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虹
摘 要: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陶瓷,它作為中國獨特文化的真實寫照之一,擁有著無與倫比的獨特藝術魅力,它的發展與中國從古至今的社會發展關聯密切。如今,陶瓷繪畫攜陶瓷藝術與繪畫藝術之長,有厚積薄發之勢,呈現了出別樣旺盛的生命力,其中審美與意境這永恒不變的話題對于當代陶瓷繪畫的創新與創作有著及其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陶瓷;審美;創新
陶瓷,作為最古老的藝術之一,不論是器形亦或者繪畫,都有著獨特的藝術美感。從最開始的記錄、圖騰,到史詩描繪、神話傳說和寓意象征,陶瓷一直擁有著集欣賞與實用于一體的特殊地位,它的傳承與發展貫穿了中華民族的內在精神和思想變遷,體現了時代與社會的更替。
1時代更替對審美的影響
先秦時期饕餮紋、夔紋的象征性、神秘和威嚴感,適應了統治階級的審美,風格凝重結實、繁麗雄奇;秦漢時期的審美蘊含著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精神,戰爭與統一造就了深沉雄大的氣魄,陶瓷造型莊重、紋飾艷麗;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審美藝術蓬勃發展,佛教玄學盛行,窯系形成,青瓷的成熟和白瓷的出現導致日用瓷增多,紋樣開始描繪生活場景,活潑而生動;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全面繁榮,大國氣象顯現,審美風格崇尚雄偉壯麗、氣勢奔放,唐三彩的絢麗奪目、鮮艷多彩盛極一時;五代宋元時期手工業發達,審美風格偏向華麗而精細,輕巧而典雅;明清時期是中國工藝美術發展的成熟階段,陶瓷工藝顯著提高,市俗審美趣味上升,裝飾性占主導地位,青花、斗彩、五彩、琺瑯彩和粉彩相繼成熟,呈現出五彩繽紛、爭奇斗妍的境地。
至近現代,西學東漸乃至于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國傳統的藝術形態受到了西方藝術理念的強有力的沖擊,審美也隨之產生巨大變化。在徐悲鴻,林風眠等一批海歸學子的大力倡導下,引入西方藝術中的焦點透視,光影原理和寫實技法進行大量實踐。新的理念的注入,使得同一時期的藝術審美在創作中有了新的表現,中西藝術的融合與借鑒也使傳統藝術有了新的面貌與蓬勃的發展力量。
2審美對陶瓷繪畫的影響
如今,現代社會經濟處于高速發展的狀況,同時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與高等教育的實行、全民素質的提升,都為中國文化的良性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環境,人們生活物質水平的逐漸提高,會促使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對文化的需求進一步擴大,隨之審美也會產生本質性的提升與變化。
80后、90后的成長與發展,其審美的建立是經受了時代背景的耳熏目染的,加上中國的迅速發展,高質量快節奏的生活,導致青年群體對藝術的喜好偏向于簡約和純粹,以求放松自己的精神。而如今社會和文化、藝術乃至于教育,對于傳統文化的提倡和重視,更激發了大眾人民對于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人們再次從“過去”中尋找美,“新中式”就此出現在人們的眼中,這種簡約而純粹和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的概念,慢慢的傳播到各個領域,從居住到交通工具,從服飾到飲食,從文學到藝術,正在不同程度的悄然改變著人們的審美。
陶瓷繪畫自發展之初便與中國畫密切相關,它的變革比中國畫稍晚一步,但同時表現的更加劇烈,自清末程門父子擬黃公望畫意于瓷器繪畫并題跋落款之后,陶瓷繪畫藝人的獨立思想開始顯現,到如今學院的陶瓷繪畫藝術家的作品表現出強烈的自我思想和當代繪畫的特點,與中國畫相比之下不可謂之不短。由此可見陶瓷繪畫的變革之大,其中審美的變遷,以及創作、欣賞群體年齡段的更替占據著主導因素是毋庸置疑的。
這種審美的改變,對于陶瓷繪畫的影響來說,近幾年尤為明顯,五年多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低谷,毫無疑問的抑制住了陶瓷藝術品的泡沫,使之沉淀和醞釀,正如那句“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商業價值的下降反而促進了不少陶瓷藝術創作群體特別是學院派的創作熱情,增進了陶瓷藝術品的藝術價值,對于陶瓷繪畫的審美更是產生了質的變化。
時至今日,西方藝術的寫實理念與審美,在中國經歷了從推崇到反思之后,如今已經步入到批判性融合的最后階段。并表現出了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念,朱光潛先生曾在《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一文中說道:
“……藝術本來是彌補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藝術的最高目的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們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藝術呢?”
這一點在學院派的陶瓷繪畫之中表現的尤為明顯,諸多學院派藝術創作群體應時代創新精神的潮流,對傳統文化的意象進行發掘和繼承,以及從西方繪畫藝術中理解具象和物質本質,欣賞和借鑒西方繪畫藝術中的表現手法以及色彩,諸如對國畫的構圖與皴法、潑墨和潑彩畫法的嘗試,對謝赫六法的深化與變革和對水彩、對油畫的印象畫派、后印象畫派、點彩派等表現手法的吸收,都近乎達到了“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的境界,正如齊白石所說的:“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當今的陶瓷繪畫,應當在“師古”的基礎上繼承中國傳統繪畫,吃透中國文化和哲學,此為根,亦為養分和內涵。再去批判性的融合西方美學思想并揉合以裝飾、設計等多方面形成新的表現手法,以形成獨特的,創新而不失韻味的當代陶瓷繪畫藝術。
3結語
時代審美是不斷變化不斷進步的,良好的、高于生活卻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審美情趣對陶瓷繪畫的創作尤為重要。技法風格雖不分古今,但順應時代發展,廣泛接觸各個領域用以借鑒,在大眾審美的基礎上建立更高層次的審美情趣卻不脫離于生活,仔細觀察生活的同時結合對當代審美趨勢的判斷進行創作,賦予作品更多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才是現今陶瓷繪畫創作的理想方式。才能使陶瓷繪畫更加蓬勃的發展,才能走的更穩且更遠。
參考文獻:
[1]楊智勇.對當代中國山水畫的創新思考[J].速讀旬刊.2015.
[2]朱光潛.此生有美自芳華:朱光潛美學精選集[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