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莉
摘 要:文章從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出發,充分結合大學生德育與教育信息化這一新時代的組合,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為指導原則,充分結合本地的環境,借鑒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理論和預測,讓上下游產業、其他地域結合高校、大學生群體、技術提供方、通信運營商的特點,多角度、大視野整合資源,辯證地分析和探討本地高校如何“立足現狀、適度超前”地推進校園信息化工作,從而做好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
關鍵詞:信息化;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1.以智慧校園信息化平臺為代表的校園信息化需具備的客觀條件
(1)技術基礎。目前三大運營商已完成4G的全面覆蓋,5G也在如火如荼地試商中,以NB-IOT為代表的物聯網技術也在全國推廣開展,各大高校也在運營商的技術支持下完成了光纖接入并以此為基礎開展Wi-Fi全覆蓋。而逐步演進的4G+,更是基于中國移動4G網絡的載波聚合技術,聚合多組載波,拓展網絡頻譜,提升網絡質量,下行速率理論峰值高達330Mbps,為更大更高速的數據傳輸提供了網絡基礎。
(2)終端基礎。4G手機、平板電腦、PC為代表的終端設備普及,以手機為例,高校大學生4G手機普及率接近100%,主要為Android和ios兩種操作系統,在后期客戶端開發時注意兩種操作系統即可。
(3)價格基礎。雖然光纖接入并可以以此為基礎實現校園Wi-Fi全覆蓋,但是從Wi-Fi傳輸速率與覆蓋質量和范圍的角度看,與手機上網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制約智慧校園信息化平臺發揮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價格因素。可喜的是各大運營商均響應中央號召實現提速降費,經調查,在駐保高校運營商資費均已實現不限量套餐以及各類流量包,這也為下一步學生使用智慧校園信息化平臺奠定了基礎。
2.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信息化的緊迫性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學的“圍墻”不在,大學生群體直面社會百態,形形色色、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也直接沖擊著高校大學生的心理防線。目前,高校大學生整體價值觀是好的,但也普遍存在人生價值觀功利化、信念危機、誠信缺失、倫理道德等,現狀嚴峻,迫切需要對大學生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另外,傳統的照本宣科的課堂式德育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時代,當大學生暢游在網絡海洋,微信暢聊、微博暢發、論壇徜徉、游戲暢玩、滴滴打車……前一陣子美國電影《頭號玩家》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未來所有人都通過“互聯網+”、VR等技術活在現實世界和虛擬場景中不可自拔。雖然故事有些夸張,但具有現實意義,可以說,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不能離開網絡而單獨存在。海量的信息撲面而來,如何占領這個主陣地,同時利用這個主陣地開展更多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代表的德育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3.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
(1)時代性的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緊跟社會發展要求,賦予鮮明的時代性特點。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有融入現時代的理論內容和教育方式,才具有更強的生命力,才更容易被大學生掌握。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使用更多容易被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信息化應用和媒體,才能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說服力。
(2)綜合性的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一個綜合性的教育內容。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要運用包括哲學、政治學、教育學、社會學、歷史學和倫理學等多學科的教育內容,開展豐富多樣的教育。同時,還要綜合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和綜合利用各種教育途徑和方法,實施思想政治教育。而校園信息化恰恰可以利用云存儲、VR等新技術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實現德育的整合式教育。
(3)人文性的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樹立了以學生為本的觀念,把教育學生和關心學生結合了起來,把塑造學生和服務學生結合了起來,把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的健康成才結合了起來,緊密圍繞學生的成長和成才來進行,這充分反映出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重視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要不斷擴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蓋面,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公寓、進社團、進網絡。而依托于各個平臺、客戶端的智慧校園信息化平臺更可以發揮它的長處,讓輔導員、德育教師更加方便快捷地掌握學生動態,宣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代表的校園文化。
(4)創新性的要求。創新是歷史進步和人類自身發展的永恒動力,創新精神是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全民族創新體系建設中承擔著重要歷史使命,也是我國推進教育體制改革,提高到學生個人素質的重要途徑。
1.國內高校信息化現狀及發展趨勢
2015年7月,“智慧校園:騰訊QQ‘互聯網+教育服務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北京騰訊匯成功舉辦。會上,騰訊QQ正式推出“互聯網+教育”的智慧校園整體解決方案,并同北京郵電大學、同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五所高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17年4月,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信息化專業委員會和寧波諾丁漢大學主辦的2017年高校智慧校園創新應用研討會在寧波諾丁漢大學舉行。研討會旨在貫徹落實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深入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全面推進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創新應用和發展。2018年4月,“智in中國”2018百度教育合作伙伴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上發布了《中國互聯網教育平臺專題分析2018》行業報告,深度解讀了2018年互聯網教育平臺的發展狀況和未來趨勢。
2.駐保高校信息化建設現狀
保定市是河北第一大市,也是高校云集地,中央司法警官大學(國家律師學院)、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北金融學院、河北科技學院、河北軟件學院、河北工藝美院、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保定電力職業學院、保定學院、保定職業學院、冀中職業學院、保定幼兒高等??茖W校、華電科技學院(獨立學院)、河大工商學院(獨立學院)、河北農大現代科技學院(獨立學院)等分布在保定全區,在校學生有20余萬人。
駐保各高校都有一定的信息化實力,具備在校生網上選課、查詢成績等基礎功能,還有諸如電子課堂、校園BBS等,學生上網也都實現防私接等基礎化功能。
3.駐保高校在校大學生信息化現狀
(1)4G流量。根據2017年秋季三大運營商統計數據,校園市場4G客戶滲透率接近100%,DOU(戶均流量)接近10G。通俗地講,保定高校大學生每月可以用流量進行QQ聊天3000小時,網頁瀏覽400小時,炒股4000小時,視頻50小時,能觀看12部在線電影(800M/部)、觀看電視在線直播30小時(300M/小時)。如果不是視頻控,而是小說一族或者音樂達人的話,閱讀1.7萬篇小說(3萬字一篇)、下載3400首歌曲(3M/首)。也就是說,基本上在校大學生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和上課,幾乎無時無刻都在使用4G手機和網絡,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2)無論是手機上網還是互聯網光纖接入,目前在校大學生可謂是最幸福的群體。從三大運營商市場競爭,搶占市場份額的角度出發,在每年一度的秋季迎新時,三大運營商都會推出校園專享套餐。同時三大運營商都在高校推出辦理28元或29元以上套餐贈送20M寬帶的資費,讓學生在戶外、宿舍、課堂都可以無時無刻上網暢游。
綜上所述,高校已經具備實現校園信息化的應用基礎,同時也要看到智慧校園、教育信息化無論從中央層面還是教育主管機構都制定了很多指導意見,但行動計劃和指導意見不代表就可以直接落地執行,還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比如資金、技術、安全、法律、與各學科的整合度和貼切度,還有很多可以深入研究的問題,需要去廣泛地要求和探討。
1.宣傳引導路徑
目前,校園傳統媒體無外乎報紙、???、廣播站、宣傳欄、戶外廣告、電子條幅、LED走字屏等,新興媒體主要集中在學校校園網、論壇、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微博等新興媒體平臺等,結合通信運營商還涉及短信群發、PUSH鏈接等,要充分利用學校信息化整合各類媒體資源,形成從外到內、從課堂到推送到學生手機的構全方位、立體化、多維度的宣傳平臺,講好學校故事,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處處可見。
2.課堂教育路徑
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加強宣傳思想工作的主陣地必須堅持,但須創新形式,以適應新的環境。高校信息化也要在這方面有所作為。首先是要借鑒本校、其他院校、其他主流媒體優秀思想教育的經驗,將課件、講課音視頻放到校園網站或手機App上,要求大學生學習并在校園論壇、手機App專題開展大討論等。如近期熱播的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授權播放《戰狼2》《紅海行動》等。
3.示范帶動路徑
要對大學生中間的好人好事和典型案例進行大規模的宣傳和報道。校園信息化應用可以采取多屏互動的形式予以促進。把這些優秀代表的實際拍成微電影或微視頻放到校園網或手機App應用中,以高校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予以學習。還可以組織以“我身邊的優秀學生干部”“我身邊的優秀園丁”“我身邊的優秀黨員”等開展學生手機投票,投票的過程本來也是對事跡的傳播。
4.培養良好媒介素質路徑
媒介素養是指正確的、建設性的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能力。參差不齊的移動互聯網信息容易造成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迷失、法律意識淡薄、價值取向歪曲,從而直接影響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構和踐行。要做到不造謠、不傳謠,不發布或傳播負面能量的信息,這本身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1]劉 崢,湯小蘭.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探索[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80-82.
[2]徐園媛.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3(24):79-81.
[3]王麗麗,張森林.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策略[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