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數學知識抽象且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圖形與幾何”教學在小學數學中占有很大比重。文章作者就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進行了分析,以此和廣大同仁共勉。
關鍵詞: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空間觀念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每個圖形都會有相匹配的實物,幾何圖形都是從現實生活中眾多的實物中發展而來的。人們對圖形的認識不是一步步依靠邏輯認證得來的,而是靠經驗的積累。而學生空間概念的形成和實際生活有關,這是培養學生空間概念的重要渠道。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物體,逐步建立起空間概念,通過不斷地觀察、分析,找出它們之間的共同點,進而抽象出幾何圖形。例如,讓學生建立長方形的空間觀念,先讓學生觀察課本、桌子等,然后讓學生指出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并讓學生觀察教室內還有哪些物體與它們有一樣的特點,并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比較,在不斷比較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雖然這些物體的材質不同,但是它們對邊是相同的且都是平行的。待學生建立了這些直觀的表象之后,教師要及時讓學生將實物的長方形轉化成圖形的長方形,也就是讓學生按照教學要求,將書本、桌子等長方形描繪在本子上,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并找出其相同點或不同點,進而促使學生建立起長方形的空間表象。
空間想象是學習數學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在小學數學空間和幾何教學中,很多概念的表述都非常抽象,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例如,在講述“位置”這節內容的時候,對于抽象的方位概念學生摸不著頭腦,很難形成位置的空間觀念,這時,教師就要充分引導學生,讓學生進行無限的想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描述進行想象:自己在講桌的哪里,在某個同學的哪里,教師對于學生來講處于什么位置。通過這樣的想象,學生就將抽象的位置變成了具體的方位了。因此,在圖形和幾何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進行合理的想象,以此來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空間概念的形成少不了自己的實際操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還能培養想象、推理等能力。學生只有在實際操作中才能掌握如何從抽象的圖形中找出本質,進而明確清晰的概念。在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圖形幾何的表象會不斷地出現在學生腦海中,并使學生去不斷地對比,進而不斷改正自己樹立的表象空間,最終明確圖形的空間表象,抓住圖形的本質。例如,在學生了解了正方體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火柴,讓學生去制作正方體。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會明確邊長的長度,保證每個面都是正方形且形狀和大小保持一致。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其正方體的空間表象就會出現在學生腦中,明確每個面的邊長,然后利用教師給的火柴進行組裝,在組裝的過程中也會去比較各個面和邊長。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際操作不僅了解了正方體的本質,其正方體的空間表象也變得非常清晰。
觀察是一種有意識的思維活動。學生經過觀察,會對事物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并以此為抽象的基礎。因此,觀察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一個重要渠道,學生通過觀察不僅能夠有效發展思維,還能提升表述能力。此外,觀察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教師要以生活為本,以此來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體會真實的數學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去不斷地感知,去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進而明確幾何的具體概念,并最終建立起空間觀念。
總而言之,學生明確了物體表象之后,才能抓住本質,才能建立起物體的空間觀念,才能將自身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這些圖形會不斷地出現在腦海中,然后逐漸抽象出來,以此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1]蔡和平.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J].吉林教育,2011(25).
[2]徐雪剛.依托“圖形與幾何”教學培養學生空間觀念[J].小學教學參考,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