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初
摘 要:農村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存在不少的問題,很多教師教學艱辛而收效不大。文章針對農村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弊端和自主學習能力弱的原因,提出了可行的方法與措施,以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的,實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語文的教學要求。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有效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在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一定的自信心。農村學生見識較少,閱讀面窄,知識貧乏,表達能力不強,也比較自卑,故教師要結合學生個性及心理特征,在教學中適當提出易于學生回答的問題讓學生完成,從而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歡樂,提高其學習自信心,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此外,多給他們關心和愛護,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和責備,那么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找回了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語文知識浩如煙海,如何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語文?若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便可在今后的學習中自主獲取新知識并解決新問題。就農村學生來說,除了語文課堂上的學習,他們更多地應是自學和積累,如果寫作能力差,就一周寫一篇作文;閱讀能力差,就一天練習一篇閱讀理解;基礎知識差就每天抽點時間記憶背誦一下;等等。任何好方法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模式,最好的學習方法是適合自己的方法,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們積極探求適合于自己個性的最佳的自主學習方法。
要培養學生課內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就要在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利用工具書等方式,形成獨立創新的學習習慣。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可及時發現知識難點,并做好聽新課的知識準備,繼而提高筆記與聽課質量。學會利用工具書來解決部分難懂字詞或字義,是每位學生必須具備的良好習慣。學生通過在自主查閱中掌握知識點,繼而提高閱讀、分析及推理等能力。
此外,還要培養學生自主課外閱讀的習慣,通過選擇性的閱讀,可有效啟發學生思維能力。當學生學習困難時,便可拓展自身的閱讀量,喚醒大腦智能。而農村學生普遍存在表達能力或學習能力較差的情況,通過課外閱讀可有效刺激大腦智力,讓學生在知識海洋中累積語言知識。這個習慣的培養需要學校、教師、家長三方面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學校要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可讀的條件。教師要在閱讀范圍、閱讀方法上予以指導,讓學生從書籍中汲取豐富的營養。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時間不斷地拓展其學習渠道,并抓實課內與課外教學。一方面,應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在課文教學中按照自主學習、研讀文章與演練三個階段進行教學。“研讀文章”則主要針對文章中的形式、內容及釋疑而展開探討,以此挖掘學生學習潛能,達到高層學習目標。“演練”則主要指通過教師設置具有開放性思考練習題讓學生積極探索,繼而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對所學知識進行反饋與補救。另一方面則以課外活動為輔助渠道,繼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而農村校園生活相對來說比較單調,這就需要學校、教師一起努力,共同開展一些有意義的語文課外活動。
加強對農村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教會他們自主學習語文,就能使他們獲取更多的知識,切切實實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的,實現新課程標準對語文的教學要求。提高農村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我們每一位農村語文教師的職責和義務,讓我們攜起手來為提高農村中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而努力奮斗。
[1]李鐵錨.有效提升初中生語文課堂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新課程,2017(26):175.
[2]鄔忠旗.初中語文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J].社會科學(引文版),2017(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