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靜 韋荔甫 農紅密
摘 要:現代社會都在提倡“工匠精神”,高校在培養“雙創型”人才過程中存在的共性,提出高校“雙創型”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的耦合策略,在基于工匠精神的背景下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工匠精神融入“創新意識創業技能”教育全過程、工匠精神融入“雙創”教育教學改革、合理設置“互聯網+”課程模式四種途徑,提升創新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工匠精神 “雙創型”人才 創新意識 創業技能
一、研究背景
高職院校建設創新創業型實訓基地,是培養高技能人才、服務中小企業、促進職業教育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生產方式變革以及技術專業化、技能化和信息化,結合地方經濟展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培養既有專業技能和崗位技能,又有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矜矜業業、精益求精、腳踏實地、刻苦磨礪的“工匠精神”是高職院校應負起的責任。如何將“工匠精神”和“雙創”人才素質教育有機融入到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提升“雙創”人才的綜合素養,適應“中國制造2025”發展的需要,更是各個高職院校亟待思考的問題。
二、基于“工匠精神”的“雙創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1、把“雙創”簡單理解成“互聯網+”概念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以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F在很多高職院校雖響應國家號召,也提出了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方案,卻沒有真正對何為“雙創型”人才理解到位。在培養“雙創”人才的過程中,不僅注重強化學生精湛的技術,還要培養學生對事務精雕細琢、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做事風貌,而不是簡單地將其與頭腦風暴、網絡銷售等同理解,舉辦“互聯網+”創新創業這類單一的活動無法達到“雙創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2、只注重學生技能培養,而忽略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現階段,大部分學生不但在面對“三觀”問題上出現較大的誤區,而且在道德理論觀念也出現比較大的分歧;其次,“工匠精神”的課堂教學與實訓課程、人文素質也未能深度融合;實訓課程只緊緊圍繞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來展開,而忽視了作為教育者除了教好學生、熟悉教學流程外,還要熟知國家政策、學生的思想動態,企業、行業對人才需求,同時還能夠及時發現教學中仍然存在各種問題,從而改進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引領。
3、只關注國家政策,而忽略學生心理素質教育
據不完全統計,有89%的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沒經得起困難的磨練,直接放棄最初的理想。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們懷疑自身實際能力,沒有堅定的創業信念,經常給自己虛擬許多創業中可能會出現的障礙,總是害怕一旦失敗會耗費精力、財力、物力,以致畏首畏尾、舉步維艱,最終放棄了創業的機會。另外,高校在“雙創”培養過程培養中,只將國家給予的創業政策作為重點講解,大學生在了解創業條件后,認為自我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有敏銳的商業嗅覺,還可以獲得國家的大力支持,便開始創業之路,但是缺乏對創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難估計不足,平時又得不到學校正確的心理干預,最終導致失敗的結果。
三、高職“雙創型”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耦合策略
如何將工匠精神引入“雙創”教育,貫穿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整體過程,彌補目前“雙創”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矯正高校對人才培養的理解誤區,轉變長久以來高校培養人才只見技術不見精神的現實狀況,避免把學生培養成為沒有思想的“機器”,是目前高校急需解決的問題。
1、將工匠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學校日常校園文化思想建設中,把厚植“工匠精神”進校園?!肮そ尘瘛钡幕緝群皇菍W?,專注是進入深度工作狀態的能力,在無干擾的狀態下進行專注的學習和工作,使個人的認知和操作能力達到極限,這種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高職院??赏ㄟ^注重校園景觀,制作典型優秀工匠人像,噴繪其成功史懸掛在教學樓或實訓室,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還可以通過制作宣傳展板、圖片展覽、“大國工匠”宣傳短片等形式,對“工匠精神”進行宣傳,造良好的尊重勞動、尊敬勞動者的精神氛圍,充分發揮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精神引領作用。
2、把工匠精神融入“雙創”教育全過程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高職高專學生近年來創業意向比例為43.2%,創業意向與專業匹配度高達57.6%,遠遠高于大學本科畢業生。鑒于此,我國高職院校要促進人才培養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結合,必須開創一條獨具特色的“雙創”人才培養之路。
(1)聯合當地人社部門和社會各界企業舉辦就業創業服務活動,邀請成功企業家進校園分享自己當初的創業夢和如何克服創業障礙,促進學生與優秀企業家、成功創業者零距離接觸,切身感受創業者們的創業艱辛和他們在創業中不屈不撓的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激情。
(2)構建載體,通過舉辦各種校園活動,分層面分時間段推進工匠精神的培育,比如在學生活動中融入企業技能大師、能工巧匠的刻苦鉆研、不懼艱辛的工作態度,邀請技能大師走進校園,讓學生直接感受他們身上具有的匠心匠氣。
(3)創建校內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利用學生第二課堂,與校企聯合舉辦專業比賽、模擬商務創業、聯合當創業孵化等方式,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
(4)在校內成立就業創業指導中心,指導學生創業,解讀國家創業政策,營造創業氛圍,優化創業環境。通過舉辦創新創業專題講座、創新工藝大賽、創業競賽,增設心理咨詢中心,排解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心理壓力,使學生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5)將工匠精神納入課程的教學過程、教學目標和學生評價等環節中。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職業道德訓練營。
(6)將任課教師送到企業實際崗位中深造實踐,把企業中的工匠大師、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以及社會中創業成功的團隊聯合起來,組建“創新創業”團隊,指導學生開展產品研發、技術創新、應用推廣等方面工作。
(7)借助現代化技術“互聯網+”平臺,構建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虛擬實踐平臺,在實踐活動中感受企業中“真實”的崗位存在,在模擬場景中練習,促進學生在“雙創”實戰中切身體悟工匠精神的精神本質,提高創新創業成功率。
3、合理設置“互聯網+”課程模式
現代的社會是數據的時代,從我國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專業發展和課程建設需要多元化發展,例如現在的微課、慕課這種多資源的精品課程設計都是有助于職業教育的現代信息化發展。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將“工匠精神”融入國家“互聯網+”行動,以互聯網為信息平臺,增強高職院校課程吸引力,調動技能型人才學習主動性,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效果,合理設置“互聯網+”課程模式,為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人文素質提供教育學習平臺。
參考文獻:
[1] 職業教育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養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7(6)
[2] 張旭剛.高職“雙創人才”培養與“工匠精神”培育的關聯耦合探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7(28-33)
[3] 王 晶,劉國軍.“工匠精神”融入應用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究[J].院校建設,2017(11):42-43
[4] 夏雪婷.高職生“工匠精神”培養研究--以江西省五所高職院校為例[D].江西農業大學,2017(6)
[5] 王靖高,金璐.關于高職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 幾點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16(36)
作者簡介:林佩靜,1984-10,女,漢族,廣西北海市,任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副主任,教育管理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