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梅
摘 要: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安全管理是一個學校的治校之本。學校本著對學生、家長、學校、社會負責的態度,建立長期的安全工作預案,完善緊急情況快速反應機制。當前小學安全管理面臨著嚴重的資源短缺問題,致使安全管理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如果資源短缺情況無法改善,那就應該立足創新管理模式來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關鍵詞:學校資源;約束;小學;安全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在通常的應急管理工作中,學校是安全管理的主要負責者,然而學校并沒有實施管理所需的大部分資源和權力,且政府也無法完全滿足這些需求,進而導致了小學安全管理中的資源約束。安全管理作為一個具有較強專業性的工作領域,目前很少有學校能夠自主建立科學的、完整的安全管理系統的技術力量。近年來眾多小學安全事故頻發,明顯反映出學校的安全管理資金投入嚴重不足。許多學校因為缺乏資金,無法為學校配備基本的安全設施設備。學校要提高對安全管理的重視程度。
1.資源不足導致應急反應緩慢
突發事件的應急包括事前預警與準備、始終處置與解決、事后重建與恢復的整個過程。由于資源不足,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并沒有實質性地開展多數環節,對突發事件也處在被動回應的狀態。例如,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多數學校都是口頭宣教,只有少數地區和學校獨立編制了安全教育教材。另外,風險排查也是安全管理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但是很少有學校能有效排查風險。由于資源缺乏,學校對風險的排查和干預能力十分有限,發生緊急情況也只是簡單地回應和處理,沒有進行深刻分析和檢討。
2.資源約束導致安全管理碎片化
突發事件的類型是多樣的,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這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變得復雜,無論什么樣的事件都有可能在學校發生。由于目前的校園安全管理過于碎片化,各種校園安全事件不斷被社會放大,繼而引發公眾的恐慌。“踩踏事件發生后才開始試行錯峰放學以及緊急疏散演練;發生校園暴力后才開始加強校園安全警戒巡視查”等這些壓力最終還是落到了學校的頭上,而學校也因為資源約束無法完成各種細微的安全管理任務,最終使得學校無法有效開展安全管理工作。
1.加強安全教育
在學校管理者務必落實好安全教育工作,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學生的生命安全意識,教育學生正確判斷傷害行為,加強災害認識并提高警惕,使學生能夠及時發現潛在隱患并將其消滅。因為校園意外傷害具有復雜性、突發性和多樣性等特點,造成的傷害往往不可預估,所以安全教育工作要從形式上創新以提高安全教育效果,如開展安全教育相關的安全講座大會、演講比賽、話劇表演等。
2.加強實踐訓練
要將安全工作落到實處,就要切實開展安全能力培養的實踐訓練,通常學校對安全能力培養的實踐訓練有防震演練、防火演練和校園意外傷害預防等。學校通過對學生開展自我安全預防訓練,讓學生面對突發事件臨危不亂,并快速做出反應,有效地保護自己。只有學生真正掌握自救知識,才能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開展實踐訓練, 不僅鞏固了廣大師生的安全知識,也讓其掌握了自救技巧。
3.健全安全管理體系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體系才是保障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正常開展的根本所在。對此,學校應該把安全問題作為一個獨立體系,完善管理制度,為制度的嚴格執行提供更多的保障。學生在校期間,教師是學生安全的主要負責人,所以學校要嚴格要求教師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作用,明確指定教師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對安全管理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
資源約束只是短期的問題,可以循序漸進地進行改善,而小學安全管理是長期的、首要的、任重道遠的。小學安全問題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安全管理一定要落到實處,因此,教育部門要不斷創新資源約束下的安全管理模式,整合任務目標,優化資源配置,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1]王 丹.淺談小學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J].新課程(小學版),2016(9):216.
[2]王嘉紅.創新安全管理模式,為學生健康成長護航[J].考試,2015(1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