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鈺寧
摘要:鋼琴演奏是一種常見的器樂表現形式,越來越多的人喜愛鋼琴并學習演奏技能。在這里,以培養學生鋼琴演奏歌唱性的技能為目的,從鋼琴演奏歌唱性定義入手,從發音、踏板運用、鋼琴作品理解分析等方面,對鋼琴演奏歌唱性的技能培養方法進行了簡要分析,期望提高鋼琴演奏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歌唱性;鋼琴演奏;培養方法;踏板;發音
歌唱能夠清楚的表達人的情感與訴求,而樂器演奏能夠提供良好的人聲表演。在鋼琴演奏中,歌唱性音樂表現力可以增強表演的情感感染力、渲染力,對表演成功與否起著重大作用。為此,藝術院校教學向來注重培養學生的鋼琴演奏歌唱性的技巧,使學生能夠恰到其分的表現作品。
一、鋼琴演奏歌唱性的基本定義
鋼琴演奏歌唱性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從狹義角度看,指的是曲調婉轉的鋼琴曲,或是鋼琴曲中某一段的婉轉的樂段;從廣義角度看,它覆蓋鋼琴曲、旋律、呼吸、句法等各個方面,以這些為基礎、與歌唱相關聯的一種器樂表現方式。在鋼琴演奏過程中,表演者會感到來自鋼琴作品的情感、心態、美感、情調等,當用歌唱情感演奏鋼琴,能夠將這種情感傳遞到琴音中,達到意想不到的演奏效果。
二、鋼琴演奏歌唱性的技能培養方法
(一)注重鋼琴發音練習
養成鋼琴演奏歌唱性技能的關鍵是掌握好鋼琴發音,因為歌唱是鋼琴演奏歌唱性形成的基礎,只有掌握了鋼琴發音才利于形成良好的鋼琴演奏歌唱性技巧,所以必須高度注重鋼琴發音練習。在鋼琴發音練習過程中,注意胳膊、手部等各部分之間的協調性,把控住手指關節的松緊情況,使彈奏出來的樂曲有著良好的節奏性,與身體協調性保持一致。進行鋼琴延長性演奏訓練時,注意調整手部位置,保持手腕有較好的協調性,并控制好演奏過程中的關節力度,準確清楚的演奏出來抑揚頓挫的器樂節奏,以此增強鋼琴演奏表現力。同時,注重從肩膀到手臂的力量傳遞,使節奏保持線性的流暢感,使肩膀力量流傳到手指關節部位。為了做到這一點,要尤為注重關節活動,調整好身體各部位關節,確保力量能夠流暢的在各個關節之間傳遞,最終落到鍵盤上時給人一種非常通透的感覺。
日常鋼琴發音練習時,教師經常督促學生進行指法練習,及時糾正學生錯誤指法,同時加強伴奏、聯奏等訓練,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鋼琴演奏指法。如,聯奏練習時要求學生身體各部位要充分的放松,控制好力在手臂、手腕等關節部位之間的力量轉移,通過聯奏練習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鋼琴演奏指法,掌握鋼琴演奏歌唱性的表現技能。
(二)正確利用踏板
在鋼琴演奏的整個過程中,踏板的靈活使用十分重要。為了讓學生掌握鋼琴演奏歌唱性技能,除了訓練學生的鋼琴演奏發音技能外,還要訓練學生如何正確利用踏板。如果學生沒有掌握踏板利用的正確方式,勢必影響鋼琴演奏效果。進行踏板利用練習時,主要訓練踏板節奏、踏板顫音等內容。在學生掌握這些技能基礎上,結合具體的鋼琴曲目訓練、節奏等進行踏板利用訓練,增強學生實際鋼琴演奏中的踏板利用能力。為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可以結合曲目把踏板運用的詳細過程記錄下來,以便學生清楚哪一部分用踏板,哪一步部分不用踏板。
(三)鋼琴作品理解分析
鋼琴演奏效果的影響因素諸多,除了演奏技巧外,也包含鋼琴作品理解程度等因素。鋼琴演奏不僅僅是鋼琴演奏技能的一個展示過程,也是作品情感、演奏者情感標表達的一個過程,是否能準確傳遞出鋼琴作品情感,直接關系著演奏效果的好壞。因此,日常鋼琴演奏教學一定要注重學生對鋼琴作品理解分析的練習,以便學生深層次的掌握鋼琴作品,為養成鋼琴演奏歌唱性技能奠定堅實基礎。基于此,鋼琴訓練時引導學生了解鋼琴曲目的情感表達與創造背景,掌握鋼琴曲目的作曲風格和創作者的人生經歷,讓學生走進作曲家內心世界,利于學生掌握鋼琴演奏的歌唱性,增強鋼琴演奏的情感表現力與藝術感染力。
(四)加強樂句的歌唱性演奏訓練
樂句是鋼琴曲目組成的重要元素,在鋼琴演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培養學生的鋼琴演奏歌唱性技巧,應當加強樂句的歌唱性演奏訓練。首先,掌握樂句的情感色調。鋼琴演奏練習前,要求學生熟悉樂句風格,根據樂句節奏、旋律等確定演奏方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歌唱呼吸節奏進行鋼琴演奏節奏訓練,使兩種節奏始終保持一致。同時,訓練學生對歌唱性樂句的處理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旋律與伴奏之間關系處理的正確方式。如,手指要輕,幅度要小,流暢、婉轉的表現樂句。
三、結論
綜上所述,鋼琴演奏歌唱性的掌握與否,直接決定著鋼琴演奏效果的好壞。在鋼琴教學過程中,高度重視鋼琴演奏歌唱性的技巧訓練,通過鋼琴發音練習、踏板利用練習、鋼琴作品理解分析等方式,培養學生歌唱性的鋼琴演奏表現能力,使學生成為一名優秀的鋼琴演奏者。
參考文獻:
[1]黃佳穎.探究鋼琴演奏歌唱性的技能培養[J].音樂時空,2016,23(10):94-95.
[2]付佳.鋼琴演奏歌唱性效果的獲得[J].當代音樂,2016,17(11):51-52.
[3]康樂.鋼琴演奏中對于歌唱性旋律的認知與把握[J].樂器,2016,31(1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