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若琳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傳統文化建設重視程度的增加,中國傳統戲劇與舞蹈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時期,如何將戲劇與舞蹈進行有機結合促進戲劇與舞蹈的共同發展已經成為了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挑戰。戲劇與舞蹈從本質上來說分屬于不同的藝術類別,但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人們發現無論是在動作呈現、語言表達還是在象征意義方面,二者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并日益呈現出彼此融合的發展態勢。
關鍵詞:戲劇;舞蹈;結合
一、引言
戲劇與舞蹈皆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在抒發情感、表達心志和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等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戲劇與舞蹈是中華民族審美特征的集中反映,是藝術家和文化學者在仔細觀察生活并對生活進行選擇、創造后產生的精華。當前,在戲劇與舞蹈日益受到人們關注的時代背景下對戲劇與舞蹈的結合進行深入探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二、戲劇與舞蹈的同化特征
自古以來舞蹈就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從原始社會開始舞蹈就成為了祭祀儀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得到了不斷豐富與發展。在秦漢兩代,戲曲與舞蹈便已經出現了相互融合發展之勢,而到了唐代,二者之間的結合程度則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并涌現了不少以戲曲和舞蹈結合為創作手法的藝術作品,例如《蘭陵王》和《踏謠娘》等都是唐代戲劇與舞蹈結合的典型代表作品。
隨著我國古代社會制度的不斷完善,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與繁榮,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因此,古代經濟的繁榮為戲劇與舞蹈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在人們審美標準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傳統的戲劇情節中的舞蹈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所以戲劇與舞蹈結合的進一步發展和二者的進一步結合成為了歷史發展的必然,由此,戲曲藝術,這一民族歌舞劇便誕生了。在元代,由于戲劇名家輩出,所以成就了我國戲劇史上的繁榮發展階段。元代的藝人為了進一步推動戲劇文化的發展,對傳統舞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將舞蹈與戲劇進行了有機結合。歷史的車輪前進到了明清時期,戲劇表演中的舞蹈元素已經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同與接受,并出現了二者結合的獨特審美意趣。
戲劇與舞蹈,從表面上來看二者分屬于不同的類別,但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二者卻是始終相伴相生、相互促進的。以希臘戲劇的誕生為例,在希臘戲劇產生的最初階段最早是以頌神合唱與舞蹈的形式來表達對神的尊敬與景仰,在此基礎上經過一定時期的發展出現了獨立的戲劇藝術。
三、戲劇與舞蹈結合的理論基礎
戲劇與舞蹈二者各具特色,有著不同的優勢與表現方式,相比于戲曲,舞蹈在抒情方面具有著一定的優勢,而在敘事方面的能力卻相對不足。舞劇是戲劇與舞蹈有機結合之后出現的一種典型藝術表現形式,其情節的發展與鋪展主要是依靠節目單中的文字說明來進行。就《天鵝湖》來說,《天鵝湖》之所以歷久彌新、長盛不衰,歸根結底還在于白衣女子們優美、動人的舞姿,而并非天鵝對王子的一見鐘情,從本質上來說,《天鵝湖》中的舞蹈完全具備脫離故事情節而依然出彩的能力。
現階段,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舞蹈創作的角度來關注戲劇與舞蹈的結合。人們開始探索如何在有情節的舞蹈之中加入戲劇元素,使舞蹈更具戲劇性,更多地從我國優秀傳統戲劇文化中汲取有益元素來進行人物的刻畫與情節的安排,力求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使戲劇與舞蹈的結合能夠符合人民群眾的審美標準、滿足人民群眾的審美需要。戲劇與舞蹈的結合,具體來說既要具備故事情節,又要具有矛盾沖突。戲劇中的不同人物所擁有的不同思想、持有的不同理念構成了矛盾產生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主要依據,因此,為了達到深化主題、吸引觀眾觀看興趣的目的,必須確保戲劇與舞蹈的結合具備典型人物之間的戲劇性沖突,制造戲劇性矛盾。
戲劇的發展有著較長的歷史,在戲劇的發展過程中,傳統舞蹈的存在與發展給其提供了充足的創作與創新動力。從傳統舞蹈中汲取有益因素來促進自身的發展成為了我國戲劇發展的重要特點之一,例如指法中的英雄指、怒指和蘭花指;臺步中的搓步、柜步和圓場步等都是在歷史記載中可以查找到的舞蹈技術技巧。
舞蹈的基本藝術形式為動作,而戲劇的基本藝術形式則是語言,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舞蹈與戲劇一個長于表演而另一個長于敘事。為了能夠有效促進舞蹈與戲劇的結合,在對舞劇進行選材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其表現能力,不能過于復雜,也不可過于簡潔,同樣地,戲劇的選擇也要確保其具備舞蹈創作的基礎與前提。
四、結束語
戲劇與舞蹈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共同特征,這也正是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的基礎與前提,在新的歷史時期,結合時代特征對戲劇與舞蹈進行創新融合,這既是弘揚國粹的需要,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戲劇與舞蹈的結合為切入點,深入探究戲劇與舞蹈的同化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對戲劇與舞蹈結合的理論基礎進行了分析,希望對于促進戲劇與舞蹈的有機結合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麗嘉.戲劇行動思維在敘事性舞蹈編創思維中的運用[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7(02):113-117.
[2]譚博,閆家軍.論戲劇之肢體劇與舞蹈的關系[J].當代戲劇,2016(02):55-57.
[3]劉麗嘉.戲劇行動思維在敘事性舞蹈編創思維中的運用[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7(02):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