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玲
摘 要:伴隨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民辦高校也得到空前發展,在給眾多學生帶來受教育機會的同時,也增加了就業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文章對怎樣讓民辦高校在生源質量參差不齊、教學質量還不是很高的情況下讓畢業生在就業競爭中獲得優勢、搶得先機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民辦;高校;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學校每年都為畢業生召開就業動員大會,分析就業形勢,并舉辦校園招聘會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平臺,尋找就業機會。同時,每天還發布新的招聘信息,開展各種就業培訓。但還是會有很多學生在就業季出現很多問題,究其原因,是學生在思想上缺乏強烈的就業意識和危機意識,更談不上為就業做準備。學生對自己沒把握,對行業不清楚,最終在不知己也不知彼的狀態下,盲目隨從、準備不足、倉促應對、怯場,甚至逃避,最終無法把握機會。
通過對歷屆畢業生中成功就業的學生進行分析,我發現他們有以下共同特點:學習踏實勤奮,專業技能較突出;不放過每一次能夠鍛煉自己的機會,有積極樂觀的態度;有很強烈的就業意識和危機感;十分重視個人材料的整理,表現出極高的專業素養;有極強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正是這些特征讓他們在就業中變被動為主動,成為佼佼者。通過對他們進行研究,我感覺到就業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對四年學習成果的集中檢驗,同時也是綜合素質的較量,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結果雖然體現在就業上,但實質早已在就業準備過程中見了分曉。
1.“一條主線”要貫穿學生工作的始終
就業是每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起點,學校要把就業作為貫穿學生大學生活的一條主線,從學生一入校就為其埋下種子。這條主線在學生工作者心中要是清晰的、持久的、有計劃的、有步驟的、可操作的方案,把這些困難通過具體操作逐漸解決掉,讓學生有所學,有所思,不斷在進步中增加自信,在就業面前成為真正的主動者。
具體而言:大一,要重視新生入學教育時的就業引導工作,使學生有目標感,引導學生做出個人的學業生涯規劃;大二,一定要對學生持續關注,做好學生在執行過程中的反饋、糾偏和激勵工作;大三,是學生學習和沉淀的關鍵階段,也是就業準備工作的實質性階段,要為其提供實踐支撐,為糾偏提供強大動力,使目標和方向更加清晰;大四,進入畢業狀態時,側重于心態調整指導,讓學生在就業信息的搜集、應聘材料準備上下功夫,讓他們逐步由感性變得理性,客觀自信積極地去面對。
2.“兩個提早”,合理安排精力和時間
學生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而且十分寶貴的,我們作為學生的指導者,實際上也是學生精力和時間的分配者,讓學生將精力合理分配,高效利用,為學生將來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凡事要提早,爭取主動,在就業準備工作中我們提出“兩早”,即“早走出去,早引進來”。“走出去”即盡早了解就業市場,收集整理行業信息,召開專業就業分析會,讓學生早知道一些行業要求,市場需求,應聘條件,明白社會需求,自覺提高專業技能,專業素養。我們要兩條腿走路,盡早將最新的信息和最有價值的經驗“引進來”,在學校里,學生所想和市場需求是脫軌的,僅靠畢業時幾場招聘會讓學生去了解是遠遠不夠的,要盡早邀請企業和相關用人單位來學校將最新的市場和用人信息告訴給學生,避免在招聘會上只看名字去判斷企業,而且也讓企業可以更直接地接觸學生,提出要求,培養更適合自己企業發展和緊缺的后備人才。
另外,在“請進來”的過程中,我們也要定期邀請往屆已成功就業的畢業學生回校做報告,和大家分享自身奮斗的寶貴經驗,為學弟學妹們提出希望和要求,拓寬就業渠道,讓學生少走彎路,這樣更能從心理上給學生觸動,引起學生思考。
3.“三種選擇”定準方向
學生會面臨“三種選擇”即深造、擇業、創業,這三種選擇也意味著三種出路,直接影響著他們在畢業之前所做的就業準備。客觀要求和主觀意愿相一致才能做出比較符合自身實際的選擇,既要避免學生好高騖遠、不切實際,也要避免學生盲目自卑、自暴自棄。
我們要調動各種資源和條件,為學生做好力所能及的信息服務工作。對選擇深造的學生,為其舉辦考研說明會,邀請專家或已經考上的學生做專題報告介紹流程和經驗,建立考研交流平臺;對自主擇業的學生要督促其關注相關行業招聘信息,完善就業準備、增加就業砝碼;對于創業的學生,要對其創業的項目進行關注和幫助,讓其利用好學校創業孵化中心平臺和國家及學校的創業扶持政策,鼓勵其多參加社會實踐,把握好行業和市場情況,為創業準備必要的條件。
1.堅定思想信念
堅定的思想信念是學生奮斗的動力之源,也是為什么學的支撐。為了不讓學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因此,學校有大量思想工作要做,在跟進了解學生的狀態和想法時,要及時做好和家長的溝通與聯系,并結合專業教師對其進行思想引導,形成“三管齊下”引導機制,將學生的思想問題及早解決在萌芽狀態,只有思想上的問題解決了,行動才能跟得上。另外,還要始終堅持就業導向,不斷用各種信息來刺激其與自身現狀做對比,用榜樣的力量來激勵學生,鼓勵其不斷進步,激發學生的內因能動作用,使就業觀念由被動變主動,就業選擇由迷茫逐漸清晰,就業態度由懶散變積極。
2.培養良好心態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要讓學生根據自身愛好和實際情況去分析自己的職業定位,不盲從、不自大;要鼓勵學生抓住機會多去嘗試別怕失敗,多總結經驗和教訓,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在就業中要讓學生做到積極面對各種困難,不急躁、不抱怨、不喪失信心。
3.練就扎實技能
學生要在競爭中練就扎實的技能,除了自身要努力,還需要學校建立良性的競爭促進機制,為學生打造過硬的實力。我們根據專業特點和發展規律采取了由強制到主動,由基礎到創新,由單一到全面的技能提升策略,每一步都與就業準備工作的總體規劃相契合,為就業打造軟實力、真功夫。以就業為導向和主線,我們采用時間倒推定方案的辦法,來制訂每一階段的具體實施計劃。
4.積累個人材料
個人材料的整理既是對學生本人成長歷程的記錄,同時也是就業過程中的有力證明,會給學生心理上帶來充實感和自豪感,使其在就業競爭中更加自信從容,同時這也是專業素養的集中體現。
此項準備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從一入校就要培養學生這種個人材料收集的意識,開展模擬招聘會,讓學生做好應聘材料和技能的準備,查漏補缺,為真正就業提供緩沖期和練兵場。
就業是學生學業生涯的最終目標,我們絕不能將其看成是學生畢業時才開始的工作,著手越早,培養越早,對學生的學業指導作用就越大,以就業為導向重視學生主體功能,有計劃分步驟地開展工作,可以使學生更扎實地掌握專業技能,提高專業素養。
[1]閔維方,丁小浩,文東茅,等.200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31- 38.
[2]孫長纓.當代大學生就業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