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亮 楊德文 徐暢 劉洋 于文龍
[摘要]目的 對比分析浸潤性宮頸癌患者在手術前采用CT和MRI兩種影像學技術診斷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之后經病理學檢驗確定為浸潤性宮頸癌的76例患者,根據其在手術前接受檢查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8例。對照組在術前接受CT檢查;研究組在術前接受MRI檢查。對比兩組的影像學診斷操作時間、術前診斷原因導致的糾紛事件、宮頸癌術前診斷結果與術后病理檢驗結果的符合率、誤診和漏診情況。結果 研究組術前診斷原因導致的糾紛事件僅有1例(2.6%),少于對照組的8例(2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宮頸癌術前診斷結果與術后病理檢驗結果的符合率為94.7%,高于對照組的6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誤診率和漏診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影像學診斷操作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浸潤性宮頸癌患者在手術前采用MRI技術進行診斷,雖然操作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會有所延長,但其準確性更高,可以有效減少誤診和漏診情況的發生,使由于病情診斷而導致的糾紛事件得到控制,能夠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有效治療時間。
[關鍵詞]浸潤性;宮頸癌;磁共振成像;CT;診斷
[中圖分類號] R737.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5(a)-012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wo imaging techniques of CT and MRI in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Methods A total of 76 patients with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who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fter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inspection methods before operation,there were 3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T examination before operation,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MRI examination before operation.The imaging diagnosis operation time,preoperative dispute diagnosis,coincidence rate of preoperative diagnosis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disputes caused preoperative diagnosi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only 1 cases (2.6%),which was less than 8 cases (21.1%)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coincidence rate of cervical cancer preoperative diagnosis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4.7%,which was higher than 63.2%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rate of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ime of imaging diagno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by MRI before surgery,although the operation time will be extended to a certain extent,but its accuracy is higher,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cases,the disputes caused by disease diagnosis can be controlled,so that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 time can be obtained for patients.
[Key words]Invasive;Cervical cancer;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omputed tomography;Diagnosis
浸潤性宮頸癌屬于女性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類疾病,宮頸上皮組織屬于該病變的高發部位,近年來在我國該疾病的臨床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對廣大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乃至生命安全都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影響[1-2]。大量相關領域所進行的研究數據顯示,早期浸潤性宮頸癌患者在5年內的生存率水平能夠達到90%以上,而當病情發展至晚期階段患者5年內的存活率僅為10%左右,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對于該疾病患者病情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使患者的預后得到改善,使臨床病死率得到有效控制[3-4]。CT及MRI兩種影像學技術已經成為近年來臨床對宮頸癌病變進行診斷過程中較為常用的方法,能夠對病灶所發生的病變程度進行判斷,并給予相應治療。本研究對比分析浸潤性宮頸癌患者在手術前采用CT和MRI兩種影像學技術診斷的臨床價值,現將研究過程和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之后經病理學檢驗確定為浸潤性宮頸癌的76例患者。納入標準:①診療依從性好,愿意配合完成此次調查;②肝腎功能正常;③手術治療,術后病理證實為浸潤性宮頸癌;④患者臨床資料完整,簽署《知情同意書》,報備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器官、組織惡性腫瘤者以及造影劑過敏者。根據其在手術前接受檢查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8例。對照組中,年齡39~74歲,平均(56.3±1.9)歲;已婚者33例,未婚者5例;已產者29例,未產者9例;宮頸癌病史1~13個月,平均(4.2±0.6)個月;鱗癌34例,腺癌4例;Ⅱb期17例,Ⅲ期12例,Ⅳa期9例。研究組中,年齡35~77歲,平均(56.1±1.4)歲;已婚者34例,未婚者4例;已產者32例,未產者6例;宮頸癌病史1~15個月,平均(4.6±0.9)個月;鱗癌31例,腺癌7例;Ⅱb期19例,Ⅲ期13例,Ⅳa期6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在術前接受CT檢查,研究組在術前接受MRI檢查。對比兩組影像學診斷操作時間、術前診斷原因導致的糾紛事件、宮頸癌術前診斷結果與術后病理檢驗結果的符合率、誤診和漏診情況。
1.2.1 CT檢查操作方法 在CT檢查操作開始前,應該囑咐患者盡可能多飲水,使膀胱能夠處于充盈狀態,并充分做好各項相關準備工作,采用我院現有的多層螺旋CT掃描儀進行檢查,首先對病變可能存在的局部位置實施常規平面掃描操作,然后再進行增強掃描,經患者的肘靜脈以3~4 ml/s的速度注射給予碘佛醇,總量控制在80~100 ml,待腹主動脈CT值水平已經達到170~180 HU的時候,可以開始實施動脈期掃描。
1.2.2 MRI檢查操作方法 在檢查操作開始前應該對患者是否戴避孕環進行詢問,帶環者應該首先將其取出,囑咐患者盡可能多飲水,使膀胱處于充盈狀態,使用體表線圈,檢查序列參數水平分別設定如下。矢狀位SE T1WI:TR、TE分別為364 ms、15 ms;矢狀位TSE T2WI:TR、TE分別為2890 ms、108 ms;矢狀位脂肪抑制T2WI:TR、TE、TI分別為3480 ms、103 ms、115 ms;斜橫斷面T2WI:TR、TE分別為4890 ms、85 ms;每層的厚度均為4 mm。之后可以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給予一定劑量的噴酸葡胺作為對比劑,實施矢狀面和冠狀面T1WI增強掃描。通過閱片對腫瘤體積的大小、具體分布位置、淋巴結轉移情況進行了解,并作出準確的宮頸癌臨床分期診斷[5]。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術前診斷原因導致糾紛事件的比較
研究組術前診斷原因導致的糾紛事件僅有1例(2.6%),少于對照組的8例(2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宮頸癌術前診斷結果與術后病理檢驗結果符合率的比較
研究組宮頸癌術前診斷結果與術后病理檢驗結果的符合率為94.7%,高于對照組的6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3兩組誤診和漏診情況的比較
研究組的誤診和漏診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4兩組影像學診斷操作時間的比較
研究組的影像學診斷操作時間為(22.31±4.25)min,對照組的影像學診斷操作時間為(19.73±3.10)min,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目前,宮頸癌對廣大女性人群身體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正在日趨嚴重,其中以腺癌在實際臨床工作中最為多見[6]。雖然隨著醫療領域相關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宮頸癌患者的臨床發病率與死亡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浸潤性宮頸癌患者的實際生存率水平仍然不是十分理想[7]。對宮頸癌疾病進行有效控制的一個關鍵點在于早期預防和治療,病情早期階段的診斷準確性和及時性,在很大程度上會對預后與病死率造成直接影響。臨床分期雖然可以幫助醫生制訂相應治療方案,但其對宮旁浸潤進行診斷的可靠性不是十分理想。相當多的宮頸癌在早期不會有明顯的特異性癥狀表現,以陰道不規則流血最為常見[8-10]。
CT、MRI已經成為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兩種影像學診斷技術,其組織分辨率水平較高,且CT技術的后處理功能較為強大[11];而MRI則具有能夠多方面、多序列成像的基本特點。宮頸癌患者的MRI診斷通常情況下會呈現類圓形,且邊界表現較為模糊,T1EI、T2WI分別為等信號和稍高信號狀態,而正常生理狀態下的子宮頸組織T2WI序列在肌外層會表現為低信號狀態,在肌內層則會表現為明顯低信號狀態,黏膜層會表現為明顯的高信號狀態,兩者對比效果鮮明;同時MRI還能夠從多個方位、多個序列對病灶進行成像,對腫瘤及其侵犯病灶的具體情況進行更加透徹的顯示,對軟組織具有較高的分辨力和對比度[12-13]。CT技術能夠提供比較準確的宮頸癌臨床分期,但分辨率與MRI比較相對較低,通常情況下對于直徑在5 mm以上的腫瘤病灶可以較為輕松地檢出,但是對于直徑水平不足5 mm的腫瘤病灶的檢出率水平不高,在該方面與MRI技術比較略輸一籌,這是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病情術前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一個重要原因[11,14-16]。
綜上所述,浸潤性宮頸癌患者在手術前采用MRI技術進行診斷,雖然操作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會有所延長,但其準確性更高,可以有效減少誤診和漏診情況的發生,使由于病情診斷而導致的糾紛事件得到控制,能夠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有效治療時間。
[參考文獻]
[1]盧春,程昆.浸潤性宮頸癌運用多層螺旋CT和MRI進行術前分期的臨床價值[J].中國數字醫學,2016,11(11):28-29.
[2]邱書瑤,陸曉蘭,蔣小平,等.MSCT和MRI對浸潤性宮頸癌術前分期的價值對比[J].放射學實踐,2012,27(1):77-79.
[3]夏盛偉,張弦,吳加滿.多層螺旋CT和MRI在浸潤性宮頸癌術前分期中的應用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 24(4):672-674.
[4]李健,姚盛慧,楊曉明,等.CT和MRI在宮頸癌分期診斷中的臨床對比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1,23(23):4499-4501.
[5]王敬民,石紅,李冬梅,等.磁共振成像在宮頸癌臨床分期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2, 8(5):486-490.
[6]魯雪紅,王健,劉文亞,等.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技術預測及評估宮頸癌放療療效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27(4):358-360.
[7]方婧,洪穎,周正揚,等.淋巴造影MRI在早期子宮頸癌淋巴轉移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1,46(5):374-376.
[8]師曉艷,雷俠.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與高危型HPV檢測用于宮頸癌前病變并發感染早期篩查的對比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7,26(1):33-35.
[9]陳紅球,施曉,錢立勇.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技術及傳統宮頸細胞涂片在宮頸癌篩查中的臨床應用對比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6,25(10):39-41.
[10]員周慧,余曉,徐舜,等.子宮上皮細胞穩定性FH檢測在宮頸癌前病變中的臨床診斷意義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6,25(11):39-41.
[11]王悅,魏利.宮頸癌手術治療進展[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2,26(12):1147-1148.
[12]王平.宮頸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廣泛子宮切除術[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2,8(3):217-218.
[13]伍軍平,羅新,吳小花.宮頸癌篩查8463例結果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1,7(3):161-162.
[14]鐘亞娟,張蔚,張文婷,等.不同劑量紫杉醇聯合順鉑新輔助化療對局部ⅠB2~ⅡB期宮頸癌療效分析[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2,8(6):618-619.
[15]董霞,王剛.局部晚期宮頸癌新輔助化療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15):153-154.
[16]祝英杰,王毅,魏向群.宮頸癌根治術患者醫院感染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4):5212-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