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教師為實現低年級學生學習漢字的目標,要想方設法使學生喜歡漢字,自己積極學習漢字。怎樣才能實現以上目標呢?以下是本文作者在實踐中總結的思考和經驗。
一、教師要采取有效方式,培養學生識字的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識字方法的興趣不高,但卻對剪剪貼貼興致盎然。于是根據學生的這一特征,我給學生布置了自己動手制作“識字樂園”剪報的作業,學生可以將平時閱讀的課外書籍上見到的認識的字剪下并收集起來,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字形比較復雜的漢字給剛開始識字的低年級小學生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為他們識字提供方便,充分激發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引導觀察,培養識字能力
1.帶領學生發現漢字的組合和書寫規律
我國漢字變化微妙,每個筆畫都可以組成不同或近似的漢字,低年級學生面對這種情況會容易混淆。但只要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這些千奇百怪的漢字還是有規律可循的。
(1)教師要帶領學生學會觀察田字格中正確書寫的范字,了解每個漢字的架構、筆畫,以及要記住每個筆畫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教師要教會學生對比觀察,區分形似字的細微差別。
(3)教師要提醒學生仔細觀察正確的范寫,教師可用彩色粉筆來區分筆畫,此外必須強調正確的書寫規則。
2.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
生活中處處皆語文,生活為學習語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書籍、報紙、電視節目、街邊廣告牌、商店名、物品包裝、公交站牌等等身邊的各種帶有漢字的物品都是學生學習漢字的資源。生活識字要從興趣開始,因為興趣是一切學習的原動力。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識字,想要識字,正確識字。
3.教師要在平時的閱讀與練習中引導學生鞏固識字
心理學家認為,人在6~12歲這一時期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培養學生閱讀課外書的習慣,學會在書中找到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也可讓學生根據平時讀過的課外書鼓勵學生自編小故事,把學到的舊知識轉化成新知識,在寫作中鞏固并擴大學生識字量。
三、激發興趣,感受識字樂趣
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還小,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課堂中教師的教學簡單機械、枯燥無味,那么學生的厭煩情緒會影響學習,教師也容易產生疲勞,這樣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課的趣味性。以下是在平時課堂中本文作者采用的一些方法,供讀者參考。
1.編順口溜
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教給學生一些順口溜幫助學生區別生字。如,在區別“有、友、左、右”這些漢字時,我根據這些漢字的結構和組成編了一句順口溜:“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教學“朋”字時,可用“兩個月亮并排走,就變成了好朋友”的順口溜來使學生熟記該字。
2.涂色認字
針對孩子愛涂愛畫的天性,我讓孩子拿出彩筆,或者從課文中找出生字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或者將會認的字涂上顏色。每到這時,課堂氣氛格外活躍,孩子們一邊讀課文一邊涂色,顏色涂完了,看著色彩斑斕的課文,他們讀得更加帶勁了,而我發現,孩子在讀文時會特別注意生字,這樣做比繁瑣地分析效果好多了。
3.游戲識字
針對學生都愛做游戲的特點,我常常把課堂設在室外,讓學生走出教室,展開想象的翅膀邊玩邊識字。如,玩“丟手絹”的游戲,我只是事先告訴他們,在跑兩圈以內手絹就一定要出手,當丟手絹的學生被抓住后,就由他從我事先寫在小黑板上的生字中任選一個生字,并站在圈中讀、認,說“我這樣來學這個字”,再由他來“教”同學學這個字,其他學生補充。這樣學生玩得開心,又滿足了想當一回小老師的愿望,也培養了識字興趣和識字技能。
四、培養學生鞏固學習的意識,防止已學漢字回生
低年級學生正處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重要時期,但學生普遍出現“學得快,忘得也快”的現象。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大量發生后難以補救,教師在教學時不要貪多求快,要合理利用課堂時間,適當控制教學進度,引導學生多讀生字,多查生字,多練生字,并要合理安排時間,及時幫助學生復習、鞏固。
識字教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幫助學生打好基礎,這對于教師來說是一項艱巨的教學工作。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積極挖掘教材本身所蘊涵的創新因素,善于激發學生對識字的濃厚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識字活動,樂中學,學中樂,學生就一定會牢固地掌握并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