中,多處于游離狀態,即指投身于詞語作業的完成之中,也多是為了應付老師,而并不是發自內心地想去完成詞語作業。所以,針對這一狀況,在詞語作業創新設計中,教師可通過靈活作業形式,來推動作業創設設計水平的進步,讓小學生長在靈活的作業形式中,感受到完成詞語作業的無限樂趣,從而真正提升小學生在寫詞語作業中的主動性。
教師在為學生布置詞語作業時,對作業形式的靈活,可在詞語作業說法中下功夫,以改變傳統作業說法對小學生興趣的抑制,讓小學生在詞語作業中,體會到一種蓬勃上升的興奮之感,全身心投入于詞語作業完成之中,最終推動小學生語文學習綜合能力的進步。
例如,在布置“修改病句”這一詞語作業時,教師則應注重靈活作業形式,以調動小學生完成詞語作業的積極性。“修改病句”是一種傳統說法,其枯燥的書面呈現,很容易降低小學生完成作業的熱情,所以教師可以將其變換為“句子小診所”這一說法,讓小學生覺得自己是一名“幫助句子”治病的醫生,這樣不但有助于促進小學生對病句的改正,還能切實激發小學生完成詞語作業的熱情,以實現小學生詞語水平的有效進步。
二、控制好作業量
在傳統詞語作業中,教師往往會布置大量作業,而讓小學生去完成,片面認為只有讓小學生完成一定作業量,才能使小學生語文學習水平得到切實進步,殊不知這樣會嚴重降低小學生對詞語作業的興趣,為小學生帶來巨大壓力,有些小學生甚至會因此對詞語作業產生抵觸心理。所以,在現階段詞語作業的創新設計中,教師應控制好作業量,降低小學生作業壓力,讓小學生能夠樂于完成詞語作業。同時,只有控制好作業量,才能夠使小學語文詞語作業創新設計進程獲得推動。
具體而言,教師應對詞匯作業內容有一個判斷,將其中冗雜、陳舊的作業內容進行刪減,以切實達到減負目的。但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減負并不是全盤否定以往詞語作業內容,而是將無意義內容刪減出去,對于小學生應掌握的語文知識,教師應一樣不少的傳授給小學生。并且,教師還應注重對小學生情感的培養,增強小學生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培養小學生擁有良好學習習慣,這樣才可保證小學生完成詞語作業的質量。
除此之外,教師應根據小學生對詞語作業的完成情況,而對小學生語文學習中的薄弱處予以分析,并依據此來制定良好的作業計劃,以及對作業量的確定,使小學生在完成詞語作業的同時,能夠獲得語文學習能力的顯著提升。
例如,在進行《柳樹醒了》一課的詞語作業布置時,教師應控制好作業量,以減輕小學生負擔。對于本節課作業布置來說,教師可先讓小學生對其中生僻字詞予以掌握,第一次先讓小學生寫出六個字兩個詞,第二次時讓小學生寫出4個字兩個詞,在第三次時進行聽寫。在聽寫完成之后,教師應進行有效批改,對小學生寫錯的詞語,應讓小學生多寫幾遍,以增強小學生對寫作詞語的記憶,促進小學生對語文詞語的掌握。
三、設計趣味作業
在詞語作業創新設計中,教師應對詞語作業的趣味性提起高度重視,唯有保障詞語作業的趣味性,才可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小學生對詞語作業的興趣,提升小學生在詞語作業中的主動性于積極性,使小學生詞語作業完成效率及質量獲得大幅度提升。
另外,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明確小學生在寫詞語作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并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小學生興趣、及需求所在,進而設計出有的放矢的作業內容,使小學生對詞語作業產生濃厚興趣。
并且,通過這種方式,還有利于促進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使詞語作業的本質目的得以彰顯,真正價值得以發揮,從而使小學語文詞語作業創新設計得以實現。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詞語作業創設設計中,教師可通過靈活作業形式、控制好作業量以及設計趣味作業等方式,來激發小學生寫詞語作業的興趣,調動小學生寫詞語作業的積極性,提升小學生詞語作業完成質量,以推動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進步。
作者簡介:王會,山東省鄒平縣黃山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