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飛
摘 要:通過觀察初中化學課題,從客觀層面了解當前初中化學探究教學的現狀,總結出初中化學探巧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根本問題,并針對一些重要問題分析問題背后產生的深層原因,并立足于現實提出改進對策。
關鍵詞:初中化學 探究教學 對策
探究教學是世界科學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化學新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李雅茜在《影響化學探巧式學習實效性因素的實證研究》中通過經歷多次的公開課和研巧課發現,當前的探巧教學大多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學生很難進行真正的完整探究。探巧教學對于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如何能將教師在探究教學課堂上的華麗表演轉化為學生的樸實成長,使探究教學發揮其真正的作用。
一、概念界定
“探究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獲得科學素類似科學探究的方式所開展的學習活動”。這一定義指出了探巧教學是通過模擬科學家探索自然的方式來實現的,其典型程序是形成問題、建立假設、設計驗證、表達交流、推廣應用五個階段。探究教學不僅要模擬科學探究的“形”,還要滲透科學探究的“神”,其中“形”指模擬科學探究的的基本程序來開展探究教學,“神”指的是科學精神,是科學家在科學實踐過程中逐漸累積形成的,并為他們所認同與遵循的穩定而又持久的也理和行為的傾向,是同科學本質所要求的各種價值觀、思想品質、巧為準則及職業道德的整合。主要包括求知精神、進取精神、求實精神。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形”是基礎,“神”是靈魂,沒有前者則后者將失去載體,沒有后者,前者會失去動力和方向,只有“形神”結合,才能把握探充教學的全貌。
二、探究教學實施問題原因探析
(一)教師因素:內外因素相互膠著。影響教師開展探究教學的因素有如下幾點:對探巧教學的認識不夠深入,教師自身缺乏相應的探巧能力,不能很好的把握探究教學,沒有充足的時間,自身精力達不到。
1.對探究教學的認識不到位。有的教師把探充教學當成一種模式,有的教師認為探究教學就是一種教學方式或教學方法,但是無論是把探究教學當成是一種教學方式、模式、還是方法,大家對探究教學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式”上。2.教師引導缺失,自身角色定位不當。有的教師認可新課改倡導的探巧教學這種教學方式,認為探究教學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進而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大部分教師都會對探究教學津津樂道,然而,教師傳統的教學習慣會在無形之中影響探究教學的開展,他們習慣了給學生不斷的“講授”知識,導致在探究教學中的指導作用偏位,過分強調自身、指導者的角色。3.教師工作量大。教師除了教學、批改作業以外,還要應對各項檢查,整理各種文字材料,其中大部分教師都不得不將大量的個人時間奉獻給工作。教師的這些隱形工作都使得教師們身心疲倦,就更不用說花大量心思在每個班上扎化實實開展探究教學。
(二)學生因素:自身探究條件不足。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學習態度被動,所需的探究基礎知識不足,探究能力差等學生因素也是影響探巧教學開展效果的重要因素。
1.探究意識薄弱。受傳統教學影響,學生習慣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學習者的思維方式固化,探究能力差,探究意識薄弱。通過課堂觀察發現,課堂上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不愿舉手回答問題,而一個班上只有固定的幾個學生經常回答問題,探究教學課堂上的探究問題也是由教師提出來的,學生的問題意識也很薄弱,學習積極不足。2.探巧能力不足。大部分學生習慣了接受式的課堂教學,習慣了“聽”,不愿多“問”,導致學生問題意識極差,不能主動提出問題,而提出問題的能為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能力之一。學生己有的認知結構和知識基礎也影響著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恃別是在猜想與假設、制定探究方案、分析并解釋現象階段,若學生知識基礎薄弱,會直接影響其探究能力的高低的。
三、初中化學探究教學的改進對策
(一)立足于現實基礎,尋找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影響初中化學探究教學開展的因素是多方面,有人為因素又有物的因素,有校內因素也有校外的,因此需要采取多種策略和措施才能把探究教學落到實處。我們要解決問題,就要抓住巧題的核也尋找問題的切入點,提出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解決對策。一是充分考慮成績為導向的評價體制改革不易,《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改革目標和原則,由此確立了多樣化為基本特征的高考改革方向,但在短期內是難實現的。二是充分考慮大班額短期內難小班化,班額過大是制約探究教學開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實施探巧教學時需立足現實狀況,考慮一個折中的策略,來克服探究教學實施中的問題。三是充分考慮教師、學生的整體低下的探究素質。教師和學生的探究素質是可以提升的,所本文立足于現有的教師探究素質和學生探巧素質,而提出能讓新教師、代課教師或者不懂探究教學的老教師一看就能學會的,讓學生在短短一年內就能領會探究的策略。(二)調整連堂課探究,課內課外結合。一是調整連堂課,減少完整探巧數量。對于40分鐘課堂時間的的束縛,教師可以和學校商議,調整連堂課。在一些學校,化學課每周就有4節,這樣可以根據教學進度安排和其他教師協商調整課時,安排一次雙節課,最好是在接近中午或者放學的兩節課,這樣就有更多的時間供給學生探巧,讓學生充分的參與探巧活動中。二是課內探究與課外探究相互促進。通過課外活動、課外調查、課外實驗等形式形成一種對知識進行主動探求,并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三)挖掘生活素材,注入地方特色。《鋼要》和《標準》都強調要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體情況,結合學生興趣,因地制宜地設置符合當地需要的課程資源,發掘和開發當地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生活小素材。一是挖掘生活實驗資源。教師可引導學生開發生活中的實驗資源,就地取材,利用生活用品和廢棄品來代替化學實驗儀器和化學藥品。比如用雞蛋殼代替碳酸巧,從廢棄的電池中取石墨、巧片,用食醋代替醋酸。二是開發有地方特色的探究題材。恩施位于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中上游地區,因此,可以通過分析恩施市的現有資源及特色和《化學》教科書內容特點,試著將恩施市的部分資源及特色作為初中化學課程,以期能促進新課改的進行,探巧教學的開展和恩施市的發展。
綜上所述,雖然初中化學探究教學的開展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探究效果還不是很理想,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