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貴
摘要:本文從湖北襄陽市中藥資源相關的概況,分析其優勢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在大力開發優勢中藥資源的同時,重點搞好保康的紅豆杉、野牡丹、黃姜,襄陽的麥冬及谷城的花椒種植及深加工提取。同時利用漢江的水資源優勢,大力養殖水蛭。在此基礎上,通過優勢實體的橫向強強聯合,建立襄陽市“紅豆杉產業園”及“麥冬產業園”。最后提出利用本地優勢中藥資源助推當地經濟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中藥資源;開發;襄陽經濟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06.004
中圖分類號:R2-05;R28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8)06-0013-03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CM Resources and Industry
in Xiangyang City of Hubei Province
ZHANG Zheng-gui
Pharmacy Department,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Xiangyang, Xiangyang 441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gave an overview of the TCM resources of Xiangyang City, analyzed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proposed the suggestions that developing advantaged TCM resources, and focusing on planting and deep processing extraction of Taxus chinensis, Melastoma candidum D. Don, and turmeric in Baokang, Ophiopogonis Radix in Xiangyang and Zanthoxyli Pericarpium in Gucheng. At the same time, the Hanjiang water resources are used to vigorously breed leeches. On this basis, through the horizontal combination of advantageous entities, “Taxus chinensis Industrial Park” and “Ophiopogonis Radix Industrial Park” in Xiangyang should be established. Finally, it put forwar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by using local TCM resources to boost local economy.
Keywords: TCM resources; development; Xiangyang economy
襄陽位于湖北省中藥材資源三大區之一的鄂西北植物中藥材資源區[1],所具有的山崗相依及氣候南北兼備的獨特地理及氣候等自然因素孕育了其豐富的中草藥資源。為配合全國第四次中藥野生資源普查,摸清襄陽地區中藥資源分布狀況,2008年5月-2013年9月,筆者對本市9個縣市區的野生中藥資源,特別是轄區1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國家森林公園、5處省級森林公園、23處大中型林場、5處國家濕地公園及4處省級濕地公園的中藥資源進行了調查研究,為中藥資源的適時、適度、合理保護、科學發展和可持續利用提供參考,并提出相應的合理化建議及發展對策。
1 中藥資源概況
襄陽地處我國地形的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地帶,其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屬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具有南北過渡型和垂直地帶性氣候特征,地域分異明顯,氣候類型多樣[2-3]。轄區內山崗相依及氣候南北兼備的獨特地理等自然因素孕育了豐富的中草藥資源。資料顯示,全市有維管束植物189科828屬1698種,其中蕨類植物27科50屬93種,種子植物162科778屬1605種;野生動物268種,其中鳥類151種、獸類60種、爬行類34種、兩棲類23種。境內珍稀植物資源豐富,有國家級珍貴樹種61種,其中一級珍貴樹種有紅豆杉、銀杏、珙桐、禿杉、鐘萼木、香果樹、蘇鐵、水杉,國家二級珍貴樹種有秦嶺冷杉、大果青扦、蓖子三尖杉、厚樸、鵝牚楸、香樟、杜仲等16種,湖北省級珍貴樹種有三尖杉、粗榧、蠟梅、黃檀、銀鵲樹、楸樹、紫斑牡丹、南紫薇等36種,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80多種,如猬實、紫莖、紫斑牡丹、川鄂烏頭、黃連、叉葉藍、八角蓮、延齡草、天麻、野大豆、金蕎麥、巴東木蓮、峨嵋含笑、睫毛蕨。野生動物按保護級別分,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金錢豹、梅花鹿、林麝、白鸛、中華秋沙鴨、金雕等10種,國家級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馬鹿、獼猴、黑熊、紅腹錦雞、鷹類等50種,國家“三有”(即有益的、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有科學研究價值的)保護和湖北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68種[3-6]。
襄州區(原襄陽縣):有生物資源1277種,其中植物類942種,動物類335種[2]。道地藥材為歐廟的麥冬,歐廟所產的麥冬以山麥冬[Liriopes Radix,為百合科植物湖北麥冬Liriope spicata(Thunb.)Lour.Var.prolifera Y.T.Ma的干燥塊根]之名始于199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收載[7],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道地藥材。歐廟鎮種植麥冬已有30多年歷史,常年種植面積在1300 hm2以上,年產麥冬干果近萬噸,所產麥冬干果以個大、色白、質優而聞名全國。
棗陽市:鈣芒硝貯量資源豐富,其道地藥材為山楂。
宜城市:生物資源有1190種,其中植物類910種,動物類280種[2]。
南漳縣:銀杏、核桃產量居全省首位,亦有“木耳之鄉”之稱。
谷城縣:谷城的生漆、木耳是全國重點產區,天麻、山藥、魔芋、石膏、滑石、硫磺也有大量出產。近些年谷城縣利用花椒喜溫耐旱,適合在山區丘陵地區種植的特點,結合省政府將谷城花椒作為鄂西北特色農產品納入全省優勢農產品產業帶,提出在谷城、老河口、丹江口三地“金三角”地帶建設花椒板塊經濟,借此東風,把谷城打造成“全省花椒第一縣”,力爭成為全省最大的花椒種植基地和加工中心。
老河口市:有生物資源1083種,其中野生植物405種,野生動物15種,麥冬為全國生產基地之一[2]。
保康縣:該縣以其獨特的地理、氣候等自然因素孕育了豐富的森林資源、礦產資源、中草藥資源、土特產資源及旅游資源。近年來在保康相繼發現的古樁臘梅、野生牡丹及紅豆杉群落等三大世界森林資源奇跡更為保康增添神秘風采,已在世界植物王國中占有一席之地。保康的銀耳、磷礦的品位當屬全國之最,其次天麻、蜈蚣、茯苓等道地藥材享譽全國。保康境內分布197科1096個中草藥品種,主要野生中藥品種有杜仲、白果、麥冬、三七、當歸、山茱萸、款冬花、金釵石斛、黃連、厚樸、黨參、山銀花及淫羊藿等。境內發現的紅豆杉有2種,即紅豆杉和南方紅豆杉,兩者均可提煉紫杉醇。此外,還有含抗癌成分三尖杉酯的三尖杉[8]。
2 中藥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中藥資源種植與開發尚未形成產業規模,與本市具有豐富的中藥資源及地道藥材的品牌優勢不甚相符。除麥冬和紅豆杉已初具規模,其他種養品種數量及規模不大,不及鄂西州和黃崗等地。在開發方面,僅為藥材原料或初級品加工,盡管企業數量不少,但規模小,且分布在產區村、鄉(鎮);加工設備簡陋、工藝陳舊、包裝落后,中藥提取物或中間體產品的市場占有量很小,僅谷城驕王花椒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及襄陽楚虹實業有限公司的產品初具規模。中成藥生產企業僅隆中藥業一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尚屬空白,市場上多為利潤較低的成方制劑。另外,醫院制劑突破不了走向市場的瓶頸,難以做大做強。
3 對策措施
以國家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為標準,以襄陽市現有道地藥材生產基地為依托,在抓好麥冬種植生產的同時,確保保康的紅豆杉、天麻、蜈蚣、茯苓,棗陽的山楂,南漳的銀杏,谷城的花椒,老河口的麥冬等傳統名優藥材質量及市場優勢。市場銷售方面,待條件成熟時,在全國四大中藥材集散地(即安徽亳州、河北安國、江西樟樹及河南禹州)選定一處或幾處設置銷售處,確定中藥材外銷窗口。在搞好種養同時,積極引進先進設備及工藝,改造藥材產地加工廠,逐步實現機械化清洗、整形,烘房式干燥,規范化包裝,規模化生產,使產品質量與國際接軌;充分發揮中藥資源及道地藥材品牌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國內外大型醫藥企業在當地建立綠色藥材生產、加工基地,進一步加強中藥材產品深度加工及綜合開發利用,提高產品加工附加值和產區經濟效益。
3.1 黃姜
黃姜中的皂素是200多種甾體激素類藥物的原料藥,世界皂素年需求量約3500 t,我國約1500 t,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市場甾體激素類藥物銷售額每年以4.3%~8%遞增。而湖北省皂素年生產能力超過2200 t,實際生產皂素700 t,占全國產量的50%和世界產量的20%以上[9]。作為黃姜主要產地,本市應重視黃姜高含品種的選育,普及黃姜高產栽培種植技術,降低加工成本;鞏固發展皂素生產,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做大做強皂素產業。加快龍頭企業原料基地建設,完善質量標準體系;加強新產品的研制和黃姜的綜合利用,發展深加工產品,延長產業鏈;注重污染治理,保護環境,實現黃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另外可加強皂素下游開發,如開發黃姜滅螺藥,利用殘渣資源防治設施的建設,建立環境污染監控體系。
3.2 麥冬
歐廟鎮有“麥冬之鄉”的稱謂,種植麥冬超過30年,其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為此繼續深化先前與省級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的全國第一個山麥冬地道性藥材生產基地的建設,使麥冬品質得到進一步提高,逐步達到GAP標準。同時開發麥冬的深加工產品,延長產業鏈;盡可能招商引資,在歐廟鎮建立麥冬工業園區。
3.3 紅豆杉
保康野蠟梅、野生牡丹及紅豆杉群落的陸續發現,引起了國際植物學界的震驚和廣泛關注,特別是具有戰略經濟意義的植物黃金——紅豆杉的發現。由于保康的自然條件非常適于紅豆杉生長,該縣從20世紀即開始紅豆杉人工繁育的攻關研究,在林業科技人員的努力下,全縣人工扦插紅豆杉的平均成活率達到85%,平均發芽率達到75%[1]。建議在紅豆杉開發中,應及時通過申請專利、注冊商標等形式進行產權保護。另可嘗試在保康建立紅豆杉工業園區。
3.4 野牡丹
大量野生牡丹群落的發現[2],說明保康適合種殖牡丹。當前急需完成的工作是,對保康產野生及栽培的“丹皮”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測定其有效成分牡丹酚原苷的含量,從而在理論上進行驗證,爭取將保康建成牡丹皮的全國藥材生產基地。
總之,挖掘本市得天獨厚的中藥資源,發展醫藥產業,對助推當地經濟發展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 張云清.湖北省植物中藥材資源區劃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2012.
[2] 襄樊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襄樊年鑒[M].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96:17-19.
[3] 襄樊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襄樊年鑒[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8:20-27.
[4] 葛繼穩,吳金清,朱兆泉,等.湖北省珍稀瀕危植物現狀及其就地保護[J].生物多樣性,1998,6(3):220-228.
[5] 方元平,汪正祥,雷耘,等.漳河源自然保護區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及保護對策[J].生態科學,2008,27(6):452-456.
[6] 孫芳.湖北省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特點[J].時珍國醫國藥,2007,18(12):3147-3148.
[7]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0:158.
[8] 湖北省林業廳.湖北林木種質資源[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78-89.
[9] 陳合,李慶娟,舒國偉,等.黃姜皂素提取工藝研究[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7,19(4):866-868.
(收稿日期:2017-03-20)
(修回日期:2017-04-25;編輯:梅智勝)