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課堂是展現(xiàn)教師教育智慧的重要舞臺,充分提高學生課堂的聽課效率,讓他們學有所思,學有所獲,才能促使學生“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最終走出課堂,走向?qū)儆谧约旱摹白杂商斓亍薄?/p>
關鍵詞:提高;小學生;聽課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4-11
作者簡介:雷淑芳(1977—),女,湖南省嘉禾縣珠泉完小教師,一級教師,大專。
在新課改背景下,構(gòu)建高效課堂已成共識。高效課堂離不開起主體作用的學生,學生的聽課效率直接影響到高效課堂的構(gòu)建。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差,作為課堂教學主導的老師,該如何采用正確、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呢?通過多年小學教育教學實踐,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關愛學生,融洽師生情感,增加講課魅力
讓學生喜歡你,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小學生說話、做事多由自我喜好而定,課堂上也是一樣。老師應主動關愛學生,融洽與學生的關系;同時設計、組織好課堂教學,增加講課魅力,在學生的眼神中找到“喜歡”兩個字。當老師走進教室的一剎那,學生就立刻開心起來,在“同學們好”“老師好”這親切而溫暖的問候聲中,體現(xiàn)的是師生情感的融洽。課堂上,教師要關愛每一個學生,請用您充滿愛意的眼神與學生交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對他的特別關愛。和諧、充滿溫情的課堂,會讓學生純真、幼小的心靈感受到溫暖,從而吸引他們主動聽課的積極性。
二、提醒學生,上課專注聽講,養(yǎng)成傾聽習慣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注意力保持的時間大概只有二十分鐘左右。在課堂上容易分散注意力,這是孩子的特點。當別的學生在發(fā)言的時候,不少學生會以為與己無關而漠不關心,更有小聲交流者,還有隨意插話者……這些不專注現(xiàn)象使得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得不到保證。為此,我時時不忘提醒學生專心聽講,“同學們,你們是不是在‘追著老師跑呢?上課可要集中注意力呀!”同時,還要結(jié)合養(yǎng)成習慣教育,讓學生養(yǎng)成“聽”的好習慣,知道學會傾聽的重要性。我要求同學們在課堂上一定要學會認真傾聽,并在課堂上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當別人發(fā)言時,請把目光獻給他!我們要讓學生懂得,在課堂上專注地聽別人發(fā)言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一種有效學習的好辦法。當老師發(fā)現(xiàn)個別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開小差”現(xiàn)象時,要把“有一雙小眼睛還沒看黑板啊!”“某某同學在發(fā)言了,誰的目光還沒獻給他呀?”等等之類的話反復出現(xiàn),提醒學生。久而久之,形成條件反射,定能促使學生養(yǎng)成專注傾聽的好習慣。
三、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敢于質(zhì)疑,大膽提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善于提出問題或發(fā)現(xiàn)問題是學生自主學習與主動探求知識的生動表現(xiàn),是教師導讀的重要依據(jù)。課堂上帶著疑問學習,學生會主動思考,激發(fā)學習的濃厚興趣;集中注意力思考,學習的效率也會提高。有了疑問,便會有不同的見解,發(fā)現(xiàn)不同的問題,從而在自主思考、學習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習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作為老師,不僅要為學生“解惑”,更要培養(yǎng)學生敢于“有惑”,有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學習就是要讓學生敢于質(zhì)疑、善于質(zhì)疑、學會釋疑,從而在學習中收獲知識,提高能力,豐富思想情感。
四、引導學生,感受成功喜悅,樹立學習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和教育的藝術(shù)就在于發(fā)揮每個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受到在腦力勞動中取得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成功,是學生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體現(xiàn)。老師的肯定和贊揚,能讓學生心情愉悅。要讓學生有成功的喜悅,需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設計問題要基于學生的基礎、能力;分析問題要循循善誘,從簡單入手,采用探究方式。把起點定在學生努力一下就可以達到的層次上,尤其對學困生,哪怕作出一個簡單的回答都應當給予表揚,使學生有一種成功的喜悅。另外,教學內(nèi)容、布置任務也需要結(jié)合學生實際,不可太難,挫傷他們的積極性,最好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可以采用分層教學,使學生層層有進展,處處有成功,讓學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學習,從而不斷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對于學困生和優(yōu)生,在教學上應該區(qū)別對待,做到難易有別。讓學困生有信心,因有成功的收獲而喜悅;讓優(yōu)生能“吃飽”,帶著成功的喜悅跑得更快。
五、教育學生,常存感恩之心,主動專心學習
如今的小學生多在溺愛中成長,比較嬌慣;凡是以自我為中心,老想著自己要什么,要怎樣,而很少為他人著想;只知索取,不講奉獻;習慣被他人愛,不懂關愛他人。多數(shù)孩子不尊重人,對老師、長輩缺乏應有的禮貌。更遺憾的是缺乏感恩的心,覺得所得到的愛和幫助都是應該的,有的甚至連感謝的話都不會說。
讓學生從小學會識恩、知恩、報恩,這是老師的責任。課堂的感恩教育需要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適時引入生活、社會的感恩題材,尤其是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進行教育。常言感謝,心存感恩,“知恩圖報”;把感恩視為享受,而不是義務。可以結(jié)合節(jié)日進行教育,不局限于人,還可以是動、植物,甚至大自然。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感恩,在生活中感受到了感恩他人,被他人感恩,會無比的快樂。老師也要及時對學生的付出表示感謝,做感恩的好榜樣。洋溢著感恩的課堂會讓學生閃現(xiàn)人格魅力。學生懂得了感恩,感恩父母、老師的付出,自然會專心學習,提高聽課效率。
“教育的起點就是‘人”。老師應牢牢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真實感到自己在課堂上的存在。但是許多課堂上,學生的思維與感覺,自尊與自信,在課堂上是并不存在的。如果我們的每一節(jié)課,都能夠讓學生感到自己的存在,讓他們體驗到進步的快樂,感覺到自己的重要,那么聽課效率自然會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忠華,胡曉莉.教而不思則罔——淺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湖南教育(D版),2015(2):35-36.
[2]汪凱明.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效率的措施[J].教育革新,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